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危害自然罪:聯合國機構對環境立法進行審查

作者:地球村見聞錄
危害自然罪:聯合國機構對環境立法進行審查

全球有160個國家将不當傾倒廢物視為犯罪。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今天釋出的《全球影響環境犯罪分析報告》指出,各個國家和地區在環境保護法律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阻礙了全球預防危害自然罪并将罪犯繩之以法的努力。

該機構研究和趨勢分析處處長安吉拉·梅(Angela Me)在介紹該報告時說:“更強有力的立法有助于威懾潛在犯罪者和慣犯,并擴大調查工具和執法資源的範圍,以制止影響環境的犯罪行為。”

嚴重違規行為

《全球影響環境犯罪分析報告》的第一部分是 “刑事定罪的現狀”,研究了所有193個聯合國會員國如何定義危害自然罪,以及各國對違反環境法行為的懲罰措施。

這項研究涵蓋了九個與自然相關的犯罪領域,包括砍伐森林和伐木、噪音污染、捕魚、廢物管理、野生動物保護以及空氣、土壤和廢物污染。研究發現,至少85%的聯合國會員國将針對野生動物的犯罪定為刑事犯罪。

至少有45%的國家對某些環境犯罪處以四年或以上監禁,根據受到普遍認可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這些犯罪的分級為“嚴重”。

梅表示:“我們的審查顯示,全球在推進環境保護法律方面取得了進展。然而,立法和執法仍然不平衡,這為犯罪集團利用法律漏洞創造了機會。”

地區差異

報告指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刑事定罪和處罰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大洋洲,43%的國家将非法捕魚視為嚴重犯罪(判處四年或以上監禁),而在歐洲,隻有2%的國家将其列為嚴重犯罪。同時,在東非的18個國家中,有12個國家将野生動物犯罪視為嚴重犯罪。

總的來說,非洲和亞洲将環境犯罪定為嚴重犯罪的會員國比例最高,這表明立法不一定薄弱,而是缺乏執行力。

危害自然罪:聯合國機構對環境立法進行審查

兒基會/Magray

一名男子在印度西部的米提河岸邊釣魚,這條河已經成為淤泥、石油和危險化學品的露天垃圾場。

野生動植物犯罪

在所調查的九個領域中,針對野生動植物的犯罪最常被刑事立法所涵蓋,有164個會員國有此類規定。

許多國家的立法甚至超過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要求。

在全球範圍内,野生動植物犯罪的刑罰從幾天到終身監禁不等,而罰款則從幾美元到三百萬美元不等。

除野生動物外,與廢物有關的犯罪也被高度刑事化,有160個國家将不當傾倒廢物視為犯罪,并在其立法中至少包括一項相關的刑事犯罪。

相比之下,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受到的保護最少,分别隻有99和97個國家認為這些違法行為嚴重。

法律差異

報告強調了法律在适用于個人和企業方面的差異,企業往往隻需繳納罰款即可逍遙法外,而個人則可能面臨監禁。

報告建議,各國可以改進立法,允許沒收用于實施環境犯罪的手段或這些犯罪的收益。目前缺乏此類規定往往導緻對輕微犯罪者,而非犯下環境罪的大型經濟參與者提起訴訟。

專家們認為,環境立法和處罰有幾個方面需要改進。會員國可以考慮加大處罰力度,擴大國際合作工具的使用範圍,如引渡或法律互助。

他們表示,還需要收集更多有關這些犯罪的資料,更好地執行立法,并對所實施的處罰及其效果進行更多研究,這些資訊将有助于了解哪些程度的刑事定罪在預防環境犯罪方面最為有效。

危害自然罪:聯合國機構對環境立法進行審查
危害自然罪:聯合國機構對環境立法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