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作者:淮北釋出

編者按:2024年黨建案例征集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各機關認真梳理基層治理、營商環境、人才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形成了一批高品質、有價值的優秀案例,現将征集的部分優秀黨建案例陸續刊發,供學習借鑒。

【基層治理類】

案例一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

近年來,市關工委充分吸納全市23691名“五老”人員(包括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積極建立“五老”工作室263個,創新工作思路,拓展活動載體,在關心關愛、家庭教育、法治宣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2021年以來,化解糾紛沖突3700餘起。相山區“五老”工作室的雷雲,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杜集區段園鎮“五老”工作室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我市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關工委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且作為全省唯一報至中關工委。

“五老”+關心關愛

去年,全市各級關工委共籌集關愛幫扶資金(含物資折合)400萬餘元,資助青少年1791人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400多次,輻射青少年超16萬餘人次;依托農村、社群、小區“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愛心托管中心”“勞模工作室”等學生課外關愛教育站(室),就近組織“五老”人員開展校外學習輔導、心理健康、勵志教育等關愛活動1260多場(次)。比如,位于相山區科創大廈的關心關愛“五老”工作室,是全國勞動模範李子明主要負責的,該工作室充分發揮“老模範”作用,經常性地進校園開展宣講報告、分享勞動故事,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确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還通過開展結對幫扶,為40多名困難學生提供每月300至400元的生活費資助,直至大學畢業。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五老”+家庭教育

去年,全市各級關工委舉辦家庭教育講座458場,受教育家長、學生人數達34.6萬餘人次,陸續湧現出紅星家教大講堂、新時代家教大講堂、“爺爺奶奶一堂課”、“新時代新家風”等弘揚紅色家風、傳遞育人理念的典型品牌。比如,位于相山區西街道的心理關愛“五老”工作室,是市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靜主要負責的,累計開展線下巡回講座200餘場次,特别後疫情時期,工作室依托“釘釘”APP,推出“紅星家教大講堂”報告團線上課程,線上開播講座47期,點選觀看達40餘萬人次。目前,工作室拓展授課管道,在淮北市電視台新聞頻道、綜合頻道開辟“家庭教育天天講”欄目,上線家教短視訊,目前已開播9期,持續助推我市家庭教育質、量雙提升。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五老”+法治教育

組織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推動法治教育進學校、進農村、進社群、進家庭、進企業,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去年以來,累計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園防霸淩”等法治教育專題宣講348場,受教育青少年12萬餘人次。比如,濉溪縣臨渙鎮青少年法治教育“五老”工作室,創新普法工作“1+3”模式(即法治教育+思想道德、心理素質、校園安全),開展普法宣講500餘場,工作室茶館調委會被評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宣講團隊被評為安徽省理論宣講先進集體。該工作室的“五老”人員王士宏榮獲“安徽省關工委法治教育先進個人”“安徽省關工委十佳五老”等榮譽稱号。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五老”+鄉村振興

先後建立“五老”助力青年農民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鄉村振興“五老”工作室186個,健全“五老”農業專家服務體系,打造青年農民科技服務平台,積極開展“菜單式”科技幫扶教育訓練,走出一條“五老”幫扶青年農民創業緻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累計開展農村青年技術教育訓練71場,受教育農村青年5052人次;為創業青年農民争取擔保貸款、貼息貸款等金融優惠400餘萬元。比如,杜集區南山村 “五老”工作室,組織開展“種養加”及高效農業知識實用技術教育訓練,還探索出“山上青松山坡果、樹下養雞”緻富模式,引導村民走上綠化石質荒山、種植雜果樹木、立體生态養殖的緻富路,人均增收300餘元。該工作室負責人石宗宏榮獲“安徽省科技興林緻富示範戶”、中組部“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來源:淮北改革

初審:胡帥

稽核:王偉

審簽:劉永忠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轉發周知!

市關工委:“五老”工作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