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觀察者網

2024-05-06 08:30釋出于上海觀察者網官方賬号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安莫然】

我在中國生活了十三年,最近剛剛回到了土耳其。

2011年決定去中國的時候,朋友們對我的決定感到吃驚,質疑我為什麼選擇中國而不是歐美國家。在他們看來,中國并不是有很多機會的地方。

然而,在過去十年裡,這種看法以令人驚訝的速度發生了變化。當我決定回到土耳其時,朋友們甚至說,我的最佳選擇是留在中國,“中國有許多機會,你為什麼要回土耳其?”

過去十年發生了什麼變化?

過去十年裡,中國一直在向世界出口更多的産品,并在全球問題上提出自己的倡議。在進出口總值方面,中國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在許多行業中,中國已經從零部件的制造和供應商,轉變更新到開發、生産和品牌化階段。在食品到關鍵技術的許多領域,中國變得更加自給自足,高科技綠色産業(光伏、锂離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當2011年我開始在中國生活時,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名額是高鐵。當2024年初我決定離開時,中國工業發展的最重要标志變成了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回到土耳其後,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街上中國品牌的汽車數量迅速增加。以前,中國的各種商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哪個行業,普通商人都有與中國做生意的經驗,每年去中國采購幾次商品。這種趨勢繼續存在,但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具有品牌價值和工業品質的中國商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

十年前,當你提到中國商品時,土耳其人會想到各種廉價産品,但新冠疫情期間來自中國的疫苗,是人們改變對中國商品看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除了西方國家的疫苗外,土耳其人還更喜歡來自中國的疫苗,因為它們是用更傳統的方法生産的。現在,中國品牌的汽車讓土耳其人對中國商品的認知提升到更高的水準。聽說我在中國生活了很長時間,人們都開始問我關于電動汽車的問題。我也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釋出關于電動汽車的視訊,這些視訊比其他任何視訊的觀看次數都多。

就成本效益而言,中國汽車為土耳其消費者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産品。近年來,受通貨膨脹加劇的影響,土耳其消費者一直在越來越高昂的生活成本中掙紮,汽車價格也随之上漲。疫情期間,汽車行業供需平衡被打破,土耳其二手車一度比部分新車還貴,而高通脹導緻汽車成為消費者的投資工具。再加上高額的特别消費稅,最普通的新車價格就漲到了100萬土耳其裡拉以上,相當于約25萬元人民币。 是以當我告訴土耳其朋友25萬元就能買到小米Su7時,他們都很驚訝。

土耳其國産新能源汽車TOGG的短程版售價為150萬裡拉,也難怪奇瑞的Omodo5和Tiggo7吸引了土耳其消費者的注意。如果你在安卡拉的街道上短暫遊覽,會看到許多奇瑞汽車。之前人們對售後服務和零部件的供給表示擔憂,現在這種擔憂開始減少,因為中國企業正加大在土耳其的售後服務力度。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中土關系的新視野?

土耳其正努力跟上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當然,中國是土耳其在這方面關注的主要國家之一。

土耳其工業和技術部長Mehmet Fatih Kacır于2023年12月底通路了中國。他去了8個不同的城市,并與當地政府代表會面,通路了7家公司,還參觀了中國新興電動汽車産業的核心——長江經濟帶。土耳其工業代表團則參觀了中國知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工廠。

根據土耳其汽車分銷和移動協會的資料,土耳其2023年汽車和輕型商用車的總市場達到了1,232,635輛,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57.4%。2024年,這一趨勢很難重複,随着資金和信貸變得更加難以獲得,擁有汽車變得更加困難。行業代表預計今年汽車銷量将低于100萬,不過,新能源汽車很可能會不同于市場大勢,呈現出更加積極的表現。

去年,中國品牌對土耳其市場的興趣明顯增加,這展現在進入市場的公司數量上。随着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加入土耳其汽車市場,擁有中國血統的品牌數量增加到9個。

2023年,奇瑞在中國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銷量達到40,590輛,其次是MG,銷量為14,458輛,Skywell銷量為2,541輛。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之一,比亞迪憑借其唯一的車型Atto 3進入土耳其市場,實作了839輛的銷量,而中國豪華汽車品牌紅旗則錄得19輛銷量。

中國品牌在土耳其市場的地位,無論體量和市場佔有率方面都在增強。

2024年,将有42款新的電動汽車型号進入土耳其市場,土耳其消費者将會接觸到來自中國的新品牌,如極氪。

另一方面,中國品牌是否會在土耳其生産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公司官員認為,土耳其是中國品牌生産和電池投資的熱門候選地之一,但電動汽車相關的法規和發展正在受到密切關注。比亞迪宣布将在匈牙利開設其在歐洲的首家乘用車工廠,而奇瑞選擇西班牙作為其在歐洲的首家工廠位址,這兩個都是土耳其期待的投資。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2022年10月2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席首款國産電動車Togg的投産儀式并親自試駕

土耳其會跟随歐盟制裁中國電動汽車嗎?

目前,土耳其對從中國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征收額外40%的關稅,與10%的關稅結合在一起,總稅額達到了54%。

然而,将土耳其征收額外關稅的決定解讀為與歐盟正在進行的反補貼調查的平行步驟,可能是誤導性的。在中國制造商具有高度競争力的時期,土耳其正在采取某些措施保護其國内産業。土耳其歡迎全球制造商如比亞迪和奇瑞在國内生産,并從其提供的自由貿易網絡中受益。

在電池生産領域,Farasis和TOGG之間的持續合作是兩國合作的一個顯著例子。由中國電池制造商Farasis和土耳其國内汽車企業TOGG成立的合資企業SIRO,其設施位于Gemlik的TOGG工廠旁邊。

近年來在國防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土耳其,也不想在新能源技術方面落後。土耳其需要仔細分析中國是從什麼階段開始,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汽車行業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其供應鍊的複雜程度。中國制造商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的背後,不僅有國家支援,還有大量的研發投資、創新能力和有效的供應鍊。對于成功推出TOGG項目的土耳其來說,單靠政府支援是不夠的。

展望去年土耳其代表團參觀的長江經濟帶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在兩個小時車程内,一家電動汽車制造商可以獲得生産所需的一切。中國通過在技術領域始終比西方競争對手做得更多的努力,達到了這一點;今天,要與中國競争,必須始終努力超越中國制造商正在做的每一步。

中國在新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的上司地位,如今在西方被視為“工業産能過剩”。當然,給中國列出一份長長的“待辦事項清單”并單方面行動,不是一種合理的方法。從西方的角度被視為工業産能過剩的問題,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則被視為競争力和創新能力。

而目前關于電動汽車是否産能過剩,這個問題本身也存在争議。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到2030年,預計中國将有三分之一的汽車為電動汽車,而美國和歐盟預計将有近五分之一的汽車為電動汽車。是以在全球範圍内來看,電動汽車還有很大的需求。現階段需要做的是創造公平的競争條件,不要把它變成某種“軍備競賽”,當然還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低成本的産品。

在更廣泛的背景下,全球向新能源的轉變與地緣政治範式的轉變相吻合。随着世界發生重大變化,我們習慣的技術和能源形式也在發生變化。

是以,向新能源車輛的轉變不僅意味着重寫長期以來汽車行業的規則,還預示着整個國際體系的轉變。最近關于工業産能過剩增加的說法,實際上源于對在這一關鍵競争中落後的擔憂。最終,更有益的是将其視為一次全人類共同獲勝的轉型,而不是一場某些方面輸、某些方面赢的比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檢視原圖 31K

  •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 安莫然:在中國生活13年後回到土耳其,發現街上到處都是中國電動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