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作者:水木社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賣穿戴甲,喜提賓利”,牢牢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1994年出生的李志富指着短視訊上的文案說:“這提賓利說的就是我。”今年3月,他剛買了一台400多萬元的賓利。此時的他入行穿戴甲還不到三年時間,最初的投入成本不過幾十萬。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圖源:李志富的社交媒體截圖

李志富所在的東海,是一座蘇北縣城,它正敏銳地捕捉市場之變,将穿戴甲這一看似小衆的細分領域做到了極緻,在消費市場上悄悄驚豔大衆。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藍海,判斷對了

不像刻闆印象中的商人,李志富喜歡清淨,但他的店永遠都是那條街上最喧鬧的,格外顯眼。

在東海的“穿戴甲一條街”上,李志富是第一家開穿戴甲店的。短短幾年時間,他就将店鋪從一家擴張到了18家。在這家叫藝禾的穿戴甲展示店裡,每一面牆都挂滿了産品。最便宜的穿戴甲不過7元,最貴的也就20元左右,可以批發,也可以零售。

其中,堆成小山一樣的穿戴甲被圈在一間店鋪中央,周圍圍滿了主播。她們不露臉,拿着小闆凳坐在周圍,鏡頭對準不斷在“甲堆”裡翻找的手,以極快的語速為直播間裡的人篩選介紹。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抖音上,賣穿戴甲的直播間

粉絲看上哪一款,她們就做下标記,放在各自手邊的小框裡,等着直播結束後去收銀台結賬,靠差價賺錢。交易原來能這麼有效率。

這一堆被李志富從别的經營不善的店鋪低價收來的産品被稱作“孤品”,斷碼、價格便宜,再被這些主播通過各大短視訊平台賣往國内外。當然了,李志富自己的生産規模更為龐大,85個站點分布在東海各個鄉鎮,勞工多達2000多名。

東海縣資源豐富,被稱作“世界水晶之都”。當地人都說,正是水晶産業的發達讓當地擁有了強大的電商基因,得以連結全球。在水晶産業鍊上遊,集聚效應形成,成本優勢明顯。水晶城裡,許多鋪面門口都貼着主動招攬主播的智語。主播銷售越靠近生産源頭,越能實作更高的成本效益。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江蘇省連雲港市,在東海縣一水晶電商中心内,從業人員在通過手機進行直播賣貨/圖源:視覺中國

如今,除了水晶之外,穿戴甲也得益于電商的優勢,形成一條不斷精進的産業帶。東海成了全國穿戴甲最大的生産基地,為本地年輕人創造了更多機會。

通常來說,穿戴甲分為機器款和手工款,機器款顔色簡單價格低,手工款則更精緻,需要勞工們像線下的美甲師一樣,一筆一筆地在塑膠甲片上畫畫。

李志富的藝禾工廠店,在阿裡巴巴位列穿戴甲銷量第一。“當時我最早看到有一個客戶在拼多多上賣穿戴甲,銷售資料總體是在不斷上升的。”李志富覺察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購物平台上各式各樣的穿戴甲

為了搶占市場,他第一時間開了線下穿戴甲店專門做批發,并同時線上上進駐了阿裡巴巴,獲得了在這一行的先發優勢。

穿戴甲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如今看來,李志富的判斷是對的。現下極其火熱的穿戴甲到了節假日旺季,一場直播甚至能交易上百萬元。大量主播和經銷商也從全國各地走向東海選品,踏上這條掘金新賽道。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三年,蔚然成林

“我做穿戴甲第一年,就賺到了過去十年的錢。”

李志富本人也很驚歎于行業的發展速度。近三年來,穿戴甲市場的繁榮不斷攪動着人心。這個行業像被按下了加速鍵,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渴望在時代風口中抓住機遇。

2021年底入行的李志富說:“2022年這行才幾十家企業,2023年達到了幾百家,今年在東海已經有上千家了。”東海“穿戴甲一條街”在這個過程中野蠻生長,如今一看甚至有種“蔚然成林”之感。

相關産業資料顯示,東海全縣日出成品手工穿戴甲40萬副,2023年全年産量突破1億副,占全國總産量超過70%。

一副手工穿戴甲雖小,但涉及不少原材料,比如基礎的白色甲闆,各種顔色的色膠,不同材質的配飾等等。但在這麼短時間内,東海已經形成了手工穿戴甲産業完備的鍊條。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精心制作的美甲模闆/圖源:圖蟲創意

能把一個純手工的低價小商品在短時間内做成産業鍊,對于這些東海的創業者來說,是智慧,也是經驗。

根據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三年規劃方案,東海穿戴甲産業力争2026年底産能突破3億副,銷售額突破800億元,發展規上企業20家以上,實作稅收5億元以上。

東海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力”,這是一種樸實而堅韌的力量。如果問到當地人東海究竟有什麼特征,我們往往在各類回答中聽到一些相同的詞,比如“小浙江”,比如“敢想敢幹”。

身處江蘇的東海,素來被稱作“小浙江”。衆所周知,浙江小商品市場和電商經濟都很發達,東海也是如此。東海的許多創業者都是從小生意做起,憑着對市場的靈敏嗅覺,敏銳地發現商機,形成了蘇商群體中别具一格的創新風貌。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航拍/圖源:圖蟲創意

東海創業者的草根形象由來已久,他們起點雖然相對較低,但也比常人更能吃苦。比如李志富國中畢業,16歲就開始自己打拼,辛辛苦苦幫别人“打井”,後來才從親戚那邊接手了水晶加工生意,得以實作“開一家工廠”的夢想。

