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作者:妖火說曆史

公元191年,面對關東聯軍的持續進攻,董卓不得不選擇暫避鋒芒,從洛陽遷都至長安。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這一年四月,當董卓第一次進入長安城的時候,董卓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事情。

他讓自己的老上司皇甫嵩,在街道兩旁跪迎自己!而且,在入城的那一刻,董卓還特意跑到皇甫嵩面前,拉着皇甫嵩的手問他:“你可以服我了嗎?”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要知道,作為漢末三傑之一,皇甫嵩當時地位和聲望都極高。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皇甫嵩都是董卓的頂頭上司,曾經直接管理董卓。是以董卓這樣的做法,就等于是在直接羞辱皇甫嵩。

但結果,面對董卓的強勢,皇甫嵩此時卻選擇了隐忍。他隻能回答:“我以前哪知道明公您會有今天呢?”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對于皇甫嵩的這個回答,董卓顯然不太滿意,于是他又說:“鴻鹄自然有遠大的志向,燕雀哪裡知道呢?”

此時的皇甫嵩,不得不再次屈服,回答說:“當初您就是鴻鹄,可如今您卻已經變成鳳凰了!”

皇甫嵩的這個回答,終于讓董卓感到了滿意。于是他很高興的說:“你要是早服我,今天你就不用拜我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以上這段劇情,出自《後漢書》和《三國志》當中。在這兩本正史當中,董卓和皇甫嵩說的話略有不同,但大緻情況卻完全一緻。兩本正史都說,董卓在入京的時候,強迫皇甫嵩下跪,以此來羞辱皇甫嵩。

那麼,對于自己的這位老上司,董卓為什麼要如此羞辱他?作為漢末三傑之一,皇甫嵩為啥要對董卓低頭?面對董卓的羞辱,皇甫嵩為什麼要忍讓?他為啥不加入關東聯軍,直接起兵反董呢?

實際上,如果我們看過皇甫嵩的人生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皇甫嵩的一生當中,其實曾經有三次機會,可以力挽狂瀾,輕易改變東漢末年的曆史趨勢。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遺憾的是,這三次機會,他一次也沒能抓住。

而這個故事,最初其實我們要從皇甫嵩的家世說起。

皇甫嵩他們家,屬于典型的将種世家!他太爺爺當年做過度遼将軍,爺爺做過扶風都尉。到了他爹那一代,那就更不得了了。他爹曾經擔任過雁門郡太守,直接負責防備北方的鮮卑。而他的叔叔皇甫規,則是涼州三明之一,官至護羌校尉!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在皇甫嵩家裡的這些長輩當中,最能打的一個,就是他的叔叔皇甫規。對于涼州三明到底有多猛?具體做過什麼?我們可以參見漢桓帝時期,東漢打西羌的戰事。在那場戰争當中,皇甫規曾經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決定了漢末曆史的走向。

出生在這樣一個将種世家,再加上他家的長輩,又從來都不做壞事,在東漢官場上聲望極好!是以,皇甫嵩長大之後,仕途自然也是一帆風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在家裡的安排之下,皇甫嵩年紀輕輕,就通過了察舉制考核。此後曆任郎中、霸陵縣令和臨汾縣令。等到皇甫嵩年齡稍大一些之後,他更是被漢靈帝看中,直接将其升任為侍郎,後來又升任了北地郡的太守。

不得不說,出身于一個有背景的家庭,确實更加輕松。皇甫嵩這一路上,走的順風順水,幾乎沒遇到任何波折,就已經升遷到了太守這個級别。他的起點,往往是很多人的終點。而他輕易能達到的太守高位,則是很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高度。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這樣過于順利的仕途,對于皇甫嵩來說,其實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至少,聯系到後來的那些事情,我們可以确定:皇甫嵩這個人,嚴重缺乏官場鬥争經驗!皇甫嵩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對于政治鬥争的殘酷性,認識嚴重不足!

這一點,後來不但直接決定了他的命運,也決定了整個東漢王朝的命運。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皇甫嵩的履曆,前期沒有任何值得多說的地方。而真正讓他聲名鵲起,徹底脫穎而出的事情,就是那場黃巾起義!

