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策指引,宏觀經濟加持,旅遊業将迎來一輪高景氣繁榮

作者:閑閑财經
政策指引,宏觀經濟加持,旅遊業将迎來一輪高景氣繁榮

一個最新的提法: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統籌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保護與開發、國内與國際、發展與安全,着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強國,讓旅遊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築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

盡管2023年是中國疫情後經濟複蘇的第一年,而與世界進一步暢通互動實際上是2024年,這一年,我們見證了與太多免簽和恢複直航。比如,早在今年年初,東南亞各國迎來了一輪對華免簽潮;3月份,中方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

最近發生的事件是,5月17日,古巴宣布即日起,持有效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出入古巴國境、在古轉機或停留,時間不超過90天(自入境之日起)享受免簽政策。并且就在當日,中古直航恢複。

可以說,世界各國,正希望抓緊疫情後恢複的這個契機,增進人文交流,擴大旅遊刺激力度,進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加快建設旅遊強國”,正是在這個曆史大背景下提出的。

政策指引,宏觀經濟加持,旅遊業将迎來一輪高景氣繁榮

毫不客氣地說,疫情三年,旅遊業遭受的打擊最大,尤其是跨境出遊。從全球各國的統計資料來看,即便世界經濟2023年已從疫情中走出,但旅遊業遠未恢複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準。

當然了,這背後的問題有很多。

比如,就大陸的情況來說,2024年全球航班恢複仍在逐漸修複中,根據民航局在2024年年初的預計,到2024年年底,國際客運市場将加快恢複到每周6000班左右,恢複至疫情前約80%的水準。

這就意味着,盡管全球經濟已經從疫情中走出,但經曆一場3年新冠大流行沖擊,想要一下回到之前的水準,仍需要假以時日。

或許有人就提出質疑了,為啥不一口氣就恢複到疫情之前的航運水準呢?

我想,各大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想的,奈何現實情況不允許,不是各方不希望恢複,而是航班恢複需要硬體來支援,那就是要有充足的市場需求才行,光恢複航班,沒有乘客,恢複了又有什麼意義?

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航班恢複是要有經濟基本面做後盾的。

政策指引,宏觀經濟加持,旅遊業将迎來一輪高景氣繁榮

從國際航班的恢複情況來看,目前世界經濟并未完全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狀态,除了商務出行之外,旅遊出行又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同時也側面證明,旅遊業又直接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的。畢竟,旅遊不是“剛需”,是可選消費。

隻有經濟繁榮了,旅遊業才會繁榮,當經濟低迷時,刺激旅遊業效果其實也并不明顯,還是那句話,消費拉動經濟,首先是消費者口袋裡先有錢。

當然了,随着2年的疫情後經濟複蘇,旅遊業開啟新一輪繁榮具備了先決條件。

随手翻動了一下《易經》,非常湊巧的是,2025年對應的是“旅卦”,暗示着2025年可能迎來一個60年一遇的旅遊大年。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經濟遭遇一場危機,除了新冠大流行之外,還伴随着烏克蘭危機、美聯儲一輪激進加息、巴以沖突。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解讀,這三者,又與新冠大流行危機有着内在的必然聯系,當新冠大流行漸行漸遠,美國通脹危機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逐漸解除,美聯儲利率轉向,勢必就會迎來烏克蘭危機走向緩和。

從這個邏輯上來講,2025年的确是全球經濟複蘇、區域沖突緩和的關鍵時間點,旅遊業強勁複蘇,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