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钛媒體APP

2024-05-19 10:12釋出于北京钛媒體APP官方賬号

文 | 天下網商

一條沿用多年的大促規則,在今年618被電商平台親手砍掉。

5月,淘天、京東、快手紛紛宣布,全面取消預售制度,直接開賣現貨,抖音電商随後跟進。

各平台大促周期與核心玩法如下: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預售大規模消失的第一個年頭,所有玩家都将遊戲規則指向“簡單”二字,不過從時間跨度來看,618戰線并未縮短,部分平台甚至堪稱“史上最長618”。

“預售這種‘隻有買家受傷’的機制,終于取消了。”在相關微網誌熱搜下,有大量使用者表示,對預售制取消持擁護态度。

回看預售制的源起,因為技術局限、供給壓力與早期競争階段,有其曆史必然性。但十餘年過去,近兩年,這項制度因對使用者體驗的損傷而飽受诟病,走向落幕也是必然。

在平台、商家、使用者的利益三角中,角力從未停歇。2024年,各大電商平台集體放棄預售,既是時代所迫,也是主動糾偏,究其根本是要回歸“使用者體驗”。

多年預售制的終結,或許可以被視為天平傾斜的一個信号——電商平台将由此一路向“C”(consumer,即使用者),駛入買家優先、使用者為王的全新時代。

從三方共赢到“隻有買家受傷”,預售制終落幕

13小時破百億,天貓開創電商預售制

“2012年,天貓首次将房地産行業的預售模式引入電商大促,随後競争對手們紛紛效仿。”钛媒體此前表示。

那一年,“淘寶商城”更名“天貓”,當年“光棍節”即雙11,喊出“全場五折起”,僅13小時就賣了100億元,創世界記錄。

回看古早時期的雙11,消費者隻做兩件事:熬夜等、準點搶。

每到大促當天0點,流量如洪水般暴漲,淘寶伺服器就像在走鋼絲,一不留神瞬間“挂”了。平台将此視為重大考驗之外,壓力倍增的還有百萬商家與快遞物流,打單機幹到冒煙、商品不夠隻能下架、大規模快遞爆倉時有發生。

解決淘寶算力不足的任務,落到了阿裡雲的頭上。但這場技術修煉非朝夕可成,彼時的阿裡雲成立尚不足3年,有報道稱,2012年阿裡雲首次參與雙11,僅處理了淘寶天貓20%的訂單。

預售制的誕生,在那個時代幫了大忙——不僅是對平台和商家,對使用者體驗也是如此。時任天貓總裁的張勇對此表示,預售模式是天貓看好的電子商務戰略發展的方向。“未來的電子商務一定不是B2B或者B2C,而是C2B,預售模式符合這一點,這考驗的是商家高效的供應鍊。”

由于預售要求使用者提前支付定金鎖定商品,約一周後才支付尾款,銷售期延長後,可以對使用者訂單進行分流,減緩了平台在大促當天的技術保障壓力。

商家們也松了一口氣。有了預售後,一些缺乏小單快反能力的賣家,可以根據訂單實作按量生産,進而減少庫存風險、物流壓力,加快資金周轉。

對使用者來說,不會在搶商品時出現頁面卡住,整體體驗也有提升。

再從整體效果來看,預售不光能提前鎖定使用者,還能對需求進行引導——因為定金數額小,消費者容易産生沖動消費,等到支付尾款時,還有可能再次消費。于平台和商家而言,這是一種拉動GMV增長的有效方式。

電商大促十餘年來,頻繁重新整理的漂亮戰報,預售制度亦有功勞。

為大促貢獻3成銷量的預售,慢慢變味

自天貓後,京東等平台紛紛效仿,内容電商崛起後,抖音、快手也加入大促預售陣營。

一開始,消費者其實并不反感預售——玩法新鮮、買得便宜,再附加贈品等權益,預售調動了大批的消費熱情,年輕人一邊調侃為消費主義所惑,一邊心甘做“尾款人”。

始于每年5月末的618預售,往往在定金與尾款間發放大額消費券,玩法也從從最開始的尾款隻能單獨支付,到可以合并湊單滿減。

優惠力度大、煽動力強的直播間,成為預售的主戰場之一。

2021年618首日預售,上億使用者蜂湧入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間,同年雙11,李佳琦的雙11預售場直播戰績破百億,達到106億元。

創立10年的國貨箱包品牌古良吉吉,就是憑借一次年中大促迎來命運轉折點的。2020年,一場李佳琦的618直播,古良吉吉賣出3萬個包,品牌的次年銷量飙升至2.3億元。

