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作者:七哥探事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文字/七哥探事

編輯/七哥探事

圖檔/來源網絡

導語: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我叫王秀梅,生活中常聽人言:“子女不孝,累死爹娘”,每每聽聞,總覺此言非虛。我和老伴的終身俸雖然加起來頗為可觀,每月七千有餘,但每月必定風雨無阻的為兒子轉賬五千元,這份心意卻似乎并未得到應有的珍視。

自兒媳誕下麟兒,我們的生活便更加緊張而忙碌。起始時,我們每月資助三千元,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份支援逐漸增長到五千元。

這其中的苦楚,真可謂有口難言。我們唯一的兒子,自幼含辛茹苦撫養長大,供其上大學,盼其能有所成就。畢業後,他選擇留在異鄉,我們雖不舍,卻也全力支援。

兒子婚後,與大學時的戀人共結連理,兩人恩愛有加,我們亦感欣慰。然而,婚房的籌備卻讓我們倍感壓力。為了滿足兒媳家的要求,我們不惜變賣家中的老房子,湊足了百二十萬為他們購置了新房。

兒媳懷孕後,我應兒子之邀前往照料。在此之前,我與兒媳接觸不多,未曾料到她的性格竟如此難以相處。

家中大小事務盡由我操持,對她的飲食起居亦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她仍諸多挑剔,讓我倍感委屈。我深知她身懷六甲,不便計較,隻得忍氣吞聲,夜晚與老伴傾訴心中的苦悶。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孫子出生後,我本滿心歡喜,欲繼續照料兒媳母子。然而,僅過了兩日,兒媳便對我大發雷霆,不許我再近身照料。

她哭着打電話叫來了自己的母親,親家母一到,兒媳便哭哭啼啼的向她訴說着委屈。我雖欲辯解,卻也無從開口。當晚,兒子便讓我回家,說既然丈母娘來了,就由她來照顧。

我離開時,心中五味雜陳。我們老兩口為了兒子付出了如此之多,卻換來這樣的結果。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子女不孝,累死爹娘”。

回首往事,我們為兒子傾注了所有的愛與關懷,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我原本懷着兒媳能得到親媽細心照料的欣慰之情,整理行囊傳回了自己的居所。然而,僅在我返家的第二日,便收到了兒子與兒媳的新消息。

她直言,撫養孫子原本應是我的職責,現因她母親到來分擔了這份責任,故我應當支付相應的辛苦費作為補償。兒媳進一步提及,她母親原本在外地工作,每月收入三千元。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是以,她認為我應當承擔起這筆費用。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要求,我與老伴經過深思熟慮,最終選擇了妥協。我們同意每月向親家母支付三千元,作為對她幫忙照顧孫子的感激與補償。

這筆費用自那時起便成為了我們每月的固定開支。每當退休工資到賬,我們便會立刻将三千元轉給兒子。然而,随着孫子的逐漸成長,兒子與兒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們表示,生活壓力日益增大,養育孩子的費用也在不斷攀升,是以希望我們能将這筆費用增加到五千元。盡管我心中有些許不甘,但想到兒子一家在外的艱辛,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然而,這兩年間,我與老伴的生活過得并不輕松。我們兩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太好,除了日常的開銷外,每年還需要花費一萬多元用于醫療費用。

我們的退休工資加起來雖然有七千多元,但扣除給兒子的五千元後,剩下的兩千多元在支付了吃飯和醫藥費用後,幾乎所剩無幾。

自孫子出生後,我們的生活變得越發拮據。已經好幾年沒有買過新衣服了,去菜市場買菜時也隻能挑些蔬菜和豬肉,其他稍貴的食材都不敢輕易購買。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偶爾遇到老同僚,他們還會打趣我們,說我們的退休工資并不低,怎麼過得如此節儉。每每此時,我隻能尴尬的笑笑,解釋說老伴血壓高需要吃清淡些。