公元184年,一場黃巾起義,忽然席卷了大半個東漢。

在這個危急時刻,漢靈帝不得不緊急調遣軍隊,準備鎮壓叛亂。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漢靈帝卻遇到了一個特别棘手的難題!

這個難題就是:漢靈帝此時無人可用!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如果是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我們會覺得這個難題,根本就不是一個難題。畢竟,在東漢末年的混戰當中,堪稱群星璀璨,那幫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一個比一個能打!随便挑幾個出來,放到其他時代,都是能橫掃天下的猛人。

既然這樣,漢靈帝随便提拔幾個猛人上來,好像都能輕易解決問題,怎麼說是無人可用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後來那些特别出名的猛人,他們在黃巾起義這個時間點,地位都不高!他們打仗的天賦,雖然很高,但在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沒什麼作戰經驗。而且,就算他們會打仗,也遠遠沒做到東漢高層,根本就到不了漢靈帝面前!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後來比較著名的漢末枭雄當中,極少數能進入漢靈帝視線的人,可能就是曹操、袁紹和袁術。但他們能走到漢靈帝面前,不是因為他們能打,而是因為他們家長輩比較厲害,可以在皇帝面前,舉薦自己家的孩子。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是以,對于當時的漢靈帝來說,漢靈帝在選擇将軍的時候,還是會延續以往的慣性思維。

而在以往東漢的曆史上,東漢皇帝喜歡重用的武将,大緻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功臣之後,也就是那幾個東漢開國武将的後人,比如說耿家、鄧家之類的将種世家。第二類就是外戚,比如說當年勒石燕然的窦憲。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在以往的東漢曆史上,東漢軍區級以上将領,基本上都是這兩種人。

但到了東漢後期,這兩種人,都不太好用了。

前者那些功臣之後,喜歡養寇自重。尤其是在對付西羌的時候,他們特别喜歡玩這一套,然後就消耗了東漢大量的财政收入,差點拖垮整個國家。是以到了漢桓帝時期,漢桓帝為了解決西羌問題,開始将他們逐漸摒棄,轉而提拔那些出身涼州的将領。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至于後者,那就更别提了。東漢向來有外戚掌權的先例,是以到了漢靈帝這裡,漢靈帝也不願意再讓外戚過多掌權,尤其是掌握軍權。而且當時的外戚何家,在漢靈帝的扶持下,已經有些過于強大。在這種情況下,漢靈帝自然不願意給他們更多的兵權。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因為這個原因,到了東漢中後期,漢桓帝和漢靈帝,都特别喜歡啟用一種新的力量。

這種力量,我們可以稱之為涼州武将,也可以稱作是士族武将。這些涼州武将,未必是家鄉在涼州。但他們本人,或者他們家的長輩,大多參與過平定西羌的戰争。

是以,這些武将,是靠軍功實打實升上來的,而不是靠關系。同樣,因為不是靠關系,他們既不屬于外戚,也不屬于宦官,更不屬于士族。他們相對獨立,而且比較能打。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如此一來,在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漢靈帝忽然發現,外戚和功臣之後,他都不能用。因為一旦用了,很容易會導緻這幫人權力過大,威脅皇權。這樣一來,漢靈帝就必須要提拔一批自己的武将!

而按照之前的思路,最終,漢靈帝就選中了皇甫嵩、盧植、朱儁等人。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這幾個将軍,既不是出身外戚,也不是功臣之後,他們甚至和宦官那邊也沒什麼關系。這樣的将領,明顯更容易操控。

就比如說皇甫嵩本人,他叔叔皇甫歸,當年是妥妥的涼州武将的代表,本人又是将種世家出身。這樣的出身,簡直符合所有提拔要求!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而接下來的曆史證明,漢靈帝雖然是個昏君,但他用人确實有一套。他重用的這幾個将領,确實都有大才!尤其是漢末三傑這個組合,任何一個單拎出來,其實都有扭轉國運的能力!