“預售制的确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緩解了備貨壓力。”創始人古良告訴《天下網商》,當時的直播預售最長時間标注到25~30天。“依靠廣州的供應鍊優勢,我們在7天内抓緊趕制了15000個包包,後續預售再補起來,也就20多天。”

此前有資料顯示,預售産生的交易額在往年618大促最終成交金額中的占比,最終可以達到三分之一左右。大主播的預售成交額在其直播總成交額中占比最高超 50%。

然而這場看似的三方共赢局面,卻随着滿減機制越來越複雜、等待周期越來越漫長,漸漸不再平衡。預售制仍有利于商家和平台,但對使用者來說,消費體驗每況愈下。

“1個月過去了,618買的衣服還沒發貨,收到都該過季了” “一款2699元的美容儀放入購物車,618預售上漲了500元,到手比現貨還貴”“尾款忘了付,定金也回不來了”……

有關預售時效太低、變相漲價等吐槽聲此起彼伏。這些負面聲音,一與預售自身的機制弊端相關,另一方面源于部分商家鑽了預售的空子,存在延遲發貨、偷偷漲價等暗箱行為。

中國青年報社對1507名受訪者的一項調查顯示,79.6%的受訪者表示超長預售會降低自己的購物體驗。在“黑貓投訴”上,預售相關的投訴多達數萬條,多與虛假宣傳、延遲發貨有關。

預售退出大促舞台,電商不再唯GMV

大促預售的落幕,被提上日程。

2023年雙11,京東宣布直接現貨開賣。淘系電商則将最長預售時間從45天砍成了30天,抖音也隻保留了15天。

更大規模的“取消預售”,則在2024年出現。

今年4月,淘天的一場内部會上,有關要不要“取消618預售”引發激烈辯論,支援者最終勝出。據晚點報道,有員工提出,“在供給不稀缺的年代人為創造稀缺感,很難再赢得使用者。”

預售制取消帶來的震蕩,或許在于整體成交規模。

此前大促預售主推少量爆款,很多商家和主播都會将會将營銷推廣費用集中在開賣當天,以促銷力度和稀缺感為鈎子,營造“哄搶”氛圍,實作節點大爆發。

預售取消後,節點爆發的心智将有可能變弱。以淘寶直播為例,據晚點報道,預計将因規則變動産生5%-10%的收入波動。

為平衡新規帶來的GMV波動,拉長戰線是一個應對方案。今年618,抖音、快手、天貓的活動周期相比2023年618均有所延長,分别為32天、26天、42天。

“618戰線拉長,意味着商家要更精細地去設定營運節奏。”古良吉吉創始人古良告訴《天下網商》,考慮到變化帶來的不确定性,古良吉吉今年決定進一步前置備貨,将更多商品提前入倉做準備。

一位男士護理品牌創始人則表示,“預售取消對我們并沒有影響。今年618會和超頭主播合作,直接現貨開賣,備貨提前全部拉齊。”

有業内人士指出,本次規則變化,對快消品、日用品等類目影響較小,服飾行業以及一些涉及到原創設計、手工定制的商品本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不過《天下網商》發現,預售制退出大促并非一刀切,還是保留了部分彈性空間。

比如李佳琦今年仍在618保持了1天的短暫預售,5月19日預售的品,5月20日付尾款,其表示目的是“友善使用者湊滿減、湊平台大額券”。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國風童裝品牌年衣副總吳偉強向《天下網商》表示,年衣日常就采取預售制,因為新中式是重工品類,很多刺繡和印花工期較長,618依舊保留這一模式。

總體來看,雖然規則在變,商家們的備貨、營銷的節奏勢必會有一定程度的調整,但這些變因皆在可控範圍内——

電商發展到今天,根據大資料預測單量已經不再是難事,多年大促跑下來,每一個步驟都已經變得有條不紊。

技術層面,活動峰值的算力支撐早已不再是問題。物流方面,爆倉現象也在減少,多數商家都會在大促前夕,提前把貨下沉到主要市場的省倉、城市倉,以保證配送時效。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人們對大促的熱情發生變化。低價促銷的日常化、去中心化,消減了部分節點型大促的吸引力,618和雙11的爆發度均有所減弱。正如商家們所感慨的,“那個高舉猛打的爆單時代已經結束了。”

