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有沒有錢,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了

作者:布衣粗食

看過一篇文章,介紹國語的由來。

在夏商周時代,官方用語,稱為“雅語”,以國都人說話的聲音為标準。

到了秦朝,一統天下,關中一帶的話,變成了雅語。

西晉滅亡之後,東晉定都南京,大量中原人到南京,是以南京腔和中原腔融合,形成了“吳音”。

明朝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北京話才慢慢變成了現在的國語。

但是朱棣帶着官員遷徙的時候,還帶着四十萬的南京人到北京,是以北京話的聲音裡,還夾着南京音調。

換到現在,我們都會說國語,但是聽聲音,還是可以知道一個人的老家是哪裡。正如賀知章所言:“鄉音無改鬓毛衰。”

再則,從說話的口氣,語調,速度,态度等,又能傳遞出人情世故、精神面貌、家境等。

不得不說,要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錢,聽他的聲音,也是可以的。

一個人有沒有錢,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了

01

有錢的人,開口就是好聲音。

有人說:“沉默是金。”

也有人說:“悶聲發大财。”

一個會賺錢的人,往往是很安靜的,話不多,甚至都隻顧埋頭苦幹了。

但是完全不開口,是做不到的。并且有錢的人不是不說話,而是看什麼場合,對語言是收放自如的。

正如慧律法師說過的:“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 ”

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貢。

子貢剛剛到學堂的時候,發誓要博覽群書,方方面面都要争第一。

有一天,孔子見子貢身邊一大堆書,就問:“看那麼多書,幹嘛?”

子貢說:“我什麼都要懂得。”

孔子就笑了:“書不在多,在精。”

于是子貢專門攻商業方面的書,學到了很多的做生意的本領。

有一天,子貢問孔子:“君子貴玉而賤民,何也?為玉之寡而珉多欤?”

孔子說:“非為碈之多,故賤之,玉之寡故貴之也。”

也就是說,一樣東西少了,就會更加珍貴。金子、玉石如此,人的德行也是如此。

師生的對話,就是“金玉良言”的典故。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裡記載:“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資……家累千金。”

不難發現,一個人要變得有錢,其聲音一定是美好的,給人力量的。

其一,經常的書聲。

努力讀書,提升了你的認知,那麼你涉獵的範圍寬了,對一個行業也可以深度研究。要挖一桶金,就不難了。

更現實的是,你讀書的聲音,會帶着一家人都讀書。雖然不會直接把書本變成金子,但是你的家人都愛學習,不會敗家,是另一種财富。

就是一個擺地攤的人,也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是不會欺負人的。

其二,鼓勵的聲音。

發現人的優點,多包容人的缺點。常常點贊,這會讓你的人脈資源更好。

有那麼幾個人互相支援,那麼你的事業發展不愁。

其三,真誠地批評。

當你發現錯誤的時候,中肯地指出來,也會讓你結交靠譜的人。

比較虛僞,你的批評更有價值。

尤其是家人之間,常常批評,不是破壞關系,而是幫助改變。

其四,商量的話語。

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在職場,在家庭,多商量,大家可以有共同的目标,進而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

話不在多,而是在“有用”,有理不在聲高,在“真誠”。這就是有錢人說話的邏輯。

一個人有沒有錢,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了

02

沒錢的人,開口就是負能量。

平常,我們與人交往,聽到有人說自己幾套房,幾台車,去了什麼地方遊玩,花了多少錢。基本可以斷定,其就是窮人,在往自己臉上貼金。

聽人說,某個富人是靠不恥的行為發展起來的,初期也是多可恥的人,也就是運氣好了一點點而已,但是遲早要失敗。這也是窮人的聲音。

還有人說,做官的,就是吃了祖輩的照顧飯,也就是溜須拍馬,迎來了機會。這還是窮人的聲音。

最窮困的人,看到親戚朋友要做什麼,立馬打岔:“這怎麼會成功,太離譜了。”

有人邀約他去做某事,還沒有開始,就抱怨了:“就這樣的破事,我才不去。”

就是在家裡,也會對過得好的兄弟姐妹,做出罵罵咧咧的樣子,嫌棄兄弟不幫忙,妹妹妹夫太自私。

人就是這樣,開口就爆負能量,誰都不敢靠近,但是會認定,他就是“心窮”的人。

劉伯溫在《郁離子》中寫了一個故事。

在狐邱有一個種地的人,準備轉行做管馬的小官。

他的家人說:“這是你的選擇,不是家裡人趕你走啊。三年你不回來,你的田地也歸其他兄弟了,你不要後悔哦。”

三年後,聘用他管馬的大官過世了,他也失業了。回到家去務農,田地也被兄弟姐妹分了。

看看,這事情還沒有開始,家人就烏鴉嘴,反正不支援,還說最惡毒的結果。

再看看,當一個人失敗之後,回到家,也沒有容身之地了,人生的後盾完全消失了。

劉伯溫歎息了一句:“猿久籠而忘其習,遂無所得食,鳴而死。”

猴子長期被圈養,一旦離開圈子,就沒有生存空間了。人也是如此,生活在負能量的圈子裡,走出去也是非常難以活下去的。

一個人有沒有錢,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了

03

古人說:“開口譏诮人,是輕薄第一件,不惟喪德,亦足喪身。”

一個人變窮、緻富,都是從說話開始的。

管好自己的嘴,窮和富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學會說“請、你好、謝謝、請多關照、麻煩您”,人緣關系更好,人擡人的格局就有了;多讀幾本書,不一定什麼都記得住,但是你會精神愉悅,信心滿滿;學會溝通,破事會遠離你,辦事會順溜。

若是你真的不知說什麼,那就沉默不語,學會傾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