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步,底氣不足

作者:尺度商業

文 | 楊萬裡

安踏體育、李甯、特步國際(下文簡稱“特步”)、361度是國内體育用品龍頭企業。近年來,特步在業績規模上與安踏體育、李甯差距擴大,又被361度追趕。特步的業績表現如何?

從最新釋出的2023年财報看,特步實作營業總收入143.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0.94%;實作歸母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長11.75%。2022年,特步的營收增速、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别為29.13%,1.47%。

2023年,特步的營收增速同比放緩,歸母淨利潤提速。憑借去年的營收增速,該公司未來兩年完成昔日預設的240億營收目标難度較大。

特步,底氣不足

安踏體育、李甯、特步、361度是國内四大知名運動品牌(其中安踏體育、特步、361度等被外界稱為“晉江系”)。上述四家公司在二級市場估值排名如何?

截至5月17日收盤,特步的股價為5.92港元,總市值為156.4億港元。再看同行,安踏體育、李甯的收盤總市值為2527億港元、568.6億港元,分别是特步的16.16倍、3.64倍;361度收盤總市值為97.59億港元,市值皆低于上述三家公司;特步的市值暫時位于第三的位置。

營收增速放緩,240億目标挑戰大

特步主要從事體育用品(涵蓋成人及兒童鞋履、服裝和配飾)的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營銷及品牌管理。

2021年,特步的營收規模突破百億關口,成為繼安踏、李甯之後第三個跻身“百億俱樂部”的國産體育運動品牌。

同樣是2021年,特步制定了“五五”戰略規劃,營收目标直指240億元人民币。詳細為:特步主品牌在2025年的收入目标達到200億元人民币;新品牌在2025年收入目标合共達到40億元人民币。

特步,底氣不足

(圖檔來源于特步官網)

據2023年财報顯示,特步實作營業總收入143.5億元,要完成“五五”戰略規劃,意味着該公司在接下來兩年時間裡營收規模要增加96.5億元。如果按2023年10.94%的營收增速估算,完成預設目标的難度較大。

據媒體報道,在今年召開的業績釋出會上,特步方面宣布擱置“五年計劃”,并預計今年銷售額将增長至少10%,利潤增長預期将超過銷售增長。特步方面還表示,公司首要任務是保持現金流穩定。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券商分析師預測的營收數值低于240億元。

比如,今年3月20日,國海證券分析師出具研報提到,“受經濟形勢影響,調整公司(特步)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實作收入161.4人民币、185.6人民币、212.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3%、15%、15%”。

今年4月1日,海通國際分析師出具研報提到,“預期特步2024-2026年收入分别為159億元、172.9億元、188.2億元,同比增長10.8%、8.7%、8.8%。”

今年4月22日,天風證券出具研報提到,“預計公司(特步)2024-2026年收入分别為160億人民币、179億人民币、198億人民币。”

無論從營收增速、管理層預期還是券商分析師披露的預測值,特步完成240億營收目标的底氣不足。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特步開啟多品牌國際化發展之路,拟将新品牌打造為為拉動公司增長的新動力。

2023年年報顯示,特步的品牌分為大衆運動(特步)、時尚運動(蓋世威、帕拉丁)、專業運動(索康尼、邁樂)。

特步,底氣不足

自開啟多品牌國際化發展之路後,特步的營收體量變大,但營收增速有所放緩,且部分新品牌虧損。

從2022年到2023年,特步的營收增速從29.13%下降至10.94%。據公告顯示,蓋世威、帕拉丁兩個品牌的業務自2019年起持續錄得虧損,累計經營虧損總額超過1億美元。2024年前三個月,上述兩個品牌錄得虧損約900萬美元。

今年5月9日,特步公告稱,拟向控股股東丁氏家族出售蓋世威及帕拉丁品牌業務資産,交易作價為1.51億美元。5月13日,申萬宏源研究(香港)分析師在研報中點評稱,“此次交易包含多重利好,特别股息帶來直接高回報的同時,虧損業務剝離也将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在2023年度報告中,特步提到,索康尼于2023年成為第一個實作盈利的新品牌;此外,專業運動業務去年營收同比增長98.9%。新品牌未來能否進一步提振特步的營收,有待觀察。

尴尬的“第三”:被安踏、李甯越甩越遠

在市值方面,特步暫時排名第三,即公司總市值暫時低于安踏體育、李甯,高于361度。

從業績規模看,過去9年,特步與安踏體育、李甯公司的營收、淨利規模差距擴大,同時又被361度追趕。

2015年,特步實作營收約52.95億元,實作歸母淨利潤6.226億元;2023年,特步實作營收約143.5億元,實作歸母淨利潤10.30億元。從營收增速看,2023年,安踏體育、李甯、特步、361度的營收分别同比增長16.23%、6.96%、10.94%、21.01%,特步的營收增速排名第三。

特步,底氣不足

安踏體育定位高端化、國際化、多元化。從2015年開始,安踏體育先後将一些海外運動品牌收入囊中,截至2023年,其它品牌占該公司營收比重過半,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引擎。

2015年,安踏體育實作營收約111.3億元,營收規模是特步的2.1倍;實作歸母淨利潤20.41億元,當期淨利規模是特步的3.27倍。到了2023年,安踏體育實作營收約623.6億元,當期營收規模是特步的4.35倍;實作歸母淨利潤102.4億元,當期淨利規模是特步的9.94倍。

特步,底氣不足

李甯公司曾一度陷入困境。2014年,創始人李甯重新“挂帥”,帶領團隊解決庫存問題、開拓線上業務和線下管道等,李甯公司業績資料逐漸改善。之後,憑借出色的設計以及受益于“國潮”消費潮流,李甯公司業績繼續向上。

2015年,李甯公司實作營收約70.89億元,營收規模是特步的1.34倍;實作歸母淨利潤1431萬元,當期淨利規模不到特步的一成。到了2023年,李甯公司實作營收約276億元,當期營收規模是特步的1.92倍;實作歸母淨利潤31.87億元,當期淨利規模是特步的3.09倍。

近年來,361度憑借低價(成本效益)、低齡(發力兒童運動服飾賽道)、低線(七成以上門店開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等政策,實作業績增長。2021年至2023年,361度的營收增速分别為15.73%、17.31%、21.01%,連續三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2023年,361度實作營收約84.23億元,營收規模比特步少約59.2億元;361度實作歸母淨利潤9.614億元,淨利規模比特步少約0.69億元。361度在營收規模上差距明顯,但淨利規模差距較小。

“前有狼,後有虎”,特步未來的發展重心是什麼?

特步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丁水波曾接受采訪表示,“跑鞋一定是特步的絕對核心産品,如果要選一個品類代表特步,那一定是跑步”。

2023年年報顯示,鞋履占特步營收比重為57%,收入同比增長5.3%。與2022年相比,鞋履業務營收占比下滑了3個百分點,服裝業務營收占比上升了3.2個百分點。

特步,底氣不足

在2023年年報中,丁水波自信地表示,“憑借我們于跑步領域的穩健佳績,專注于大衆市場消費者的戰略,以及政府對體育行業的支援,我們對體育用品行業的持續複蘇以及未來集團邁向成功的實力依然充滿信心。”

在丁水波帶領下,特步能否邁向更高峰,我們将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