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本退出新思路“催化” A股并購交易有望提速

作者:經濟觀察報
資本退出新思路“催化” A股并購交易有望提速

随着IPO(首次公開發行)管道的收緊和相關政策的推動,2024年,A股市場的并購交易有望提速。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202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并購交易事件數量為268宗,同比降低10.07%,但降幅明顯減小。在已披露交易金額的并購事件中,低于1000萬元的中小額并購交易數量同比上升25%,說明2024年一季度并購減少主要歸因于大額并購交易的降低。

國金證券稱,一方面,由于2024年地緣政治等形勢不斷變化,并購交易參與方對大額并購更加謹慎;另一方面,并購交易活躍度受到一季度資本市場預期和信心不足的影響,但預計随着市場回暖,并購交易的活躍度将逐漸釋放。

并購重組主要包括公司并購與資産重組,兩者往往互動發生。并購側重于股權、公司控制權的轉移,資産重組側重于資産關系的變化。

近日,聯創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韓宇澤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2024年,并購将成為創投機構股權投資退出的主要方式,GP(GeneralPartner,普通合夥人)應将通過IPO實作退出的觀念轉向通過并購方式退出。創投機構對于股權投資的營運模式、團隊觀念、管理模式等方面需要調整。同時,創投機構作為管理人,應該放寬并購标準,促進更多交易案例落地,形成示範效應,營造良好的并購退出環境。

國金證券認為,在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并購重組對于資本市場的高品質發展以及市場生态的良性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并購重組可以加速市場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産業轉型更新,有望成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并購重組可以推動公司間資源整合。上市公司可通過并購重組提高資産品質,快速擷取先進技術,擴充市場佔有率,提高對外競争力,增強回報投資者的能力。

并購交易回暖

2024年以來,A股并購市場出現止跌回暖的迹象。

受宏觀經濟影響,A股上市公司開展并購活動變得更為謹慎。國金證券研報回顧過去五年A股并購交易的資料,2023年,收購方為A股上市公司的境内并購事件數量為1404起,為近五年最低值,同比下降23.53%。同時,伴随着監管部門對重大資産重組監管趨嚴和對關聯交易關注的不斷提升,在2023年披露的并購重組事件中,重大資産重組、關聯并購交易金額占比這兩個方面整體呈現降低趨勢,較2022年分别降低15%、8%。

從并購方式來看,A股市場并購交易以協定收購為主。2019年至2023年,協定收購類并購事件的數量和金額均排名第一,分别占總體規模的60.77%和34.97%。此外,增資類并購和二級市場收購事件的數量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當IPO這一重要管道受到限制,并購的功能便随之“放大”,相關交易也更加活躍。

國金證券研報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5年,A股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重組交易數量由2012年的584起增加到2015年的2913起,增長了近4倍。其中,2013年,A股IPO基本處于暫停狀态。

2024年以來,A股IPO節奏明顯放緩,在供需兩端催化下,并購市場前景光明。2024年一季度,IPO企業數量為30家,同比下降55.88%,為2019年以來最低水準。

2024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即新“國九條”),明确提出加大并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并舉活躍并購重組市場。

國金證券稱,從整體上來說,A股IPO标準更加嚴格,退市更加容易,逐漸向“優進劣出”的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從資産供給端來看,創投機構未來通過IPO實作股權退出的管道被擠壓,兼并與收購将成為創投機構實作股權退出的重要途徑;從需求端來看,2023年底,證監會等監管部門提出支援上市公司轉型更新、做優做強,産業鍊并購和跨界并購是A股上市公司實作産業整合和市場擴張的重要方式。A股上市公司若要實作轉型更新和高品質發展,并購重組是其可選擇的主要途徑之一。

國金證券稱,并購重組有利于公司實作資源的優化配置,實作自身業務多元化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投資和經營風險。近年來,随着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制度的效率與品質明顯提升,在加強對杠杆收購、借殼上市監管的同時,監管部門對并購中的簡易合并和小規模合并流程進行簡化,建構科創闆、創業闆重組小額快速稽核機制,提升小額并購效率。在監管機構和市場各方的合力推動下,公平、高效的并購環境正逐漸形成。

