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作者:金梅煮酒珠江評論

這兩年,大家一直都在絞盡腦汁,房地産到底要怎樣才能好起來?昨天多個部委聯合行動,給出了最新的答案,也是目前為止最好的答案。

有人說,形勢已經變了,這樣能救房地産嗎?問這種問題的人,可能還是太年輕了,不了解中國房地産的曆史。這一次,樓市能不能起飛呢?今天來告訴你答案。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前兩天盛傳,多部委将聯合出手,推出房地産重大舉措,這次到底有什麼大招呢?

昨天下午,很多人都在等着多部委聯合行動的釋出會,結果确實非常出人意料。

總體來看,主要是三個部委,住建部保守了,講了很多保交樓的措施,都是一些原則性規定,大家期待的全面放開限購之類的,卻沒提到。

自然資源部主要強調了要回購閑置土地,這對開發商減負非常重要。

央行主要是3大政策,可以說史無前例。

一是再次降低首付,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15%、二套不低于25%,這麼低的首付,至少10幾年沒見過了。

二是再次降低房貸利率,取消商貸利率下限、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取消商貸利率下限,把政策空間留給了地方政府,公積金貸款利率也是多年來的最低點。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三是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再貸款規模高達3000億元,利率低至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

央行按照貸款本金60%發放再貸款,可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這3大政策,就像是在這個行業炸響驚雷,讓我們想起20多年前的中國房地産。

不得不說,房地産救市,這兩年我們走了很多彎路,這回終于找到了症結所在。

去年,全國一共出台了幾百次房地産調控政策,但實際效果遠沒有達到預期。

前段時間,鄭州、南京、成都和杭州等幾個重量級的新一線城市,先後出台了以舊換新、國資收購存量房、全面放開限購、買房送戶口等重量級政策。

這些政策也都是很多年都沒見過了,但是,市場反映并不熱烈。

中國房地産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無論怎樣松綁,老百姓還是始終不買賬呢?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難道真像很多人講得那樣,中國房地産走到頭了嗎?例如黃奇帆用6大資料,來說明房地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這幾年中國房地産最大的謬誤,是用宏觀資料去看微觀問題,用全國的資料去套某一個城市。

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你不能籠統地看人口下降了就說全中國都沒有需求了。

你也不能說城鎮人均住房面積51平米了,就說上海人均住房超過50平米了,也忽略了即使在北京還有很多人住着老破小,更忽略了我們的計量機關是建築面積甚至包括公攤面積。

你更不能說,廣東惠州的房子不好賣了,北京的房子也一定不好賣。

房地産的需求明明就在那裡,中國這麼大,人口下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集中到最好的30個城市,即使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也足以支撐一個10萬億規模的大市場。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但是,這都三四年了,房地産偏偏就起不來,問題到底在哪裡?

任何一個行業興衰,要找到規律,就得回到它最初的地方,找到我們曾經的初心,房地産更是如此。

20多年前2000年左右,那時候我們在廣州,對房地産印象很深刻是兩個政策,一個是零首付,另一個是買房送戶口。

但是,20多年過去了,戶口已經沒那麼大的吸引力了。

目前的房地産不是需求的問題,或者說需求是個僞命題,最終還是信心和錢的問題。

這次出手,也說明高層認為,房地産的問題,不是限購之類的政策問題,而是資金問題,是以注重用貨币機制來解決。

信心跟經濟大環境有關,目前居民存款高達150萬億,大家就是不消費不投資,拼命往銀行存錢,反映了一種普遍心态。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既然是錢的問題,那就好解決了,這次央行直接把最大的招扔出來了。

如果你首付15萬就可以買一套100萬的房子,而且利率還很低,對于很多剛需來講,在大城市擁有房子的夢想就觸手可及了。

你用更少的錢,就可以買到大房子,而且月供也會大幅度降低,負擔沒那麼重了,壓力沒那麼大了,信心也就有了。

另外一個大招,3000億保障房再貸款,帶動5000億銀行貸款。如果地方全部用于收購存量房,地方政府再加一些配套,這就是上百萬套的量。

如果5000億用于購買保障房貸款,平均首付20%,就是6000多億的購房資金。

這麼大的量,足以撬動30個最好的城市的房地産市場。

房地産炸響驚雷!住建部保守了,央行史無前例,樓市起飛了

注意啊,房地産普漲的時代過去了,是30個最好的城市。

風來了,中國樓市要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