其實,我也很喜歡吃那些價格不菲的蝦,但現實條件實在不允許,隻能買些更實惠的肉類來替代。

盡管我們如此節儉度日,但兒子和兒媳似乎并未是以感到感激。這兩年裡,他們很少回來探望我們。每次提起回來看看,總會有各種理由搪塞。

我時常想念孫子,偶爾打視訊電話過去,兒媳也總是顯得不太高興,簡單說了幾句就把孩子抱走了。國慶節時,原本與兒子約好他們回來團聚,結果臨到頭又變了卦。

兒子說路上人多怕堵車,不友善回來。我知道這隻是一個借口,但我還是很失落,因為實在太想念我的孫子了。

國慶假期過後,我和老伴決定乘坐大巴去探望兒子一家。心懷期待與激動,我們懷揣着滿滿的思念踏上了這段旅程。

當我們抵達兒子家門口時,兒媳面無表情地為我們開了門,簡單的打了聲招呼“爸媽”後便匆匆進入房間。我們随即見到了可愛的孫子,他的每一個小動作都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欣喜。

然而,孩子似乎有些害羞,對我們保持着一定的距離,這讓我們略感尴尬,但也能了解孩子的天性。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我向兒子詢問親家母的情況,得知她正外出旅遊,晚上才會歸來。夜幕降臨,我們前往菜市場選購新鮮的食材,為晚上的團聚做好準備。兒子則開車去接親家母,而兒媳則陪伴孫子在客廳玩耍。

當親家母回到家中,她看到我們顯得非常驚訝,但很快便熱情的招待我們共進晚餐。盡管她比我年長兩歲,但保養得相當好,皮膚白皙,穿着時尚大方。

她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禮物,為兒媳挑選了兩隻昂貴的口紅,還為孫子準備了精美的玩具。她一邊向我們道歉沒有提前準備禮物,一邊向兒媳展示她新買的名牌包包,兩人相談甚歡。

當晚,親家母非常客氣的提出讓我們住在她的房間,但兒媳似乎并不高興,老伴見狀便婉言謝絕了她的好意。最終,我們在客廳鋪了張床,度過了兩天的時光。

然而,在第三天的時候,我們無意中聽到了兒媳和兒子的争吵。兒媳不滿地抱怨着,說我們兩個老人每個月隻有七千多元的退休工資,根本不夠用,還要跑到她家裡來“幫忙”。

她認為親家母辛苦帶孩子,但孩子并不姓我們的姓,是以覺得我們的付出是徒勞的。聽到這番話,我心中五味雜陳,既感到傷心又感到失望。自從孫子出生以來,兒媳就一直排斥我們照顧孩子,總是讓親家母來負責。

我們曾主動提出每月給她們一筆錢作為補貼,從最初的三千元漲到了五千元,但似乎仍無法滿足她們的期望。

親家母在兒子家裡住得十分舒心,她對兒子和兒媳的感激溢于言表。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卻似乎在這場家庭角力中失去了應有的地位。

兒媳讓親媽帶娃,卻讓我每月給5千生活費,上門一趟後:不伺候了

我不禁開始反思,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平衡家庭關系,如何更好的為孫子的成長付出我們的愛與關懷。

在熙攘的菜市場中,我常常因為兩斤肉的價格而猶豫不決,思量再三。然而,那天,我傳回家中後,内心卻湧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我作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

我撥通了兒子的電話,聲音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決絕。我告訴他,從下個月開始,那筆每月五千元的“辛苦費”,我将不再繼續支付。這筆錢,本是為了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然而,如今我決定停止這種無休止的付出。畢竟,孫子雖可愛,但終究不是我們撫養長大,作為父母,我們并沒有欠下任何人任何債務。

原本,我和老伴靠着每月七千元的終身俸,生活得安逸而滿足。然而,兒子的不孝行為卻讓我們陷入了無盡的疲憊與苦楚。我們曾經以為,金錢能夠換來親情與和睦,然而現實卻讓我們深感失望。

現在,我終于下定決心,這筆錢不再給了。我們要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儲備一些資金,以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

我對老伴說:“别再想着兒媳了,就算是兒子,我們也不能再指望他了。以後,我們要多想想自己,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這個決定或許會讓兒子兒媳感到不滿和失望,但我相信,這是我們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尊嚴所必須做出的選擇。我們應該學會放下對子女的過度期望和依賴,将更多的精力和關愛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大家覺得我斷供每月給兒子的5000元生活費的做法是對是錯?換成你們會選擇怎麼做呢?#晚年與子女真的能夠和諧親密沒有隔閡的相處嗎?#​#人老了,最怕的事情是什麼#​#挑戰頭條創作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點贊轉發!

轉發請标注文章來源!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