在被漢靈帝啟用之後,盧植帶着一部分中央精銳,趕赴冀州戰場。至于皇甫嵩和朱儁,則是帶着另一部分精銳,趕赴颍川戰場。這兩個地方,基本上就是當時黃巾軍主力所在的區域。

而在颍川這邊,因為當時颍川、南陽一帶,人口數量比較多。是以這裡的黃巾軍實力,也是最強的。最關鍵的是,這裡有一個關鍵人物,名叫波才。

史書上對于波才的記載極少,我們隻知道,他是起義軍這邊的一個将領。但從種種記載來看,波才應該是黃巾軍内部,最能打的一個将領!哪怕是張角,都遠不如他能打!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一個能打的将領,配上優勢兵力,這就很棘手了。是以,當朱儁率先帶兵抵達之後,很快就被波才幾百了。而等到皇甫嵩過來之後,面對黃巾軍的優勢兵力,皇甫嵩暫時也沒什麼好辦法。是以他隻能和朱儁暫時合兵一處,退守河南長社一帶。

皇甫嵩和朱儁的麾下,各自隻有兩萬軍隊。再加上朱儁剛剛被打敗,他倆手裡此時的軍隊,加起來可能還不到四萬人。反觀起義軍那邊,人數則是多出了好幾倍。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不過,在遭遇了短暫的挫折之後,皇甫嵩卻還是很快想到了破敵之計。在他安排之下,很快,漢軍這邊玩了一手火燒聯營。

在一個刮大風的夜晚,皇甫嵩令人悄悄出城,在起義軍的營帳外點起大火。起義軍這邊,因為缺乏軍用物資,用的很多軍帳都特别易染。在大風的加持下,這把火很快就燒了起來。

再之後,趁着起義軍滅火的時候,皇甫嵩迅速帶隊,出城進攻。因為起義軍這邊,嚴重缺乏戰鬥經驗。在面對敵人和火災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先管哪一個,很快就被沖散了隊形。

于是就這樣,起義軍開始潰敗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而皇甫嵩這邊,也沒錯過這個機會。借着這把大火,開始一路追殺潰散的起義軍。恰好在這個時候,東漢京城那邊,派來的援軍也到了,領頭的就是曹操。有了援軍的幫助之後,皇甫嵩追殺的就更快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就這樣,短短不到三個月之後,原本聲勢最為浩大的颍川黃巾軍,就被皇甫嵩輕易平定了。

但這還沒完。

當颍川戰場這邊,已經塵埃落定之後,冀州戰場那邊,卻反倒開始出了幺蛾子。簡單來說,之前盧植北上之後,前期打得特别好,很快就困死了黃巾軍的主力。但結果,後來盧植被一個宦官索賄,而盧植堅決不給。這導緻那個宦官回去之後,直接告了盧植一狀。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再之後,盧植就被拿下了。而接替他繼續打仗的,就是後來搞亂東漢的董卓。

但和盧植相比,董卓的戰鬥力,顯然差了太多。是以接下來,原本盧植營造的大好局勢,很快就被董卓帶到崩潰。冀州戰場的黃巾軍,也開始逐漸有了向外擴張的趨勢。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已經結束了颍川戰事的皇甫嵩,迅速帶兵北上。此後,廣宗之戰當中,皇甫嵩直接在戰場上,幹掉了三萬黃巾軍主力。同時,還有五萬人,被皇甫嵩逼到了河裡,最後淹死在水裡。

再之後,皇甫嵩又一路殺向曲陽。在曲陽之戰當中,皇甫嵩同樣輕易破城,并且俘虜了十多萬的黃巾軍!而在這一戰之後,皇甫嵩又将這十多萬人,全部處死,築成了一座巨大的‘京觀’。

就這樣,連續兩場大戰之後,原本糜爛的冀州戰局,被皇甫嵩迅速解決了。同時,皇甫嵩的兇名,也徹底傳遍天下!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要知道,當年項羽在新安坑殺秦軍降卒,殺人的數字就在二十萬左右。而皇甫嵩這兩場大戰加起來,廣宗之戰幹掉了八萬多人,曲陽之戰屠殺了十多萬人。這個戰績,哪怕和項羽當年坑殺降卒相比,其實也不遑多讓。

