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戛納力挺女性電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 | 文化周報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記者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彙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了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将出版回憶錄、泰勒·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業等内容。

01 戛納國際電影節:支援女性電影工作者,勞資糾紛仍在醞釀

5月14-25日,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戛納舉行。電影《芭比》導演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會成員還有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法國演員伊娃·格林(Eva Green)等。

葛韋格說她還在為來到戛納感到震驚,“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看電影、讨論電影——現在我要和最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們一起度過十天……這簡直是夢想成真。”她也表示,在自己拍攝電影的20年間,如何增加女性導演的數量一直都是一個問題,“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這個問題逐漸改善了。每一年我都因有更多女性導演而歡呼,可我們的工作仍未完成,但從長遠的曆史軌迹來看,我們肯定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葛韋格是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美國女導演,也是該電影節的第二位女性評委會主席。她的職業生涯開始于美國2000年後興起的獨立電影運動“呢喃核”(mumblecore),其執導的《伯德小姐》和《小婦人》也廣受好評,去年葛韋格導演的電影《芭比》大獲成功後,她被視為好萊塢乃至整個電影行業女性工作者的“非官方代言人”。

戛納力挺女性電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 | 文化周報

邀請葛韋格擔任評委會主席,被視為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進步的重要象征,過去,戛納國際電影節曾因為缺乏對女性電影工作者的支援而受到批評。在擔任戛納總主席的資深制片人艾瑞斯·諾布洛赫(Iris Knobloch)看來,捍衛女性電影工作者的事業是她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有什麼與去年不同的話,就是我們可以看到進步正在發生,越來越多(女性導演的)電影上映,越來越多女性發聲。”諾布洛赫說,“這就是為什麼讓葛韋格擔任評委會主席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她是電影界的未來。當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葛韋格的稱贊和參展影片的好評,幾乎要淹沒本次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那些不和諧的聲音——實際上,這場盛大的電影展映是在勞資糾紛與業内性侵傳聞的陰影下開幕的。

據報道,在電影節開幕前一周,由放映員、票房從業人員等電影節的部分從業者曾呼籲罷工,抗議法國政府在電影節上對待自由職業者的方式。抗議者表示,法國政府預計将在7月實行失業制度改革,會威脅許多電影節從業人員的生存,将他們置于更艱難的境地,申請救助金的門檻也将變高。盡管他們表示罷工不會威脅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開幕,但電影節舉辦期間可能會遭到幹擾。戛納國際電影節方面承認,部分從業人員面臨着艱難的處境,并鼓勵各方“走到談判桌前”。

此外,也有傳言稱,随着法國電影新一波反性騷擾運動的推進,一份指控幾位著名導演、演員性侵事件的報告即将釋出。對此,諾布洛赫回應道:“記住,這些隻是謠言,就我個人而言,我相信這些隻是謠言——我們拭目以待。”

02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回憶錄将于11月出版

德國出版商Kiepenheuer&Witsch日前宣布,德國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回憶錄《自由:回憶1954-2021》(Freedom: Memories 1954-2021)将于11月出版,并在三十多個國家同步發行。

據悉,本書将由默克爾和她長期的政治顧問貝亞特·鮑曼(Beate Baumann)一同撰寫,從默克爾在東德的童年生活開始寫起,到2020年默克爾卸任擔任16年的總理一職為止。

戛納力挺女性電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 | 文化周報

今年7月,默克爾将迎來自己70歲的生日。該回憶錄的英國出版商潘·麥克米倫(Pan Macmillan)介紹,目前可以将默克爾的人生經曆整齊地劃分為“兩個德國階段——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35年和在統一德國生活的35年”。默克爾出生于1954年,從2005年起任德國總理,一直到2021年卸任,卸任後一直保持低調。默克爾曾連續10年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她本人也被視為全球自由主義價值觀的象征以及女孩們的榜樣。

默克爾表示,這本書将提出并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自由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她的答案是:“自由占據了我的人生……對我來說,自由就是發現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并把自己推向極限;自由是永不停止學習,永遠不要停滞不前,即使離開政治界後也是如此。”