當然,吃苦耐勞說的不是那種蠻幹的傳統思路。李志富的表姐鄭軍偉就對其評價很高,她認為李志富雖然年輕但一直很能吃苦很上進,現在做企業管理很嚴格也很細心。

李志富總說自己最看重的是“成本效益”,在被問及如何做到“成本效益”時,年紀輕輕的他也積累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心得。比如,他合作的分布在各個鄉鎮的85個站點,每個站點可以自行設計款式并且獨家生産。款式要是賣得好他們自己也能賺得更多,當中的創造力和工作效率能被無限放大。

穿戴甲這門生意還包容了很多東海當地的寶媽。時間自由,友善接送孩子,計件收費,激勵效應明顯,這對她們來說是再合适不過的工作了。她們的生産線就像一個大型自習室一樣,端坐在桌前,認真繪出各種圖案。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東海縣一位手工穿戴甲從業人員/圖源:連雲港商務

“我覺得很自豪”,這是李志富的感受,他補充道,“能帶領2000多人一起賺錢真的很自豪”。這種價值是無形的,是責任,也是情感。

至于為什麼會在當下選擇買賓利,自稱低調的李志富也給出了自己一些特别的解釋—并不是有多喜歡,他隻是試圖用這種粗暴的、引人注目的方式對抗那些高調的競争對手,提升在客戶眼裡的存在感。萬物皆流變,懂得展示财富也是一種好的營銷方式。

他說:“我已經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入局者,破局者

現在進入穿戴甲行業,到底晚不晚?

韓秋晨給出的論斷是,絕對不晚。4月份,他剛注冊了他的穿戴甲品牌圖婳,還獲得了天使輪融資。

韓秋晨也是一名東海的“90後”創業者。在浙江讀完大學後,他做過貿易,搞過金融,最後選擇回到家鄉開始做石英生意。導演賈樟柯曾說過,隻有離開故鄉,才能獲得故鄉。在這種離歸的比較當中,他對家鄉經濟也有了諸多細微的探查。

這些年有了一定的積累後,韓秋晨同樣看中了穿戴甲這一日漸崛起的新賽道。但與其他在東海的經營者不一樣的是,他不想做批發,而是想做一個有影響力的高端穿戴甲品牌。

作為“入局者”進入這個行業,韓秋晨期待的是自己能成為真正的“破局者”。

根據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政的說法,現在東海隻有10%的穿戴甲做的是品牌銷售,大部分還是做批發做代工的。

“短期割一批韭菜沒意思,我想做長期的生意,做高端的穿戴甲,把研發中心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韓秋晨準備花半年的時間,為自己的品牌走向市場做準備。

高端穿戴甲,由專業的美院學生設計,用料高端,精雕細琢,為消費者量身定制。根據韓秋晨的說法,高端穿戴甲的定制周期會更長,售價也會更高,一副可達千元以上。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社交平台上,喜愛收集并願意付高價購買穿戴甲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這家叫圖婳的高端穿戴甲品牌,目前組建的團隊并不算大,專業的設計師還在招募。不同于鄉鎮的“寶媽合作模式”,韓秋晨更傾向于現代企業的員工管理方式。他表示,會給設計師購買五險一金,也會要求他們坐班完成設計,形成完善的體系。

從現在的市場來看,打造高端穿戴甲品牌,可能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火爆了這麼多年的美甲市場,也一直沒有出現能讓人耳熟能詳的大品牌。

但讓韓秋晨信心倍增的是,中國人民大學選擇了與他們公司合作兩款今年的畢業季穿戴甲。這兩款穿戴甲的圖案,是由人大藝術設計系的學生設計的。許多公司都通過東海穿戴甲行業協會拿到圖案參與了比稿。最終,韓秋晨的産品靠栩栩如生的品質和細節勝出了。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穿戴甲不僅在時尚方面能彰顯個人獨特魅力,還具有文化承載和傳播的能力。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2022年2月8日,2022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谷愛淩奪金,手指美甲有五環圖案/圖源:視覺中國

在韓秋晨看來,未來穿戴甲勢必會走向更加精品化的路線,能夠定制不同文化底色的内容。此外,屬于穿戴甲行業的安全規範操作,也遲早會更加完善。

無論是做批發的李志富,還是想走向高端的韓秋晨,他們作為東海的年輕創業者,都有股樂觀的力量,乘風而上。在東海,在這條生産鍊路上的每一個想要成功的主體也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競争力,無論走的是哪條路,處在哪個環節。

不僅是市場主體在大膽闖、大膽幹,政府也針對穿戴甲這一新興産業扶持引導。2024年江蘇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支援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近期,東海水晶城3号館新成立了一個東海穿戴甲展銷中心,目的就是引導穿戴甲企業形成聚集效應,推動品牌建設,為穿戴甲産業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打造國際影響力。

這群蘇北人,賣美甲,開賓利

江蘇連雲港東海縣中國東海水晶城/圖源:圖蟲創意

東海縣委書記張其兵表示,東海有較好的電商發展基礎,電商從業人員15萬人。穿戴甲已經逐漸成為東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東海正推進政策、平台、企業三方關聯,形成集聚效應,并搶先啟動穿戴甲産業标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産業發展層次。

創造力和活力在東海密集地激蕩着。他們将“小生意”做成“大買賣”,讓“小商品”彙成“大市場”,擦亮了縣域經濟發展中最為厚實的一抹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