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作者:快樂橙花

現代社會,人們對未成年人的行為有着既定的期許和包容心理。然而,當某些未成年人做出令人發指的違法行為時,我們不禁要反思: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成為了某些未成年人作惡的"護身符"?

江蘇南京,一個本該普通的停車場景,卻上演了一出駭人聽聞的危險戲碼。一名女子将電動車停放在小區公共車棚,竟遭到自稱16歲男孩及其母親的死亡威脅。男孩全程棍棒揮舞,兇相畢露,吐口水、砸車,更辱罵威脅旁人:"反正我未滿16歲,殺人也判不了刑!"鄰居透露,起因僅是女子停了公共車棚。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這個16歲的男孩,早已失去了一個未成年人應有的天真善良。他的行為是對社會公德、法治的肆無忌憚的蔑視和亵渎。更令人揪心的是,他竟以未成年人身份作為"殺人護符",口出狂言、胡作非為。難怪此事一經曝光,立即在網上掀起熱議狂潮,讓人不寒而栗、痛心疾首。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網友們紛紛坐不住了,評論道:

悲哀啊,這麼小就懂殺人不判死刑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太惡劣了! 這身上滿是戾氣,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底保護了誰?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年齡在小他能犯罪就要判刑,不判就成了他犯罪理由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未成年人犯罪不判死刑,成了彵們犯罪的免死金牌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回望近些年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比如邯鄲"國中生殺人案"、"閨蜜分屍案"等,難道不也是某些未成年人将未成年人保護法當成了"護身符"的緣故嗎?他們癡迷于"未成年就無罪"的錯誤認知,放任自己的嚣張氣焰,對生命缺乏敬畏,對法律缺乏敬重。這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曲解和誤讀,也是社會同理心教育的失敗。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面對這一現象,我們當警醒: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本意,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而非包庇他們的非法行為;是給予未成年人及其他人以适當照顧和關愛,而非是作惡的"通行證"。

那些被錯誤引導、被錯誤觀念束縛的未成年人,理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相關部門、學校、家庭都應檢討在這方面的失職失責。

從法律層面,加大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将其不當行為記錄在案、公開透明,影響日後就業,或許能讓一些未成年人心生顧忌;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從教育層面,家庭、學校應加強品德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善良、同理心、法治意識,讓他們把未成年人保護法看作是溫馨的避風港,而非作惡的"護身符";

從社會層面,營造一個理性、健康、向善的氛圍,用更多的愛和耐心對待未成年人的某些"過激"行為,以愛化解仇恨,以寬容緩解對立。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我們都曾是未成年人,或多或少也會做過一些"過火"的事,但那畢竟是年少無知。重要的是,在長大的道路上,我們要被正确引導,真正樹立高尚品德和良知。而一旦有人誤入歧途,更應及時将其拉回正途,避免陷入更深的犯罪泥潭。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如果被肆意曲解、被某些人視為"護身符"加以濫用,那其存在的意義就被扭曲和抛棄了。期盼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未成年人保護法回歸其本真初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滋養下健康成長,遠離犯罪的歧途,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希望和棟梁之才。

女子停電動車遭男孩威脅:“反正未滿16殺人不判刑”,評論炸開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