出版商在聲明中也表示,回憶錄将呈現默克爾“與世界上最有權勢者會面的回憶與見解,默克爾通常是房間裡唯一一位女性”,并叙述那些塑造着時代的德國、歐洲乃至國際的重要轉折“是如何被決定的”。

默克爾任德國總理期間,曾帶領德國渡過包括全球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在内的一系列危機。然而,在她離開政壇的兩年半以來,其政治遺産持續遭受批評,其中包括難民問題、俄羅斯問題等。批評人士認為,盡管默克爾曾多次公開讨論她的政治遺産,但她沒有考慮這些政策在随後幾年内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03 泰勒·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行業

美國音樂人泰勒·斯威夫特的影響力在過去一年達到了新高度,她的全球巡回演唱會“時代巡回”(The Eras Tour)帶來了經濟繁榮,一些大學甚至開設了專門的課程,研究她在歌詞創作和商業上的價值。

泰勒·斯威夫特的影響也延展到了童書出版業。例如,作者溫蒂·洛格亞(Wendy Loggia)撰寫的《泰勒·斯威夫特:金色小傳》(Taylor Swift: A Little Golden Book Biography)在2023年《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weekly)的童書排行榜上位列第三。

戛納力挺女性電影工作者,斯威夫特熱影響童書出版 | 文化周報

童書出版商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宣布将在今年獨家出版兩部關于泰勒·斯威夫特的書。編輯麗莎·約斯科維茨(Lisa Yoskowitz)表示,出版這些書的原因很簡單,“兒童出版的一個關鍵部分是確定我們的書能讓孩子們感興趣,毫無疑問,全世界數以百萬的孩子對泰勒·斯威夫特的音樂感興趣并充滿熱情。”她補充道,不止是孩子,從業人員内部也有許多泰勒·斯威夫特的粉絲,這些“老粉絲們”也為這些書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另一位編輯麗-凱特·高德特(Mary-Kate Gaudet)也提到:“泰勒·斯威夫特無處不在,新一代的年輕粉絲們渴望與自己的偶像相關的任何東西。”

美國出版商學樂集團(Scholastic)也計劃在今年秋天推出兩本關于泰勒·斯威夫特的傳記,這兩本書分别面向6-8歲和7-10歲的小讀者。編輯貝絲·鄧菲(Beth Dunfey)說,他們一直想出版與孩子們有關的當代主題的書籍,而泰勒·斯威夫特是“顯而易見的選擇”,“我們一直覺得對孩子們來說,泰勒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偶像——她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聲音,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

為了滿足小讀者們的“特别需求”,鄧菲表示他們在設計這兩本書時采用更小的尺寸,文字内容也相對簡單,“因為我們知道泰勒有很多一年級、二年級的粉絲,我們希望他們可以自己閱讀泰勒的故事。”

除了傳記類作品,資訊問答類書籍也吸引着孩子們的注意力。據統計,出版商Grosset&Dunlap去年出版的《關于泰勒·斯威夫特的96個事實》(96 Facts About Taylor Swift)截至目前已賣出9.5萬冊。

盡管出版商們難以預測泰勒·斯威夫特的熱度何時會消退,但她各個年齡段的粉絲們仍然能夠讀到許多與她有關的書籍,就如童書作家、企鵝蘭登書屋的編輯安德裡亞·波斯納-桑切斯(Andrea Posner-Sanchez)所說:“泰勒不是潮流的追随者,她就是潮流本身。”(Taylor isn’t just having a moment. She is the moment.)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article/2024/may/13/angela-merkel-memoirs-freedom-to-be-published-in-november

https://www.dw.com/en/germany-angela-merkels-memoirs-to-be-published-in-november/a-69067437

https://www.publishersweekly.com/pw/by-topic/childrens/childrens-book-news/article/94900-children-s-publishers-embrace-the-taylor-swift-factor.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article/2024/may/14/greta-gerwig-cannes-film-festival-female-directors-jury-presiden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