借殼上市比例降低

随着監管層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上市公司借殼上市的比例顯著降低。

2024年4月,聯儲證券釋出《2023年A股并購市場總結與2024年度展望》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在2022年股價區間漲幅前10的股票中,竟有一半是依靠“假重組”炒作登榜,借殼或重組傳聞在股吧及投資者互動平台中聲音不斷,重組未到、股價先漲。聯儲證券進一步挖掘發現,2022年,A股市場竟有25隻股票被“西鳳酒借殼”“習酒借殼”“勁酒借殼”以及“榮耀借殼”四大“绯聞”主體帶節奏炒作。

報告稱,相較之下,在分析2023年年度牛股時,通過虛假借殼概念炒作股票的現象已經基本消失。資料顯示,在2023年區間漲幅排名前20的股票中,沒有一隻是因為借殼重組傳聞而被市場爆炒。其中,涉及并購重組概念的僅有4隻股票,并且他們均有真實的重組交易存在。

回顧A股并購曆史,國金證券研報指出,2012年至2015年,A股曾掀起一輪并購潮,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活躍,但借殼上市的企業數量也随之攀升。借殼上市的占比處于高位,由此引發了炒殼問題,導緻殼公司估值失真,借殼上市失敗的失敗率陡然上升,由2012年的11.76%上升至2015年的37.21%,嚴重損害了投資者權益。2016年,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打擊借殼上市,大幅提高借殼門檻和賣殼成本,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并在後續稽核過程中嚴格對借殼上市行為的監管,借殼上市的比例顯著降低。

國金證券稱,2024年出台的新“國九條”明确提出了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強并購重組監管,嚴把注入資産品質關,加大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精準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為,更好地保證重組上市品質。

産業類并購成市場主流

今年以來,并購市場發生的一個變化是,關聯并購承壓,産業并購開始顯著增多。

從并購交易買方來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參與度更高,但規模占比往往較小。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市值在200億元以上的參與并購的公司數量占比為17.02%,為2019年以來最低;市值在100億元以下的參與并購的公司數量占比從2021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由56.89%上升至2023年的65.31%;中小市值企業發起的并購交易越來越多,參與度越來越高。但從披露交易金額的并購交易來看,中小市值企業并購交易規模占比逐漸下降,由2019年的41.54%降低至2023年的25.63%,年均降幅為3.98%。

從并購市場的行業分布來看,篩選并購事件中收購方所處的行業可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的并購最為活躍,并購數量和并購規模雙雙呈上升趨勢。近5年,A股上市公司并購數量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别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分别占并購事件總數的9.32%,7.24%和6.45%。

國金證券稱,近年來并購市場由科技驅動的特征較為顯著,且橫向整合占比較高。在計算機、通信、電子裝置制造業等領域,企業積極通過并購重組擷取關鍵技術或市場管道,加速技術疊代和産業更新。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當下關聯并購的成功率在降低,上市公司開展關聯并購更為謹慎,而以産業并購為主的非關聯并購成功率相對更高。2019年至2023年,關聯并購完成率始終不及以産業并購為主的非關聯并購,非關聯并購的未完成率基本維持在3%至5%,而關聯并購在2019年的未完成率高達11.62%。

國金證券認為,從并購目的來看,近兩年産業并購占比開始回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産業并購伴随産業結構調整而出現,一般分為橫向整合和垂直整合,有時還包括整合新的業務領域中的企業。企業通過産業并購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進而實作跨越式增長。在打擊借殼上市的同時,産業并購成為監管部門鼓勵的方向。2021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開展産業并購的占比逐年提升,由35.39%上升至65.03%,達到自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更明顯地呈現為産業主導的特點,并購重組進一步回歸本位。

聯儲證券在前述報告中表示,A股并購市場正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理性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頭部大市值上市公司持續擔綱并購主力、産業并購主流地位愈發穩固、景氣度較高及成熟行業并購普遍活躍、經濟發達地區并購顯著活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