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作者:四月故事會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惜重黃公略;槍林逼,飛将軍自重宵入。”這是毛主席當年專為“飛将軍”黃公略寫的詩。能夠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贊賞,黃公略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黃公略(1898-1931),湖南湘鄉人。受父親(私塾先生)的影響,黃公略16歲從學校畢業以後就回鄉做起了私塾先生。後來湘軍高舉護法旗幟,想為國家出點力的黃公略也加入了他們。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在未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之前,黃公略基本上做的都是文官。從講武堂畢業以後,黃公略被提拔為了作戰部隊裡的連長。後來黃公略跟随湘軍一起接受國民政府整編,并在北伐戰争中屢立戰功,直接被提升為少校團副。

29歲這年,黃公略考上了黃埔軍校,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而後又參加彭德懷、鄧萍等人上司的平江起義。平江起義成功後,彭德懷等人為了儲存實力,便帶着紅五軍主力撤去了井岡山,而時任紅五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的黃公略則率部留在了平江、浏陽一帶,負責建立湘鄂贛蘇區。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黃公略就率部在平江、浏陽等縣境内開辟了不少根據地,并消滅了不少敵軍。由于黃公略的能力過于出色,後來彭德懷率部傳回湘鄂贛邊區後,他被提拔為了紅五軍副軍長。

幾個月後,黃公略又調任紅6軍軍長,負責在贛西南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來毛主席帶着紅4軍和12軍來到了贛西南,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紅6軍改編為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由毛主席、朱德總司令直接指揮。

在紅軍前三次的“反圍剿”戰鬥中,黃公略指揮的紅3軍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遺憾的是,在第三次“反圍剿”戰鬥後,黃公略軍長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1931年8月上旬,國民黨在興國周圍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妄想一口吃掉三萬紅軍。為了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決定采用“避實就虛”的政策,指令部隊先擊潰實力薄弱的雜牌軍。

當時黃公略率領紅3軍和兄弟部隊一起,先後在蓮塘、良村取得了大捷,而後他又率部在黃陂和老營盤戰鬥中發揮了奇兵的作用。

粉碎了第三次“圍剿”後,黃公略帶着部隊向瑞金、甯都地區移動,一邊休整部隊一邊打地主(有裝配武器)。同年九月中旬,紅三軍在行至六度坳的時候,不幸被一隊敵機發現,黃公略當即指令先頭部隊先撤進樹林裡面。此時一名參謀來報,7師還沒有通知到位,且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兩旁都是水田,一旦被敵機發現,那就是活靶子。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危急關頭,黃公略想出了一個能夠迅速通知到7師的方法——所有機槍手向敵機射擊。

一時間,數十架機槍向天上噴出了火龍,敵機被吓了一跳,趕緊升空躲避,但沒過一會兒,他們就恍過了神,随後向下俯沖,瘋狂掃射。與此同時,7師也收到了“信号”,他們迅速沖過了開闊地帶,向密林奔去。

部隊雖然都脫離了險境,但黃公略卻不幸在剛剛與敵機作戰中被射中了腹部。由于子彈穿過了内髒,軍醫使出渾身解數,但還是沒能将黃公略搶救回來。年僅33歲的軍長就這麼離開了我們。

16歲成為私塾先生,後來參加革命屢立戰功,成為了紅三軍軍長

黃公略犧牲的消息傳來後,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悲痛欲絕。當時黃公略下葬時,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和朱德總司令親自為他擡棺,将其安葬在張氏宗祠後面的山坡上。

為了紀念這位戰功卓越(革命戰争有功,遊擊戰有功,反圍剿有功,建立根據地有功……)的将軍,中共蘇區江西省委在吉安與吉水縣東南境蘇區設立公略縣,雖然公略縣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和黃公略将軍一樣,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