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丨觀察中國經濟,4月份的這些名額有看頭

作者:華聲線上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觀察中國經濟,4月份的這些名額有看頭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韓佳諾

繼一季度實作“開門紅”後,4月份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5月1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最新經濟運作資料,給出了答案:雖然部分名額受節假日錯月、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增速有所放緩,但工業、出口等主要名額總體改善,國民經濟運作總體穩定,延續回升向好态勢。

如何了解這一判斷?

先看宏觀名額。對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保持經濟平穩運作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觀察經濟運作穩不穩,主要看四大宏觀名額,即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狀況。

記者梳理這四大宏觀名額發現,中國經濟大盤繼續保持穩定:

看支撐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别增長2.3%、8%;前4個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2%。

從資料上看,消費和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當日舉行的國新辦釋出會上分析說,主要受假期天數比上年同月減少2天、同期基數較高等影響,社零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南方部分地區雨澇災害影響施工進度,但在大規模裝置更新等政策支援下,固定資産投資仍保持平穩增長态勢。

與内需表現不同,外貿發展态勢向好。前4個月,大陸進出口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尤其是4月單月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

再看就業和物價。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下降;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這“一降一升”之間,表明名額總體改善。

最後看外匯存底。截至4月末,大陸外匯存底規模為32008億美元,雖較3月末有所下降,但仍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

穩是大局和基礎。要看到,在外部不穩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經濟複蘇動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大陸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難能可貴。

從關乎發展品質的名額看,中國經濟發展“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筋骨”更加強壯。前4個月,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2.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15.4%;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産量同比分别增長33.2%和18.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1.1%。

這些高達兩位數的名額增長,釋放了一個鮮明的信号:中國新動能正在迅速形成并且日益發展壯大,經濟發展後勁和韌性不斷增強。

回升向好不隻展現在國家“大賬”上,也彰顯在千行百業、萬家燈火之中。

一個個經營主體,連接配接經濟命脈與城鄉循環,關系着人們的柴米油鹽、三餐四季。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連續2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升至89.4,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準。發展預期向好,傳遞出企業幹事創業更有“勁”。

經濟名額變化的背後,是增長勢能的積蓄,更是發展信心的傳遞。正如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的,“大陸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目前經濟運作的基本特征和趨勢”。

部分外媒和國際機構也捕捉到了中國經濟的積極變化。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在第二季趨穩,多項經濟名額在4月改善或維持擴張。法國巴黎銀行最新釋出的研報将MSCI中國指數的前景展望由基準情境調升至看漲情境。

不過,在堅定發展信心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頭腦。

細看這份“成績單”,國内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風險隐患較多等問題猶存,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确定性明顯上升……在感受到暖意的同時,不可否認,目前中國經濟仍面臨一些困難挑戰。

“堅持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後松”——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記者梳理發現,進入二季度以來,宏觀政策靠前發力,政策工具箱持續上新,各部門各地搶抓時間視窗,加快落地落細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

就在資料釋出當天,兩方面重要動作引人關注:

一是今年超長期特别國債正式發行。根據财政部通知,今年拟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的期限分别為20年、30年、50年,5月17日首次發行,11月中旬發行完畢。

二是中國人民銀行釋出兩則通知,分别明确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以及明确自5月18日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直面發展難題,精準對症出招。系列部署旨在補短闆、強弱項、防風險,擴大國内有效需求,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随着宏觀組合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内生動能持續修複,社會預期持續改善,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斷累積增多,經濟回升向好态勢将進一步鞏固增強。”劉愛華表示。

來源:新華社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檔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是以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删除相應内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