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作者:淚殇之陌

越南這個曾經被中國大國視為藩屬國的鄰邦,又在多個曆史時期受到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和美國的軍事幹涉,究竟是一顆在東南亞版圖中翻雲覆雲、不可一世的明珠,還是一顆在強權夾縫中搖擺不定的可憐籽粒?

越南對華與對美的态度之沖突重重,似乎暗含着一股強大的民族自尊心與擴張欲望,卻又不得不在現實利益的考量下時而親華時而親美,左右為難。越南的這種沖突心理和行為邏輯,是否源于它作為一個小國家對大國野心的不甘心理?它又将如何在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尋求自身的出路?這些困惑都值得我們仔細探讨。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越南的大國野心根源:中華文明的邊疆獨立

越南北方地區素來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早在西漢時期,中原王朝就已将這一地區納入了疆域版圖。盡管偶有割據割據,但總歸是受中央政權的統治。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北方才逐漸擺脫了中原王朝的控制,開始走向自立門戶的道路。

939年,越南北方的南漢政權被滅,李公蠻在廣南地區建立了大越國。這标志着越南正式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作為曾經中原王朝長期統治下的邊疆地區,越南顯然繼承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并一直自诩為中華文明的正統傳人。

盡管中原核心地區早已被五代十國時期的新興民族政權所取代,但在越南的眼中,他們才是中華正統的合理繼承人。此後,越南國王便開始效仿中原王朝,在本國推行高度集權的中央集權制。與此同時,軍事擴張和疆域擴張的野心也油然而生。

為增加與中原王朝抗衡的戰略縱深,越南向南方擴張,先後吞并占領了湄公河三角洲一帶的廣闊土地;為遏制暹羅和緬甸的膨脹,越南又多次出兵侵略寮國和高棉周邊國家。經過長期戰争與并吞,越南終于在中南半島上确立了自己的強權地位。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與此同時,越南仍然向北方的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在形式上仍算是中華王朝的藩屬國。但在中南半島内部,卻頗有自己的小中華心态,努力在周邊國家建立起獨屬于自己的藩屬體系,成為中南半島的"小龍頭"。

到了明清時期,面對中原王朝的式微衰落,越南更是打着所謂"神州陸沈"的口号,妄自尊大,宣稱自己才是中華文明正統傳承的接班人。這種扭曲的大國心态一直延續到 19 世紀法國入侵前。實際上,這已經完全背離了越南最初作為中華王朝藩屬國的身份定位。

我們可以看到,越南北方雖然一度是中華文明的邊疆地區,卻随着獨立自主的過程不斷強化自己的大國心态。中華文明的根深蒂固讓越南一直将自己視為中華正統的繼承人;而獨立建國後又逐漸走上了擴張疆土、建立朝貢體系的老路。這種源于中華文明而又背離了中華文明本源的民族自尊,正是導緻越南對華沖突心态的重要根源。

殖民時期的夾縫求生:法國入侵與中美介入

19世紀中葉,法國開始了對越南的殖民入侵。1858年,法軍登陸岘港,随後幾十年中,法國陸續占領了越南各地,并在1887年正式将越南劃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一部分。

作為殖民者,法國在越南推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政策。越南人民被剝奪了基本人權,遭受了種種剝削壓迫。法國殖民者還大肆掠奪越南的資源,引發了一系列反殖民起義運動。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但法國殖民者并未就此止步,他們還在1933年肆無忌憚地将南沙群島也強行占領。這無疑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公然侵犯。中國政府曾多次提出抗議,但因國力孱弱,難以奏效。

1940年,法國本土被德國納粹占領,法屬印支那也淪為日本的傀儡政權。法國當局不得不向日本投降,并出賣南沙群島權益。在此過程中,法國殖民者的卑劣無恥态度暴露無遺。

二戰結束後,法國企圖重新控制印度支那地區,與越南民族主義運動爆發了長期沖突。此時正值國共内戰,南京國民政府雖然在越南北方地區駐紮了一段時間,但迅速撤離,為法國重新染指越南留下了可乘之機。

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援

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最著名的上司人就是胡志明。在胡志明上司下,越南民主共和國于1945年9月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越南民族獨立事業取得階段性勝利。