隻不過,對于這個戰績,後世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因為在接下來的三國時代,有名的戰争實在太多。是以,皇甫嵩的這個戰績,就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當然,在當時那個時間點,皇甫嵩的這個戰績,還是很誇張的。因為這就等于,他一個人解決了大半的黃巾軍!是以這一戰之後,皇甫嵩的兇名,一下子就人盡皆知。

同時,靠着這個戰績,他也迅速得到了漢靈帝的認可。于是接下來,漢靈帝直接下令,升任皇甫嵩為冀州牧,全權主管冀州的一切事務!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這是皇甫嵩第一次有機會,決定曆史的走向。

聯系到後來的那些曆史,我們知道,在皇甫嵩鎮壓黃巾軍之後,沒過幾年,天下就徹底大亂了。而在天下大亂之前,皇甫嵩已經憑借着軍功,做到了冀州牧的位置,成了最強的地方實權大佬。

此時的皇甫嵩,如果對政治的嗅覺比較敏感,他就應該意識到,未來可能會天下大亂。比如說在同一時期,政治嗅覺良好的劉焉,就提出了‘廢史立牧’,然後自己跑到帝國邊陲,去做一個封疆大吏。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而如果皇甫嵩意識到這一點,接下來,他最好的選擇,就是‘養寇自重’。他可以讓冀州的黃巾軍,偶爾鬧一下事,讓冀州稍微不太平一些。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長時間留在冀州,建立起一個自己的獨立區域。

再之後,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以皇甫嵩的戰鬥力,再加上一州之地作為根基。接下來的曆史上,估計也就沒有什麼三國時代,說不定連東漢末年的混戰都沒了。

順便說一句,這個情況,其實并不是後世在瞎猜。在當時那個時間點,其實就已經有人提出這個想法了。在皇甫嵩主政冀州之後,曾經有一個叫閻忠的人,放着縣令不做,辭官之後過來給皇甫嵩當随從。而這個閻忠,當時就以當年‘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的故事,來勸谏皇甫嵩,并且給皇甫嵩提出了一整套計劃。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可惜的是,皇甫嵩當時完全沒想過這一點。

是以後來,閻忠見到皇甫嵩實在扶不起來之後,就隻能遠赴涼州,最後死在涼州的叛亂當中。

另外,這個閻忠,雖然沒啥名氣,但他的水準其實真的不低,不是那種信口開河的人物。因為他做官的時候,曾經獨具慧眼,發現了一個大家都不看好的人。這個人,名叫賈诩!

至于賈诩的水準有多高,大家後來都知道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總之,因為皇甫嵩完全沒有政治眼光,他很快就錯過了割據冀州的這個機會。在冀州主政一年之後,皇甫嵩就直接被漢靈帝調走,就此失去了割據冀州的機會。

但接下來,命運很快給了他第二個機會。

就在皇甫嵩主政冀州期間,西北的涼州,忽然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這場涼州羌亂,也算是東漢末年的主線劇情,很快就席卷了整個涼州。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而在涼州出現叛亂之後,關中地區就很危險了。于是接下來,漢靈帝就再次下旨,讓皇甫嵩帶兵去關中,對付涼州的叛軍。同時,皇甫嵩又被升任為‘車騎将軍’。在東漢的軍事系統内,這已經是第二第三的位置了。當時皇甫嵩在軍中的位置,也就僅次于大将軍何進而已。

此時的皇甫嵩,作為東漢軍方的二号人物,手中掌握了兩萬多精銳,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這些好牌,其實足夠他接下來割據關中,稱霸一方了。

但結果,這一把好牌,後來又被皇甫嵩打得稀爛。

簡單來說,在去關中的路上,皇甫嵩得罪了十常侍。他曾經彈劾十常侍的首領趙忠,說趙忠的住宅規格超标。然後另一個十常侍張讓,向他索賄,他也一分錢都不給。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漢靈帝曾經說過: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得罪了這麼兩個實權宦官,皇甫嵩接下來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很快,這倆人就開始在漢靈帝耳邊,說皇甫嵩的壞話。

