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熱點微評

2024-05-19 17:41釋出于廣東科技領域創作者

文/王新喜

根據彭博社報道,在美國更新晶片出口限制、試圖脅迫盟友打壓中國半導體之際,美國帶頭掀起“補貼狂潮”,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大型經濟體已投入近810億美元,用于研發和量産下一代半導體,而這隻是首批到位的資金。而英特爾和台積電等半導體龍頭企業已在全球各地獲得近380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旨在提升更先進晶片的産量。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彭博社稱,有一個潛在的危險給全球政府補貼的激增蒙上了陰影,那就是晶片“産能過剩”。

在突然取消高通、英特爾向華為的晶片出口許可後,美國這波新的晶片補貼擴産戰,背後的目的或是希望把中國的晶片産業鎖死在國内市場,研究機構Market.us釋出報告預測,預計2024年半導體市場可達到6731億美元。有觀點稱,中國在這場晶片戰役中若遭遇重挫,或将面臨高達4000億美元的利潤損失。

但美國或失算了。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一腳踩刹車,一腳踩油門,老美牽頭大搞晶片補貼競賽背後

晶片科技制高點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重要科技制高點,早在2022年,美國總統登就簽署了《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承諾為晶片制造商提供總計390億美元的贈款,并額外提供價值750億美元的貸款和擔保以及高達25%的稅收抵免,其中約有328億美元資金已配置設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預測到2032年,美國有望占世界先進邏輯晶片生産的20%,市占率僅次于台灣省。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歐洲日本、南韓在過去兩年,也在大力補貼、歐盟此前已制定了自己的450億歐元計劃。歐盟委員會估計,該領域的公共和私人補貼總額将超過1080億美元,主要用于支援大型制造基地。

日本自2021年6月以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已為其晶片活動籌集了約253億美元。其中,167億美元已配置設定給包括位于熊本南部的兩家台積電代工廠和位于北海道北部的另一家代工廠日本本土企業 Rapidus ,目标是在2027年量産2nm邏輯晶片。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而南韓計劃到2047年在首爾以南建立一個大型晶片叢集。去年6月,南韓貿易、工業與能源部宣布為晶片産業新設立價值3000億韓元的基金。據了解,該基金的資金來自多方。其中,南韓兩大晶片商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承諾投入750億韓元。

美歐日韓大量投入巨額補貼造晶片,将帶來晶片的産能過剩,這個道理,他們也知道。為了避免陷入供應過剩等情況,西方其實早已在組織内部協調,在支援規模和内容方面交換資訊,以合理配置設定生産品類。

日美、美歐之間已經開始進行資訊交換,日歐之間也将進行合作,形成3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建網絡,各國聯手建立穩定的供應鍊。資訊共享将為發生緊急情況時哪個國家生産何種晶片才能確定所需數量等提供參考依據。

美國拉動盟友一邊制裁中國這個晶片買家,一邊補貼擴大晶片生産,這到底是什麼目的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這就跟一隻腳拼命踩刹車,另一隻腳卻拼命踩油門一樣。車子遲早被玩壞。”

難道他們自己看不出來這一點嗎?未必,他們知道長期是限制不住中國晶片的發展,但他們更擔心中國的晶片産業在海外市場擴張。

美歐日補貼擴産,打什麼算盤?看到了中國晶片出口的威脅

據公開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大陸平均每年都要支出4000億美元進口晶片。2021年大陸進口晶片數量為6355億個,當年訂單吃下了全球晶片市場超60%的産能。

但由于美國的制裁,國内的晶片進口在逐年下降,2022年降至4156億美元,2023年降至3495億美元。

降到3495億美元,這消失的一千億美元的需求,是被國産替代了。

而國産晶片的部分,都是成熟制程,國内對晶片的需求來看,成熟制程晶片産品可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家電、通信,以及物聯網裝置、路由器和機頂盒等領域,基本上可滿足市場80%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美歐日加大補貼,全面擴産,又不賣給中國,到底打什麼算盤?

我們知道,無論是歐洲、日本還是美國,都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在中國之外的晶片市場,他們希望可以自由讓他們來配置設定蛋糕。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但是在這些年,中國加大了晶片的投資和研發。2023年,國産半導體裝置的自給率超過了40%,計劃到2025年,大陸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

而中國的晶片生産數量、出口規模都在增長,資料顯示,2024年1-3月份這一個季度,國内一共生産晶片981.0億塊,同比增長40%,産量是5年前的3倍。

與此同時,海關資料顯示,前4個月,我們出口的晶片金額高達3552.4億元,增長23.5%,也是創下了新紀錄。

出口率高于進口率,意味着中國的成熟制程晶片部分出口到海外市場去了,這讓美國感到了威脅,他們發動的這一場晶片補貼戰,擴産規模,其本質是要盡快全面占領海外市場,用更先進的晶片壓制中國晶片在海外的市場空間。那麼這一方面是要限制中國在晶片算力上的發展速度。一方面是聯合其盟友擴大晶片規模,産能擴大,價格自然會降低,這樣海外市場的晶片成本效益與性能上,他們都占據優勢,留給中國晶片在海外的空間就少了。

如果中國沒法在先進晶片上取得領先,那麼在AI算力、電動汽車以及智能手機等領域,以美企為首的西方晶片産業才能在海外自由瓜分蛋糕。

擴産的本質,把中國晶片産業鎖死在國内市場

研究機構Market.us釋出報告預測,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将大幅增長,預計2024年可達到6731億美元,此外2023年至2032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将達到8.8%。到2032年,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将增長至1.3萬億美元。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保守估計,全球海外晶片市場給中國晶片帶來的年均利潤或達上千億,這或對中國晶片出口帶來暫時的困難與打擊。美國聯合歐日擴産,并且限制先進晶片流入中國市場,本質是要把中國晶片産業鎖死在國内市場。

中國對此要保持警惕,這種聯合擴産戰略的目的,不僅是讓中國喪失獲得先進晶片的能力,在諸多領域的産業更新受阻,與對方的科技差距拉大。更是讓中國無力在海外市場吃掉成熟晶片市場。

不過,在利益面前,美歐日并非鐵闆一塊,日本歐洲一直有強烈的與中國開放貿易的需求。但美日韓補貼擴大産能,各大企業能分到的蛋糕有限,增長勢頭要維持越來越難。

是以,當大量生産的晶片沒有足夠市場與利潤的時候,各國之間的利益配置設定與分歧會變大,企業内部的利潤收縮,他們的同盟利益難以維系,前段時間,美歐聯手對抗中國傳統晶片,德媒就表示,中美競争,歐洲應保持務實。在過去,部分歐洲國家也在與中國合建晶片工廠。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從晶片進口逐漸降低與晶片出口逐漸擴大的趨勢來看,在國内,“造不如買”的觀念被淘汰了,在人工智能晶片領域,美國廠商英偉達、高通和博通等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現在擁有的半導體工廠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而且在生産傳統半導體的同時,中國本土企業積累了的專業知識與人才,中國龐大的需求正在逼出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推動晶片人才、投資者的流入。

資料顯示,過去20年裡,歐洲的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半導體和電信裝置制造商,已經失去了超過3萬名專業人才,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回到中國。

是以,美國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但很可能還是失算了。聯盟内部非鐵闆一塊,中國的産能足夠龐大,要打價格戰,中國從來不怕任何對手,試圖通過聯合盟友擴産,聯手把市場價格做低,阻止中國在海外市場的發展,這種算盤很可能落空,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檢視原圖 227K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 損失4000億美元利潤?這場晶片戰,想把中國晶片鎖死在國内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