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作者:永善融媒

迎着剛剛升起的朝陽,沐浴着徐徐拂過茶山的春風,一縷縷清香讓人心曠神怡。4月13日,清明節剛過,春茶已經采摘完畢,元江縣那諾鄉豬街村營盤小組,60歲的沐思偉來到320年的老茶樹下,彎腰作揖,祭拜天地、先祖,感恩大自然無私饋贈,讓後人能夠享受前人種茶的福澤。他家6畝茶園,今年的茶賣了一個好價錢,收入比去年增加不少。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冬季的豬街村,雲霧山中出好茶。攝于2019年11月8日。

二掌村的楊馬中已經76歲,在村裡是有名的木匠,過去常年在外奔波,如今這個行當沒落了,三個小孩又都在城裡打工,他把木工房改造成茶屋,和老伴在此賣茶、品茶,安享晚年。

回溯豬街茶和豬街村的前世今生,常常讓人感歎不已。豬街因茶興盛、因茶而衰。豬街茶的興衰史,能夠真切反映出當地村民的人生悲歡。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遊客在水井村品味豬街茶。

2020年,在李氏後人的陪伴下,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曾參觀過二掌村李氏祠堂。祠堂古色古香,儲存基本完好,門頭雕龍畫鳳,堂屋正中懸挂着李氏先祖畫像。《李氏建立祠堂碑記》記載:“同治初,往茶山運茶,見茶獲利甚巨,遂運種回家改種,成效甚著,獲利頗多,繼加工揉造,其利更加倍,此吾家興盛之大概也。”見李家種茶逐漸興盛,周邊村民紛紛效仿,養駿馬、廣種茶、精制作,跻身茶馬行業。晚清至民國時期,僅營盤、水井、二掌三個自然村的漢族就先後有十多個茶号。茶葉最興盛時,豬街村種茶面積有上萬畝。

擁有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哀牢山适宜的氣候和土壤,加之獨特的種植技術,豬街茶一經問世便品質超群,晚清時期一度作為朝廷貢品,還遠銷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村裡有專門馱運茶葉的馬幫,馬匹多達300餘匹。民國初年,豬街茶參加全省的“賽寶大會”并榮獲金獎。新中國成立後,豬街村被列為雲南省茶科所的全省茶葉重點調查區域之一。

據說,張家先祖于道光年間率兵駐守在豬街營盤而定居于村中。其中一位先祖張文彩還獲得過六品軍功,學識淵博,開設了“永盛祥”茶号。他的學識與才能得到了雲南布政使的賞識,并獲贈“經術湛深”的匾額。此匾存放在營盤村張氏後人張耀文家裡,今年第二屆豬街貢茶文化節期間,他家把匾額展示在院内,大家才得以一睹真容。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張耀文向遊客展示自家珍藏的匾額。

舊時,元江是茶馬古道上連接配接六大茶山的重要樞紐,豬街古村是邊境上江城、易武的馬幫進入滇中的重要通道和驿站。随着集市聲名遠揚,豬街逐漸管轄了二掌、水井、營盤等十多個自然村,史稱“豬街訊署”“豬街鎮”。

世事滄桑,人間巨變。抗戰時期,因為種植鴉片,很多人家毀壞茶園改種罂粟,茶園隻剩幾百畝,興盛一時的茶葉市場日趨衰敗,茶商改行,熙來攘往的茶馬古道村落漸漸冷清。加之茶價低賤傷農,大片古茶園被規模砍伐後改種玉米、甘蔗、烤煙等作物,豬街茶如明珠蒙塵,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哈尼族婦女在豬街茶園内拍照留影。

近年來,随着城市化程序加快,許多農戶外出求學、打工,在城市生活,傳統村落人去房空。營盤村原本有63戶人家,現常年在村裡的僅有20餘戶。古村落房屋年久失修,部分出現牆壁開裂、屋頂滲漏,但傳統的古民居建築、青石闆村道依然儲存着舊時模樣。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那諾鄉豬街村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民居建築别具特色。攝于2015年10月2日。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學生在古茶樹前表演文藝節目。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水井村的婦女在排練文藝節目。

進入新時代,豬街村又迎來發展轉機。為了提高豬街茶的影響力,那諾鄉按照“農文旅融合發展功能區”的定位,舉辦第二屆豬街貢茶文化節,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茶産業振興,塑造豬街貢茶品牌,促進群衆增收。通過節慶帶動,那諾鄉部分村民重返家鄉制茶、賣茶,遊客開始造訪古村落,品香茗、談人生、回憶舊時光……鄉村振興開始展現出新的前景。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豬街貢茶文化節吸引了衆多遊客來到營盤村。

古村茶香話滄桑——元江豬街今昔

水井村的村民在特色民居前直播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