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水!592歲“鹽步老龍”重出江湖!大瀝開啟“龍舟”模式

作者:醒目視訊

5月18日,鹽步老龍起龍儀式在南海區大瀝鎮舉行,全國現存最老、珠三角久負盛名的鹽步老龍抖落一身淤泥,再出江湖與世人見面,正式拉開了“龍行龘龘·網紅大瀝”2024年大瀝鎮端午龍舟系列活動以及“鹽步老龍禮俗”全景活動的序幕。

鹽步老龍,再出江湖

船身介紹

鹽步老龍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船身為坤甸木,全長36.8米(不含龍頭、龍尾),座位68個,重約4噸,龍神為“五顯華光”大帝,船中設5個羅傘,中間龍神之羅傘為白色。鼓後百足旗相傳為慈禧太後所賜,全長為四丈八尺(約16.2米),上書“五顯祖廟”,頂部孖金錢插12支雉雞尾。

出水!592歲“鹽步老龍”重出江湖!大瀝開啟“龍舟”模式

鹽步老龍禮俗

2012年,鹽步老龍禮俗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次年被推選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推廣項目。緻力于鹽步老龍禮俗文化發展逾四十年的邵钜熙也于2014年被評為鹽步老龍禮俗廣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鹽步老龍禮俗省級非遺傳承人邵钜熙介紹,鹽步老龍禮俗包括起龍船、拜華光、遊三河、探“契仔”、迎“契仔”、食龍船飯等内容。每年端午節前,鄉親們會標明一個吉日舉行起龍儀式。到了農曆五月初一,鹽步老龍會到華光廟拜祭華光大帝,随後在鹽步大湧、河西、河東湧“三河”進行巡遊。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鹽步老龍會帶着“三河”鄉親的情誼到泮塘探“契仔”,泮塘龍船及其醒獅艇則會在五月初六帶着父老鄉親的情誼回訪“契爺”。鹽步老龍禮俗相關活動将持續熱鬧一整月,直到端午過後,老龍才會重新藏入船塢。

兩龍結契,情意綿綿

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的端午節,鹽步老龍與廣州泮塘龍船在珠江河因龍舟競渡而“結契”,成為一段鄉誼佳話,流傳數百年,廣佛兩地也由此交往日密。鹽步老龍不僅是龍舟中的“長者”,更是當時珠江三角洲劃得最快的五條龍舟,即“五京奎”之首。

今年592歲的鹽步老龍是珠三角諸多龍舟中的“明星”。鹽步老龍與廣州泮塘龍舟之間數百年的“結契”情誼成為美談,龍舟運動更是成為兩地友好互動的橋梁,推動了廣佛兩地人民的和諧友好交往。多年來,它與廣州泮塘龍船結契的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以龍船為紐帶,鹽步老龍與廣州泮塘、坑口、茶滘等地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五經魁”、“播液發靈”牌匾等故事流傳至今。

“三河”一體,攜手共進

根據《南海縣志》記載,河東、河中(今鹽步)、河西三個社群,被稱之為“三河”。而在鹽步老龍的典故和禮俗中,一直有着“三河”的故事。鹽步老龍的龍舟建造于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相傳,當時是華光廟廟前四約(文興、西甯、紹蟾、凝禧)鄉民發起,最終由鹽步、河東、河西“三河”鄉民共同出資制造。

廣州泮塘仁威廟大殿中,仍懸挂着“播液發靈”的木匾,這是鹽步老龍與廣州泮塘龍舟“結契”後,鹽步三河贈與泮塘仁威廟。

端午期間鹽步老龍起龍船系列活動,已成為“三河”鄉民最為重要、最為隆重的文化節慶之一。如今,“三河”鄉民依然在演繹着同心同行的故事。

三個社群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寶貴的文化資源,以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河西社群開展顔邊村古村活化,建設公園、村史館等,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時代鄉村。河東社群踐行“一路直聯三産業,一河怡悅五安居”的發展思路,描繪新農村美景。鹽步社群通過持續的整治,不僅重新整理了社群“顔值”,更提升了内在“氣質”。

