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00餘份“南繁”水稻種子在泸縣“孕育”

作者:川觀新聞

趙姝雯 泸州觀察 周夢穎 文/圖

近日,一排排秧苗在泸縣玉蟾街道水竹林村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縣基地裡,整整齊齊,陽光投射下,秧苗顯得格外青綠。走近看,每一株秧苗都貼着粉色、白色的标簽。

1500餘份“南繁”水稻種子在泸縣“孕育”

“這個标簽就是水稻的‘身份證’,上面的數字就是它們的‘身份證号’,為了便于在後期對水稻種子進行甄别和選擇确定。”四川農科院研究員李耘介紹,這些水稻的種子是從海南運達泸縣後,就被貼上了标簽,被稱為“南繁”種子。

也就是說,這批“南繁”種子從播種直至成熟收割,它們需佩戴“身份證”,以便于在生長過程中,科技人員對每個品種的生長情況及特征特性進行觀察和記錄。

“移栽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錯水稻的‘身份證’,不然後期觀測、培育就會受影響。在栽秧子的時候,我們講究淺、穩。這樣有利于讓水稻分蘖更快、更多,便于判斷優劣。”據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波介紹,白色标牌代表雜交水稻中的保持系,也就是父本水稻;粉色标牌代表不育系,即母本水稻。

“雜交水稻品種是用不育系(母本)和恢複系(父本)組配雜交産生的,不育系無法自交繁殖,是以需要與保持系雜交,通過保持系的特性,來保持不育系不育的特性,即繁殖不育系。”楊波表示。

1500餘份“南繁”水稻種子在泸縣“孕育”

田地間,挽起袖子、戴着草帽忙活的村民将兩種水稻拔出,按所屬标牌逐一捆紮、整理好,再整齊堆放、運往另一處本田準備統一移栽;另一邊稻田裡,新播撒下去的七百多份恢複系剛剛萌芽、破出泥土,還處于生長期,等到抽穗揚花時,就可以利用泸州7月底8月初的高溫,進行耐熱性選擇。

“我們根據雜交水稻父母本的生育期來計算好播種時間,等到7月中旬,現在已移栽的水稻抽穗揚花時,就可以用正好抽穗的‘恢複系’與‘不育系’雜交,這樣就能培育出耐熱、優質、穩産的品種,滿足群衆多樣化的耕作需求。”楊波說。

1500餘份“南繁”水稻種子在泸縣“孕育”

近期,已達到移栽條件的八百餘份來自海南的“南繁”水稻秧苗已全部移栽完成,等待8月收獲。

“這批水稻成熟、收割後,我們會根據配合力、不育性、耐熱性、株葉型等性狀進行綜合選擇,選出優質種,屆時就走完了‘海南種植兩季、泸縣種植一季’的整個過程。”楊波說,這些優質種還會被送到海南進行新一輪的栽種,以便培育和研究出愈加優質的水稻種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