天天看點

觀察|美方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征關稅,專家:意在展示強硬争取關鍵選民

觀察|美方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征關稅,專家:意在展示強硬争取關鍵選民

澎湃新聞

2024-05-15 07:12釋出于上海澎湃新聞官方賬号

在美國大選緊張升溫之際,總統拜登冒着對華關系惡化的風險打出“關稅牌”。

5月14日,據美國白宮聲明,拜登政府将繼續保留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并加征對其他中國商品的關稅。聲明稱,加征關稅的措施将影響價值18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包括電動汽車、鋼鐵和鋁材、醫療用品、半導體、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和起重機等。其中,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将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

“中方一貫反對違反世貿規則單方面加征關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當天下午回應稱。

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拜登政府這一輪對中國的“關稅戰”,主要是出于國内選舉政治的需要,在“鐵鏽地帶”(編注:指工業衰退且藍領勞工集中的地區,包括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搖擺州選民關心的經濟問題上對華展現出強硬姿态,旨在争取這些關鍵選民的支援。

彭博社分析稱,考慮到前述被瞄準的中國商品并不依賴美國消費者,是以拜登對華征收新關稅更多是“象征性的”。不過,放眼長遠,吳心伯則認為,這一舉措基本排除了未來中國新能源車進駐美國市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會對歐盟等對中國新能源車開展調查的國家産生惡劣的示範效應。

實際上,今年以來,中美關系呈現止跌企穩的态勢,高層互動頻繁,雙方在禁毒、執法、人工智能、農業、衛生、氣變等具體領域取得一些進展。但需注意的是,美國仍繼續在經貿、科技等領域對華奉行遏制打壓政策。

“美國最近的一些行動,包括美國商務部将37家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以及新出台的關稅措施,意味着中美此前一段時間的‘脆弱的穩定’階段被打破,接下來對美鬥争的一面會更加突出。”吳心伯分析稱。

大選年對中國打“關稅牌”,争取搖擺州選民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在國際上的“異軍突起”引起了華盛頓官員對本國清潔能源産業發展的擔憂,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年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決定祭出這張“關稅牌”,以争取關鍵搖擺州選民的支援。這一舉措實則醞釀已久,早在去年12月底,《華爾街日報》便透露,拜登政府正讨論提高對電動汽車等中國商品的關稅。

從資料來看,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在價格方面,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也更具有競争力。據國際能源署資料顯示,許多車型的售價低于10萬元人民币(1.5萬美元)。與之相比,在美國最便宜的電動汽車(如雪佛蘭Bolt)售價也要約21萬人民币(3萬美元),是中國電動汽車的兩倍。

不過,澎湃新聞查詢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僅裝有驅動電動機的主要用于載人的機動車”)僅逾一萬輛,在出口總量中占比不足1%。《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也表示,此前25%的關稅稅率已經起到了讓中國電動車企業對美國市場望而卻步的作用。而正是由于“中國電動汽車目前在美國市場的滲透率極低”,投資機構Evercore ISI的分析人士認為,提高關稅帶來的“短期經濟影響微乎其微”。

觀察|美方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征關稅,專家:意在展示強硬争取關鍵選民

海關總署查詢結果,去年1至12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僅裝有驅動電動機的主要用于載人的機動車”的數量

即便如此,美國不少官員仍在渲染中國電動車的“威脅”,包括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在内的民主黨人,敦促拜登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以保護美國汽車工業,“征收關稅還不夠,我們需要禁止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實際上,對于是否調整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對華征稅,拜登的經濟顧問多年來意見不一,貿易官員主張提高關稅,而财政部長耶倫等人則呼籲降低消費品關稅。不過,随着中國清潔能源出口規模的擴大,保護本國的清潔能源行業、打壓中國電動汽車已逐漸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

更為關鍵的是,拜登對華加征新一輪關稅的時機,正值他與前總統特朗普展開激烈選戰之際。随着11月總統大選的臨近,兩黨候選人争相對華展示強硬姿态,試圖獲得更多搖擺州選民的支援。早在今年3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就呼籲對中國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在近期的一次演講中,他還暗示将對中國公司在墨西哥工廠生産的汽車征收200%的關稅。

吳心伯分析稱,出台關稅舉措主要是服務于選舉政治的需要,此次瞄準的清潔能源産品等則是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選民關心的問題,而這些搖擺州的選票對拜登非常重要。

長期以來,拜登政府試圖通過電動汽車轉型重振美國“鐵鏽地帶”的制造業,借助高關稅将更具市場競争力的中國電動汽車拒之門外,能夠保護美國本土汽車工業的發展。出于類似的考慮,拜登上個月曾在賓夕法尼亞州有着“鋼鐵之都”之稱的匹茲堡向選民承諾,将目前對華鋼鋁關稅翻至3倍以上,以保護當地産業和勞動者。

目前,據《華爾街日報》的一項民調顯示,2024年大選競争最激烈的七個搖擺州中,特朗普在六個州領先于拜登,原因是選民普遍對國家經濟不滿,對拜登的能力和工作表現也深表懷疑。(編注:在今年的大選中,搖擺州主要有7個,按照區域劃分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鐵鏽地帶”的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第二類是西南邊境的亞利桑那州、内華達州;第三類是東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

中美關系穩定狀态遭破壞,合作氛圍受影響

“止跌企穩”常用來界定今年以來的中美關系的态勢。如今美方新一輪關稅措施出台,專家分析這标志着中美在貿易領域的對抗更新,此前相對穩定的狀态或将告一段落。而随着美國大選形勢的緊張化,兩黨候選人或将加大打“中國牌”的力度,這也預示着雙邊關系可能将出現更多波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前在回應美國大選與中美關系相關問題時對澎湃新聞表示,正如拜登總統所說,中美兩國将持續地就我們之間所存在的分歧進行明确溝通,最大限度降低誤判和誤解,這是我此行和接下來會繼續做的。這本身與選舉周期無關。

吳心伯分析指出,随着美國大選的升溫,美國政府和國會層面都可能根據選舉的需要在對華問題上“出招”。這實際上就會破壞此前一段時期中美關系的“脆弱穩定”狀态。不僅是在經貿領域,接下來,雙方在金融、技術、外交等領域的不穩定因素會顯著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西方媒體也從經濟、能源轉型的角度分析了對華加征關稅實則“損人不利己”。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增加關稅有可能重新引發與中國的“貿易戰”,并在此過程中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因為關稅本質上是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征稅,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是以,這可能會導緻通貨膨脹,損害就業增長。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5月3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自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以來,美國消費者已經為太陽能電池闆、鋼鋁等進口中國的商品支付了超過2300億美元的關稅。

《華爾街日報》則分析認為,尋求把最經濟實惠的中國電動汽車拒于美國市場之外,将拖累拜登政府減少碳排放與緩解氣候變化的目标。目前,美國正投入數以千億美元的資金發展本國的清潔能源産業,但拜登政府卻試圖在實踐這一目标時與中國這一清潔能源制造領域的領先者劃清界限。

另一方面,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正在推進,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分析稱,預計歐方将很快會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歐洲主張對華加征關稅的官員肯定會從美國的行動中受到鼓勵。”不過,吳心伯分析稱,部分歐洲國家也對加征關稅有所顧慮,像是依賴中國市場的德國就會擔心其在華車企遭到中方反制。

5月14日,針對美方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等産品加征關稅的做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并嚴正交涉。美方出于國内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将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

發言人稱,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鍊”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将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将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檢視原圖 553K

  • 觀察|美方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征關稅,專家:意在展示強硬争取關鍵選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