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作者:蝴蝶求知所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尊敬的閣下,請問您目前從事着哪種行業呢?”、“雖然狡猾的政策看似能幫你赢得勝利,實則并不利于長期發展”、“在激烈的戰争環境下,避免開槍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每當人們耳聞如此别具一格的台詞,便會瞬間醒悟——銀幕上的鬼子軍隊氣勢洶洶地來襲啦!這種高度辨識度的“鬼子語”讓觀衆都無法自已,紛紛挺直腰杆、提高警覺 。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種令人難以忘懷的語言風格竟是由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親手打造。我們不禁停下手中的事務,全神貫注地傾聽這位天才創作者的傳奇人生。

1928年,王孝忠誕生于沈陽市一個普通家庭。在他的童年時光裡,他親眼見證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地區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殘忍殺害同胞的暴行,年幼的心靈深處便深深埋下了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步入青少年階段後,整個沈陽已經徹底淪陷,被日本鐵騎踐踏得面目全非。1942年,14歲的王孝忠有幸考入了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深造,然而學校中的教師與管理人員皆為日本人,他們的殘暴行徑更是激起了王孝忠内心對侵略者的無盡憤慨與仇恨。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1949年,21歲的王孝忠義無反顧地投身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之中,随後被配置設定至東北軍區文工團,由此拉開了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演藝生涯序幕。

在他的首部影視作品《戰鬥裡成長》中,他成功塑造了自己的熒屏形象。

1965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傾力打造了著名的軍事教育影片《道地戰》,王孝忠在其中成功演繹了鬼子隊長山田的角色。

根據劇本原本的設定,鬼子們應該如同中國人一般流暢地說漢語對話,但王孝忠卻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并不能使角色更為鮮明生動。

是以,他開始孜孜不倦地鑽研漢語的發音技巧,反複琢磨,最終為每一個鬼子角色量身定制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台詞。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他巧妙運用了“的地得”這類文法結構,以突顯鬼子們使用漢語時的生硬與滑稽,進而營造出喜劇效果。

正因為王孝忠的這一創新嘗試,我們今日所熟知的“鬼子話”風格才得以應運而生。

在對待角色的塑造方面,除卻對台詞風格的獨特把控,王孝忠先生對于山田這個角色的深入描繪同樣具有别具一格的創意。

他基于自身早年在電訊學校的豐富閱曆,巧妙地要求化妝師在山田的嘴唇之上增添了那一抹極具代表性的小胡子—此種在日本被美譽為"衛生胡"的造型,無疑使山田的狂妄與兇殘展現得淋漓盡緻。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王孝忠先生對這一細節進行了反複琢磨,力求将山田這一角色塑造得更加栩栩如生。此後,"衛生胡"這一經典的形象塑造手法在諸多抗日題材的影片中得到了廣泛的借鑒與模仿。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在拍攝《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影片的過程中,王孝忠先生成功诠釋了鬼子特務頭目中村這一重要角色。其中,有一幕戲堪稱經典,令人難以忘懷。

按照劇本設定,中村僅需對李俠進行簡短的審問便可完成這場對手戲。然而,當攝影機開始運轉的那一刹那,王孝忠先生立即全身心投入到了角色之中。

這段情節以及台詞并非劇本原本的設計,而是王孝忠先生在現場的即興發揮。當王蘋導演通過螢幕觀察到這一幕時,她被王孝忠先生卓越的演技深深打動,不禁為之驚歎不已。

拍攝完畢之後,她激動地跳到王孝忠先生身邊,連連贊譽其精彩絕倫的表演。

事後,王孝忠先生解釋道,他之是以能将這一場景演繹得如此生動逼真,乃是因為他曾在電訊學校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深谙老報務員的食指往往呈現出扁平的形态。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正是這份對細節的極度關注,使得他的表演充滿了吸引力。

鑒于王孝忠先生長時間以來因出演鬼子角色而廣受好評,外界常常将他與另一位著名的"老鬼子"演員方化相提并論,争論究竟誰的演技更為精湛。

對此,資深電影評論家老耿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他表示在中國影壇,能夠對這兩位演技巅峰的巨匠作出公正評價的人可謂鳳毛麟角。

極緻熱情!是以,當1965年,嚴佑民導演的力作《一個美國飛行員》完美收官之際,全城的熱愛影視的人士無不激動不已地熱烈鼓掌。

在這部精彩紛呈的畫卷之中,令人仰望的兩位老牌明星——王孝忠和方化,有幸得以同場競技,他們分别飾演日本軍人和日本特務的角色,共同展現出精湛的演技,為廣大觀衆呈現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巅峰對決,堪稱當年華語影壇的一大盛事。

王孝忠:獨創了被大家熟知的“鬼子話”,被觀衆們稱為“鬼子王”

2016年1月,這位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偉大藝術家王孝忠,在廣州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離我們而去,享年88歲。觀衆們深知,王孝忠先生一生塑造了無數深入人心的鬼子形象,特别是在《道地戰》中創造的那份獨具匠心的“鬼子話”,其影響力至今仍未消退,已然成為了華語影壇的經典之作。

每逢回溯王孝忠的藝術生涯,衆多影人都不禁贊歎他是一位勤奮鑽研、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傑出演員。據《道地戰》劇組的從業人員回憶,每次布景、拍攝之前,王孝忠總會反複琢磨角色,為人物形象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得角色更加栩栩如生,堪稱是名副其實的“鬼子王”。

正是憑借着這份創新精神,他在影壇上才能曆久彌新,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