但法國殖民者并未就此放棄,于是爆發了長達近十年的法越戰争。在這場戰争中,新中國一直在外交和軍事上大力支援越南,向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軍火援助。

1954年,越南民主共和國取得了法越戰争的最後勝利。随後,在日内瓦會議上,越南被臨時分割為南北兩個政權,北方由胡志明上司,南方則成立了反共的南越政權。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寮國和高棉也在當時成為了共和國。從表面上看,越南似乎在反殖民戰争中獲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事實上,它被一分為二,南北對峙局面已初具雛形。

越南内戰爆發後,越南北方政權得到了中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援,而南越則得到了美國的軍事援助,雙方在越南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争。

在這場戰争中,美國大兵源源不斷入侵越南,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了數百萬越南平民傷亡。北越憑借中國和蘇聯的支援,與美國軍隊遭遇了多次大規模作戰。

1975年,北越軍隊終于攻克了南越首都西貢,實作了越南的統一。然而,這隻是開始。越南在戰後振作起來,企圖恢複對柬老兩國的控制,新的曠日持久的内戰爆發了。

中國對越南的這種擴張行為深感不安,曾向越軍發出嚴正警告。但警告并未奏效,越南入侵高棉的軍隊對中國邊境地區進行了炮擊,直接導緻了1979年的中越戰争爆發。

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中越兩國沿邊境線一直處于冷戰狀态,雙方軍人不時交火,造成了大量傷亡。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越南才不得不尋求和解。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越南在殖民時期的鬥争雖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也陷入了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角力的漩渦,左右為難。它不得不在各種力量的夾縫中求生存,屢次在追求大國夢想的道路上出現曲折。這段曆史經曆,正是導緻其今日對華對美态度困擾的根源所在。

越南統一後的擴張野心與現實挫折

1975年4月30日,越南戰争終于結束,北越軍隊攻克南越首都西貢,實作了越南統一大業。然而,越南的擴張野心并未是以就此止步。

越南統一後,北越上司人立即展現出了其強硬的擴張主義态度。他們首先将目光投向中越邊境地區,不遺餘力地在這一狹小地帶制造事端,挑釁中國。

1978年12月,越南軍隊對廣西邊境地區的中國籍華僑進行殘酷驅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1979年2月,越南軍隊更是公然對中國雲南地區發動炮擊,直接引發了中越戰争的爆發。

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迫使越南軍隊縮回了國境線,但中越邊境的緊張局勢并未是以緩解。雙方軍隊在接下來的10年裡還時有交火。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越南不得不暫時放緩了其在東南亞的擴張步伐。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越南在完成國家統一後,其擴張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1978年底,越南軍隊開始對寮國和高棉發動軍事進攻,企圖将兩國重新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寮國淪陷相對較快。但高棉卻遭遇了狙擊手紅色高棉的頑強抵抗。經過長達10年的消耗戰,越南雖然最終攻陷了高棉首都金邊,但戰争代價慘重,根本無力像殖民者那樣實作對高棉的長期有效控制。

最終,在聯合國和東盟國家的壓力下,越南于1989年開始從高棉撤軍。到1991年,越南軍隊完全撤出高棉。期間,越南不但耗費了大量軍費人力,而且還遭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制裁。

越南在完成國家統一的同時,也為其他一些深層次的沖突帶來了隐患。最主要的就是南北分裂問題。

越南戰争期間,南越長期受到美國的支援,其軍政文化環境與北越形成了鮮明對比。即便戰争結束後,北越也未能完全将南越地區同化。反之,南越文化的影響力正逐漸向北擴散。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此外,越南戰争造成的社會創傷也極為嚴重。大批南越流亡者逃離國門,為越南帶來持續的人道主義危機。而作為戰争的征服者,北越當局對待南越平民和俘虜的态度也極為殘酷,加劇了雙方的隔閡。

直到上世紀90年代,越南才開始放開舉措,逐漸融合南北。但民心淪喪、民生凋敝等後遺症短期内難以根治。南越地區對北方當局的不滿情緒一直存在,這無疑也加劇了國家的内部分裂隐患。