以鹽步老龍為承載,“三河”鄉民傳承共同的文化記憶,弘揚共同的文化精神,創造共同的和諧美好生活,“三河”一體、攜手共進的振興畫卷,正在掀開新的壯麗篇章。

中心大瀝 開啟龍舟模式

大瀝鎮端午龍舟系列活動

今天起龍儀式結束後,大瀝鎮端午龍舟系列活動拉開序幕。6月1日舉辦“瀝桂一體·美麗家園”龍舟賽;6月6日進行鹽步老龍拜華光廟、遊三河活動,同日鹽步東秀聚龍村舉辦龍舟邀請賽;6月10日,鹽步老龍将赴廣州泮塘荔灣湧探“契仔”,同日大瀝謝邊瓜步汛舉辦錦龍盛會;6月11日上午,“契仔”泮塘老龍回訪鹽步老龍,當天還開展2024年南海區超級龍舟聯賽(大瀝站)暨鹽步錦龍盛會;6月12日大瀝雅瑤舉辦錦龍邀請賽;6月13日上午,進行黃岐龍母誕活動,當天下午舉辦黃岐錦龍盛會;6月14日黃岐漖表舉辦錦龍盛會。

“老龍”煥新 變身“潮龍”

如今,作為大瀝重要文化IP之一的鹽步老龍還将被賦予更深遠的意義。2022年,大瀝鎮釋出《大瀝鎮文化旅遊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鹽步老龍”作為重要地域IP納入新文化發展戰線,以數字化、媒體化、周邊化、舞台化、國潮化等方式保育煥新在地文化,并正式啟動鹽步老龍1432項目建設。

位于鹽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示範片區的鹽步老龍1432項目,是省佛通衢文化帶建設示範引領項目。作為南海區首個以文化為主題脈絡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片區,該項目分四期開發,通過活化百裡芳華鹽步老龍示範區、南海酒廠、南海糧倉、鹽步直街等區域,打造一個集辦公、娛樂、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城、産、人、文融合标杆文旅創意産業項目,也讓鹽步“老龍”變身“潮龍”,讓“鄉村味”更濃。

鹽步老龍1432項目自啟動以來,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的進展,項目成效逐漸顯現。項目以鹽步老龍文化為魂,成功地将這一傳統文化遺産活化并融入現代生活,通過文化活動和節慶,如稻田音樂會,增強了社群的文化凝聚力。通過活化利用老龍公園、龍湧沿線外立面、酒廠片區、鹽步直街、華光廟片區等存量空間,整體景觀得到了改造提升,改善了公共空間的品質和美觀度,同時提升了社群的旅遊吸引力。百裡芳華稻田景觀的建設,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還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體驗農耕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場所。項目通過打造“潮龍”IP形象,鼓勵和吸引了社群居民的廣泛參與,增強了社群的歸屬感和居民的幸福感,強化了當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大瀝獨特的文化魅力。

啟動2024年大瀝鎮研學遊

正式釋出5條精品研學線路、20多個文旅打卡點,包括紅色文化研學路線(大瀝革命展示館、鐘邊鐵村革命館、大鎮郵局村史館、平地國小、黃氏大宗祠),省佛通衢鹽步老龍研學路線(芳村秀水五眼橋、河東三眼橋、鹽步老龍、省佛通衢廣場、河西一眼橋),文化振興研學路線(伯奇展示館、漁業文化、鹽步老龍、瀝東東輝園兒童安全科普基地、大鎮社群),龍行龘龘網紅大瀝研學路線(黃飛鴻龍獅基地、黃岐龍母廟、鹽步老龍),城市更新百千萬示範研學路線(大瀝鎮黨校、大瀝城市客廳、時代創客産業中心、鳳池社群、太平社群、大鎮社群),以此發展鄉村文旅消費業态,以文化賦能城市更新與商貿轉型。

文 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林嘉泳 通訊員 大瀝鎮宣

圖 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何滿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