于是再之後,皇甫嵩就被不斷貶官,之前的封地、爵位,以及車騎将軍的位置,也全都沒了。

當然,因為涼州羌亂的緣故,皇甫嵩此時還沒失去最重要的軍隊。但這張牌,接下來他也沒打好。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到了關中之後,皇甫嵩很快就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開始積極抵禦涼州叛軍。而與此同時,漢靈帝為了更好的保護關中,又從邊境調了一個人過來。

這個人,就是董卓。

當時的董卓,就被漢靈帝調到了皇甫嵩麾下,直接歸皇甫嵩管理。

而在接下來的作戰過程當中,皇甫嵩和董卓之間,多次出現意見分歧。而事後的結果證明,往往都是皇甫嵩是對的,董卓是錯的。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這就讓董卓非常氣不過,同時也為後來董卓進入長安時,羞辱皇甫嵩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當然,就算有分歧,作為主帥,皇甫嵩還是有足夠的決策權。此時的皇甫嵩,手下有兩萬精銳。再加上董卓帶來的兩萬軍隊,手下一共有四萬軍隊。

靠着這四萬軍隊,皇甫嵩和叛軍這邊的主力,在陳倉打了一場‘陳倉攻防戰’。

在這場戰争當中,叛軍的主帥王國,帶着優勢兵力,圍困住了陳倉。而皇甫嵩則是帶着軍隊,死守陳倉。在經過八十多天的圍城之後,皇甫嵩終于等到機會,等到叛軍的補給消耗一空。而接下來,在叛軍撤退的時候,皇甫嵩再率軍迅速追了上去,一舉殲滅了王國麾下的主力。

也正是因為這一戰,涼州叛軍的主力,被消滅了大半。同時,涼州這邊,馬騰和韓遂開始迅速崛起,繼而開始分庭抗禮多年。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打垮了王國之後,皇甫嵩本想帶着軍隊,繼續往前推,一口氣收複整個涼州。但就在這個時候,漢靈帝忽然駕崩了!

漢靈帝駕崩之後,一切都變了。在漢靈帝病重之前,董卓已經帶兵北上,去了并州,之後又在并州不斷觀望。同時,京城那邊,何家和宦官開始互殺,最後導緻東漢高層徹底崩盤。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皇甫嵩在幹嘛呢?

答案是,他什麼都沒做。

在漢靈帝駕崩之後,手握三萬精銳的皇甫嵩,直接退回了長安周圍,開始原地駐防。他既沒有去政治站隊,也沒有繼續向涼州方向推進!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順便說一句,這期間的皇甫嵩,還錯過了人生最大的一個機會。漢靈帝駕崩之前,曾經下令,讓董卓把所有軍隊,都交給皇甫嵩指揮。但結果,董卓抗旨不遵,自己帶着軍隊去了并州。

而面對董卓這種抗旨行徑,皇甫嵩竟然完全沒管,任由董卓離開了!

而且,在董卓離開的時候,皇甫嵩的兒子,曾經力勸皇甫嵩,讓皇甫嵩直接殺了董卓。但皇甫嵩卻認為,自己作為大臣,不能擅殺副将,這樣是違背法律的。是以最後,他就眼睜睜看着董卓帶兵北上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凡皇甫嵩稍微心狠手辣一點,後面都沒有什麼董卓之亂了。

而接下來,等到董卓進了洛陽城,關東聯軍開始起兵反董的時候。身處關中的皇甫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當時擔任京兆尹的蓋勳,曾經明确表示,願意和皇甫嵩聯手,控制整個關中。然後,兩人一起發兵,從關中地區進攻董卓。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如果當時皇甫嵩真的聽了蓋勳的建議,真的從關中出兵,估計董卓連一個回合都過不去,直接就會被推平了。再之後,皇甫嵩完全可以扮演董卓的角色,手握皇帝,号令天下。

亦或者皇甫嵩選一個折中的方案,他可以不出兵進攻董卓,但靠着手裡的三萬精銳,直接割據關中。有了關中作為基本盤之後,接下來,皇甫嵩就算想逐鹿天下,也有很大可能會取勝。

但結果,在上策和中策之間,皇甫嵩選了一個下下策!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他選擇相信董卓,接受了董卓的征召,去京城做了一個‘城門校尉’。

這就很離譜。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我們實在很難想象,一個手握重兵,轄制整個關中的地方大員。他會在天下大亂之前,因為自己下屬的一封信,就直接放棄所有權力,去京城給人家看大門!而且,這個下屬之前和他還有很多沖突!

