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作者:通信産業報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培育新質生産力。

今年517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主題是“數字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凸顯了數字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用。伴随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演進,AI大模型已成為全球科技競争的新高地、未來産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大陸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将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規劃,為AI大模型産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大模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熱點。如何有效将大模型技術融入各行各業的實際應用,助力生産力革新和産業更新,成為業界越來越關注的核心問題,也促進了行業大模型的發展。

共築新質生産力

“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被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十大工作任務之首。

事實上,“新質生産力”的本質,就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産力向新的質态躍升以實作“以新提質”。在此過程中,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既是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同樣也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技術底座。可以預見,随着大模型不斷“走深向實”,不僅會推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也将會為千行百業的數智化轉型提供關鍵支撐。

資料顯示,到2040年,僅生成式AI每年就可為全球經濟帶來2.6萬億美元至4.4萬億美元增長。屆時,從個人到企業,從生活到生産,從邊緣到核心,所有的場景、流程、業務都将會被重塑一遍。

業内專家指出,伴随國産AI大模型的持續更新,2024年有望成國産AI大模型全面商業落地的元年,先進的AI大模型能力也将逐漸轉化為落地實際場景的産品應用,進而帶動AI大模型在金融、教育、法律、醫療等衆多垂直行業的持續落地,AI2B與AI2C的需求天花闆也有望全面打開,在這個過程中,AI的投資也從映射和跟随,變為引領。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實作大模型技術的高品質應用突破,驅動實體經濟的“蝶變”和産業變革。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多重利好因素将推動大模型快速發展。首先是“人工智能+”行動等來自政府層面的有力支援。其次是使用者提升生活、工作效率的需求激增,再加上科技公司加大對AI領域投入資金、人力、技術研發,各環節協同支撐大模型發展。

其中,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福建、安徽、上海、廣東等地均釋出了關于AI大模型的相關政策,加快大模型産業的持續發展。以上海為例,浦東張江、徐彙西岸、臨港新片區、闵行馬橋等地形成了四大産業格局,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重要承載地,規模以上AI企業數量已經達到350家,五年來幾乎翻了一番,産值達到3800多億元,幾乎是五年前的三倍,而産業人才更是達到了23萬人,約占全國三分之一。

目前,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端側大模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模型産業的應用落地将進一步提速。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的核心驅動力,AI大模型廣泛賦能大陸經濟社會的多個領域,打開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門,推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國産大模型大有可為

毋庸置疑,大陸AI大模型産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态勢。伴随多家科技廠商推出AI大模型落地商用,各類通用、行業、端側大模型已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金融、醫療、政務等領域,AI大模型已成為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大陸具有代表性的通用AI大模型主要包含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阿裡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等,行業AI大模型主要涵蓋用友的YonGPT大模型、容聯雲的赤兔大模型。同時,具有雲側和端側大模型的端雲結合AI大模型,主要有Vivo的藍心大模型,端側AI大模型主要以蔚來的NOMI GPT大模型為代表。

除了各大網際網路廠商紛紛投入資源大力開發之外,營運商也逐漸布局“大模型”應用市場。中國聯通推出的“鴻湖圖文大模型1.0”則是首個面向營運商增值業務的AI大模型,該模型可實作以文生圖、視訊剪輯、以圖生圖等功能。中國電信推出了大語言模型TeleChat、千億參數的“星辰”大模型,并首批試商用了12個行業大模型,基本覆寫人們生活、工作、生産的方方面面。中國移動釋出了“九天”大模型,包括九天·海算政務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

然而,從發展上看,消費側的應用僅是AI大模型的冰山一角,大模型真正的價值則是在行業側、企業側的應用。近年來,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行業大模型逐漸成為各行業轉型更新的重要驅動力。

與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相比,行業大模型通過對垂直細分領域的資料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優化,進而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語義和規範,更有效地執行專業性更強的任務。

行業大模型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金融、醫療、教育、零售等多個領域,為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也讓“大模型”這個新事物擁有了落地的根基,展現了“AI賦能千行百業”的潛力。

對于AI大模型的未來走向,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2024年是大模型應用場景元年,中國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模型發展之路。

機遇與挑戰

AI大模型作為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技術,AI大模型在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不僅支撐了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也符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所強調的創新驅動和産業更新要求,更是實作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推動多個領域的智能化更新,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提升産業競争力。

未來,在“超算中心+資料資源+市場需求”強烈驅動下,随着底層技術逐漸革新,AI大模型的“底層技術支撐-訓練模型及反複訓練-場景應用-垂直行業模型應用”技術路線進一步清晰,通用基礎大模型和垂直行業大模型不斷完善。值得一提的是,AI大模型仍然面臨算力、算法、資料安全,以及倫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算法算力需求提升挑戰,伴随着大模型參數和資料的提升,其對算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其次,資料擷取與管理成本持續增加。最後,大模型倫理道德和可信度有待提升,大模型存在偏見與公平性問題,由于模型的訓練資料可能包含潛在的偏見,這可能導緻模型産生不公平的結果,大模型開發與應用企業也已認識到治理的重要性。

專家建議,面對未來,大陸需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研發力量的統籌,強化大模型在發展中的場景牽引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以實作大模型技術的高品質應用突破,驅動實體經濟的“蝶變”和産業變革。

采寫:胡媛

圖表:曙念

編輯、校對:胡媛

指導:辛文

電信日特稿 | 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光"的世界,沒有數字鴻溝電信日特稿 | 彌合數字鴻溝:5G讓連接配接從“無線”到“無限”

電信日編輯選擇:數字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和典型應用

他們說:世界電信日産業領袖寄語(二)

電信日寄語 | 亨通崔巍:發展新質生産力,攜手邁進美好未來

電信日專稿 | 5G-A啟航,助推新質生産力新生長

電信日專稿 | 助推數字創新:中國信科5G智能運維賦能智慧無線電信日專稿 | 使能數字新質生産力,中國信科新一代全光接入網助力可持續發展

最新:今年世界電信日主題确定5·17世界電信日主題宣傳暨“電信日編輯選擇”産業調研啟動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電信日特稿 | AI與大模型:加速數字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