自2022年起,主流電商平台不再公布雙11和618的GMV資料,電商大促無論在聲量還是增長上,都趨于平緩。

多個商家表示,在天貓、京東等成熟平台,大促和日銷之間的系數已經相對穩定。

“天貓目前是按預測全量下單,有小的庫存也會在下一個兩月消化掉,問題不大。”今年将618重心放在天貓和抖音的古良吉吉認為,相較來說,抖音反而需要更強的預測、快反能力。

預售制消失背後,電商的天平倒向使用者

就在預售制謝幕618的同期,另一則新聞在角落中悄悄發酵——淘寶網重出江湖了。

自淘寶all in移動端後,網頁版淘寶滑入邊緣地帶。但過去一年,每天仍有超1000萬使用者在使用電腦在淘寶網購物,與規模數億的手淘使用者相比,他們似乎顯得微不足道。直到2024年,阿裡專門組建了一支隊伍,負責 PC 端淘寶的優化更新。

這一看似微小的變動,實則是這個階段電商平台優先級轉向的縮影。

在預售制縱橫大促江湖的10多年間,消費市場與電商競争格局都曆經巨變。

從消費趨勢來看,雖然消費者更易因價格動心,但同時,他們對産品的品質、服務、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相同的錢、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成本效益一詞在這個時代有了新的注腳,讓山姆、迪卡侬、ALDI等實體零售一路翻紅,也讓電商平台不得不響應趨勢。

橫空出世的拼多多,将“天天有低價”打入使用者心智;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長于在直播間以限時低價刺激消費沖動,憑借興趣創造需求,側翼突圍市場;小紅書、視訊号等新銳選手,都在嘗試以閉環模式搶占蛋糕。

供給嚴重過剩、電商增量難尋的今天,擺在各家平台面前的難題是共性的——誰能争取、留住更多的使用者,誰才有可能獲得可持續的增長。

“過去淘天一直強調商家服務、消費更新,反而忽略了使用者體驗,這一錯誤決策放任了拼多多的崛起。”阿裡董事長蔡崇信曾這樣總結。吳泳銘履新阿裡CEO後同樣宣布,要重新回歸電商主業,聚焦于提升使用者體驗。

2023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在内網留言時稱,“京東做任何工作的出發點,應該是‘決策時不要忘了使用者’。”

進一步看,電商平台集體回歸使用者體驗,比拼的方向有3個核心次元:低價、好貨、好服務,并呼籲商家擠入這個鐵三角立足。

價格力仍然是比拼的頭号刺刀,從今年618政策來看,力度有增無減。

就在前兩天,天貓宣布百萬商品直接打5折,百億補貼中将有200款産品低至2折;京東上線“半年最低價”玩法,據《北京商報》報道,京東部分品類已經成立了單獨的比價團隊,對标淘天平台的商品價格。

抖音、快手也宣布,将會給予低價品更多的補貼扶持與流量傾斜,其中在抖音,低價品最高可以拿到500%的流量增幅。

但價格的厮殺不可能無底線,到達一定階段後,不少使用者已經在比價中發現,同一标品各平台價差波動減小,有的甚至于全網同價。

價格力的基礎上,産品價值與使用者服務,同樣成為消費決策的參考因素。好貨于使用者的吸引力,一方面關乎産品品質,另一方面,則在于平台能否提供差異化的貨盤。

天貓在4月的TopTalk大會上稱,2024年的目标,“一切聚焦于品牌增長”,将重點打造5000款超級新品、扶持100個過億新品牌,足見其對超級産品與成長型趨勢品牌的重視,而其背後,是對差異化優質供給的重視。

服務方面,回歸“使用者是上帝”的各大平台們,在互相取經的過程中自我疊代,持續加碼平台福利。

自去年開始,淘寶、京東共同向拼多多的“僅退款”靠齊,此外,淘寶正式接入微信支付、上線新疆包郵頻道、擴大88VIP會員權益,而京東則增加了以舊換新、免費上門退換貨等服務。

再到今年,各平台618前夕接二連三取消預售制,同樣是為了回應使用者對大促流程簡單化、體驗優化的強烈呼聲。

不過,于消費者而言,這項新規變動更多是平台成績提升的答卷,而并非滿分答卷。有不少網友尖銳指出——“既然預售都取消了,為什麼不能直接打折?”

對此,剛剛宣布“618五折會場”回歸的淘寶,已經率先作答。

在利益天平集體向買家傾斜的時代,面對随時都有可能“倒戈”向友商的使用者,或許所有平台都難逃一答。

檢視原圖 576K

  •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 沒有預售的618,電商平台迎來大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