我們實在想不明白,皇甫嵩當時到底是咋想的?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對此,我們隻能說,這是皇甫嵩過于迂腐。他對于政治鬥争,完全沒有意識。

而接下來,到了洛陽之後,董卓很快就翻了臉,直接把皇甫嵩抓了起來。最後,還是很多昔日的朋友求情,讓董卓實在抹不開面子,這才放了皇甫嵩一馬。

當然,在這之後,兵權肯定是沒有了。此後的皇甫嵩,就被董卓随意給了一個‘禦史中丞’的職位。後來,因為董卓一聲令下,整個東漢朝廷,從洛陽搬家去了長安。而皇甫嵩,也就跟着一起去了長安。

而再之後,等到董卓進入長安的時候,就有了皇甫嵩跪迎董卓的那一幕。

這一幕,真的很諷刺。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凡皇甫嵩稍微有點政治頭腦,董卓早就被挫骨揚灰了。

總之,因為沒有政治眼光,放棄兵權離開了關中,皇甫嵩失去了自己的第二個機會。不過接下來,命運還是站在皇甫嵩這邊,很快給了他第三個機會。

就在大家遷往長安之後不久,曆史上就發生了著名的‘呂布刺殺董卓事件’。而董卓被殺之後,皇甫嵩就奉命帶着軍隊,殺向董卓建造的‘郿塢’,徹底将董家斬盡殺絕。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此時的皇甫嵩,手裡難得再次有了一些兵權。再加上他的威望,以及他之前在關中的影響力,他完全可以迅速整合整個關中。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董卓剛剛被刺殺之後,董卓留下來的很多部下,其實是特别認可皇甫嵩的。因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之前本就是皇甫嵩的下屬!

也就是說,隻要皇甫嵩願意,完全有機會接管整個西涼兵團,接手董卓留下的大部分軍隊。再之後的劇本,他完全可以學後來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結果,因為當時王允不同意,皇甫嵩最後啥也沒做。

他竟然真的完全放棄了這個機會。

更離譜的是,後來王允準備殺掉所有西涼軍,導緻李傕和郭汜,帶兵殺入長安。而李傕、郭汜入京之後,最初其實并沒想自己做老大,而是想推舉皇甫嵩做老大。在他們的幫助下,當時皇甫嵩甚至都已經直接被推上了太尉的位置,完全可以合法掌握軍隊。

但結果,此時的皇甫嵩,依然沒有這個念頭。在當上太尉之後,他完全沒有收攏軍隊的念頭,甚至還想把位置讓給其他大臣。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見到皇甫嵩如此不靠譜,下面的那些西涼軍将領,也沒耐心了。此後不久,因為天上掉下來一顆流星,大家就借着這個由頭,讓漢獻帝免除了皇甫嵩太尉的職務。

就這樣,皇甫嵩徹底失去了所有的機會。

在被免職之後,皇甫嵩又活了兩年,最後在公元195年去世。而在他去世的時候,袁紹、袁術、曹操、劉表等人,已經打成了一鍋粥。一個前所未有的亂世,已經徹底開始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皇甫嵩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一直到死,他都依然還是堅持着,和平時期的那套‘為官之道’。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迂腐了。

縱觀皇甫嵩的一生,他其實有好幾次機會,可以直接扭轉曆史的走向。但結果,因為他堅信的那些繁文缛節,這些機會,最後他全都放棄了。

漢末名将皇甫嵩,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曆史,為何卻一次都沒抓住?

但凡皇甫嵩稍微心狠一點,董卓都不可能活着離開關中。但凡他稍微有點政治眼光,關中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皇甫嵩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這樣的皇甫嵩,或許,我們可以說他的一個嚴重的‘偏科生’。

在打仗方面,皇甫嵩的技能樹,幾乎快要點滿了!但是在政治方面,他真的是一竅不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