越南在戰後一度野心勃勃,幾乎是铤而走險地向寮國和柬浦寨發起了瘋狂擴張。然而,它最終在現實中遭遇了重重挫折。不但實作不了對鄰國的控制,反而自身飽受戰争的創傷。從中越邊境沖突到内戰消耗,再到南北分裂隐患,這一切都極大地消耗和削弱了越南的國力。這段現實教訓注定将影響着越南今後在亞太地區的行事作風。

近現代越南的中美夾縫困境

進入20世紀後,越南與中國的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态。盡管兩國在1991年曾就中越戰争達成和解,但餘怨未了,雙方對南海島嶼主權的争議更是導緻了新的沖突不斷更新。

2007年,越南在南沙群島上修建永久軍事設施,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2011年,越南與印度簽署了勘探南海油氣田的合作協定,再次引發中國的不滿。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2014年5月,中國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開展油氣勘探,與越南船隻發生沖突。随後,越南群眾在多地爆發嚴重的反華遊行示威,多家中資企業遭到破壞襲擊。此事直接導緻雙方關系急轉直下。

2019年,越南與中國在東沙群島海域一度發生短暫的海上對峙。2020年,越南還大規模驅趕中國漁民離開西沙群島海域。雙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沖突一直存在,互不相讓。

除了南海争端,越南還對來自中國的人口外流和邊民問題耿耿于懷。2009年,越南曾發生大規模驅逐中國人活動,雙方差點又一次陷入軍事沖突的危機。

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和解後,越南對中國仍存在相當大的戒心和防範心理。南海争端和人口問題一直是越南對華關系的症結所在。

在與中國的關系緊張期間,越南卻向美國靠攏以求平衡。1995年,越南與美國正式重建立立外交關系。2007年,越南加入了世貿組織。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加速了開放市場改革,大量吸引了美國企業在當地投資。

2012年,越南同意為美軍戰艦提供補給維修服務,表面上是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政策取得實質性突破。2017年,越南準許美軍在其金蘭灣上陸港設立永久性物資存放和維修設施。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越南接受了大量美國捐贈的防疫援助。而且,越南還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多有合作,支援美國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

然而,與此同時,越南的對華貿易額也在不斷攀升。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經濟聯系十分緊密。再加上地理位置相鄰,人口交往頻繁,斷然切斷與中國的關系對越南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

是以,我們看到,近年來越南的中美政策一直在反複徘徊。雖然在南海問題上越南與美國有着利益交集,但同時也極力避免過度親美而進一步惡化與中國的關系。這種夾縫求生的微妙立場無疑給越南未來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下越南的亞太區域政策抉擇

近年來,越南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為"多腿走路"。一方面,它努力拉攏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與中國對抗;另一方面,又努力維系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系。

在東盟内部,越南扮演着聯盟中反華力量的重要角色,支援将南海問題國際化,呼籲東盟國家團結一緻應對中國。與此同時,越南也主導了東盟與中國之間的一些熱點問題談判。

不敢親華,更不敢親美?越南的左右逢源之計到底路在何方?

在地區性機構中,越南通過加入及主導ARF、EAS等組織,試圖擴大其在亞太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但它也被指為企圖在這些機構中孤立和牽制中國的幕後黑手。

在軍事上,越南除了加強與美日同盟關系外,還積極向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采購大量先進武器裝備,顯然是對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軍力外移表示高度警惕。

盡管在亞太區域外交上越南表現出多腿走路的曲折政策,但對華政策始終是其最大的困擾和挑戰。畢竟,中國不僅是越南最大的鄰國,更是其最大的經貿夥伴。

2000年至2019年間,中越雙邊貿易額從32億美元猛增至1275億美元,兩國經濟聯系密不可分。中國是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越南本土。

同時,中越兩國政府也就陸地和海上邊界問題、邊民管理等問題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對話機制。每年,都有數百萬中國公民赴越旅遊、探親訪友。

然而,南海領土争議卻像永遠的梗阻一樣,制約着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越南不願輕易向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低頭,擔心被視為示弱而失去周邊國家的信任。

同時,越南也畏懼過度親華會被其他國家牽制和孤立。這對越南在亞太區域力求扮演平衡者角色的戰略構想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結尾

綜合來看,雖然越南在區域外交上表現出靈活務實的一面,但在對華政策上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保持與中國的基本友好關系,還是聽從美國等國家的呼籲與中國對抗?這無疑将是越南未來走向的重大抉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