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百年前,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用鴉片麻痹了中國人的身軀,中國開始了屈辱的近代史。面對先進的西方,國人不自主地放低了曾經"天朝物産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來貨物以通有無"的傲慢姿态,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近代工業思想開始萌發。

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思想可以追溯到鴉片戰争後的洋務運動,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意識到清政府軍隊武器短缺粗糙的局面,引進了西方先進的軍事裝備、機器生産和科學技術,建造當時名聲赫赫的江南武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湖北織布局等軍用、民用工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産經驗。

辛亥革命後,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一批接觸了西方民族民主思想的青年帶着拯救此時深陷泥沼的中國的希望,在社會各階層傳播民主思想,"抵制外貨"、"自強求富"、"實業救國"的口号響徹全國,這一時期的輕工業高速發展,而鋼鐵、機械電力、石油等重工業則相對微弱。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中國正式大規模的工業化是在建國以後,這一程序又可以分為三部分:社會主義工業初步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工業曲折前進時期、社會主義工業大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迎來了中國又一次工業春天,這一時期經濟快速發展,國内外貿易往來訂單數量激增,制造業快速崛起。

中國工業化帶來的的高速發展讓西方世界害怕,近代以來,國際上一向是誰強誰有話語權,如今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有話語權,而這令世人驚歎的中國的崛起速度更是令近代以來一直強勢霸占世界市場的西方資本主義開始擔憂。

令世人驚歎的中國超速度工業化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可分為五個階段,而起點要從第一個五年計劃說起,1953年——1957年大陸建成了一大批現代化大型企業,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大幅度增長,人們耳熟能詳的"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就是這一時期的産物。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其後建設了多條交通幹線,例如到了如今仍承載巨大載流量的"武漢長江大橋"和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改變了中國交通落後的局面。還以蘇聯在1950年到1953年幫助援建的156個重大工程作為依托,形成了如今人們口中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這些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高速度發展打下了工業基礎,這是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則是1978-1991年,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這一時期着重糾正産業結構重大比例的失調,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成為了重點,工業水準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第三階段1992-2001年,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産業機構再次調整,這是技術引進和消化的加速階段,基礎産業、支柱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四階段則是2002-2012年的自主創新發展階段,大陸工業技術引進繼續強化的同時創新投入和産出方面都顯著增長。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自2012至今是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工業技術創新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創新投入的不斷增加,二是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三是核心技術突破任務依然很重。

短短70年,中國從一個弱小的以農業為主體的國家成為了擁有完整工業化體系的工業化大國,實作了對發達國家在工業化規模的發展與超越。人類曆史上每一次的工業革命都會帶來生産力的飛躍、世界格局的改變,如今随着科技的高速發展,新工業革命來臨,中國工業化程序迎來了更多的挑戰,也得到了更多機遇。

西方的"中國恐懼論"——英國羅思義教授給出答案

在中國,當提到約翰·羅斯這個名字時,大多數第一反應都會說不認識,但若你說英國的羅思義教授,那絕對是在中國金融新聞領域耳熟能詳的名字。

羅思義本名約翰·羅斯,在中國廣為人知是他英國著名學者、記者、跨國公司顧問及經濟評論家的身份,他為中國日報、上海日報及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定期寫作,他也是著名的《撒切爾及其友人——解析托裡黨》的作者。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可以說羅思義教授是中國的"老熟人"了,熟悉世界經濟動态的他從客觀剖析了當今世界中國所處的局面,以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發展,給出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害怕中國實作工業化的原因:

"近代史可以說是中國的屈辱史,大吃工業革命紅利的西方工業化國家紛紛參與對世界各地的瓜分,建立殖民地,對正處于農業社會的中國進行殖民掠奪,特别是英法聯軍入侵以及八國聯軍侵華等事件"。

"中國在實作完全工業化後将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那些二戰時曾參與侵略欺淩中國的國家會對此抱有擔憂"。

西方可以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它們害怕中國崛起後會對它們進行"報複",是以提防着中國的一舉一動,中國在國際上的動向都會被西方媒體惡意曲解,不少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國還是一個缺乏民主、落後貧窮的國家

在全世界,人們都認同一句話:"忘記曆史就等于背叛",縱使很多曾經侵略中國的國家紛紛改寫曆史書本,想抹去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飽受傷痛的過去,中國人民深深記得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落後就要挨打",經曆二戰後的中國人民深谙此道。随着工業化的發展,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任由蹂躏的弱國,而是一次又一次以中國制造、中國奇迹、中國速度等标簽出現在世界舞台,為世人所驚歎。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在當今錯綜複雜的國際關系中,中國作為當今世上僅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又是發展得最好的一個,受到了國際資本主義陣營的國家刻意的抵制,以美國為首的不少西方國家明裡暗裡一次又一次對中國"出手"。

不僅西方媒體總是作出抹黑中國的行為,不少國内外"外黃内白"的華裔香蕉人更是國際反華主力軍,而中國領土完整問題也一直活躍在國際上,有了背後勢力的支撐越加猖狂,可以說中國在國際上一度處于腹背受敵的形勢。

總的來說西方世界害怕中國實作工業化有三個原因,一是上述的曆史原因,二則是西方世界普遍的優越感,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在世界上處于主導地位,有着很強的優越感,而中國的崛起破壞了西方世界長期的優越感。

三則是經濟原因,利益一向是西方資本家最為看重的,鴉片戰争以來西方列強通過武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來掠奪财富,賺得盆滿缽滿,西方國家從開發中國家擷取廉價原料和勞動力,再用核心技術壟斷市場,高價在開發中國家傾銷商品擷取巨額利潤。

而中國的崛起破壞了這一切,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工業體系,每年在創新上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向高端制造業沖擊,西方國家的壟斷市場政策在中國并不适用,"中國制造"以物美價廉享譽全球,與西方國家争奪市場。

中國工業化之路大有可為

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擁有例如稀土、鎢、錫、钼、銻、芒硝等資源品質好、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優勢和較強競争能力的世界優勢礦産,這給中國工業化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基礎。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中國制造2025"是自2015年國務院頒發起便備受關注的中國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檔案。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當時貧窮的現狀,百廢待興,國家重視于制造業,這一時期中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産業。

正如羅思義教授所說:"中華民族的複興與人類命運二者具有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國的崛起一直被西方世界潑髒水,然而事實是中國将會在全面實作工業化後成為對世界GDP貢獻最大的國家,也将成為未來世界局勢保持穩定的頂梁柱。

中國建國以來國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也在努力改變曾經中國落後的面貌,扶貧運動風風火火,時至如今,已經帶動近1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人民終于擺脫了曾經吃不飽飯沒暖和衣服穿的生活。

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貧困問題,在如此短的世界内解決了這麼龐大人數的生活問題,對世界和中國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的發展帶來的世界格局大變革是有利于人類未來發展的,如今的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近年來中國提起的例如"一帶一路"等戰略帶動周邊沿線國家共同富裕的政策,展現了中國向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樂于讓世界各國人民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實作共赢的決心。

中國工業化速度:令西方國家驚歎的同時,為何又讓他們感到害怕?

當今的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處處生機盎然,中國一向崇尚和平,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一個謙遜、極具智慧和包容的民族,俗話說合作才能實作共赢,若西方世界能對中國抛下偏見,那麼中國人民也樂意與世界人民朝着人類更好的未來攜手共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