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作者:五羊城

如何将西關曆史文化有聲有色地傳承下去呢?2024年5月18日下午,在廣州市著名的旅遊區西關永慶坊的鐘書閣書店裡,南方傳媒集團新世紀出版社聯合自己友®團隊舉行了“有聲有色 西關記憶”——《童行永慶坊》新書分享會,與現場讀者分享了他們在本土文化創作上的體會:永慶坊不是旅遊打卡的終點,而是探索西關的起點。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童行永慶坊》新書展示

懷抱初心,傳承文化

新世紀出版社副總編輯劉茵作了緻辭,向現場讀者推介《童行永慶坊》。她表示,這是一套圖文聲并茂的繪本,希望大小讀者能從中感受到嶺南本土文化的魅力。新世紀出版社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少兒出版社,也将繼續踐行為少年兒童提供優質本土文化讀物的重任。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劉茵副總編輯為活動緻辭

《童行永慶坊》是幾位秉持着同樣初心的作者傳承地方文化的一次合力。《童行永慶坊》的主編、方言學專家甘于恩并不是本地人,但1984年就來到了廣州,多年來一直緻力于地方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工作。勞震宇既是《童行永慶坊》的編著,也是知名媒體平台羊城網的創始人,利用自己的專長傳播粵文化是他多年來身體力行的事業。繪畫者吳俊文、曾健與粵語配音公益大使胡丹參與到這套書的創作也絕非偶然。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一直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傳播與傳承本土的文化。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圖書作者、特邀嘉賓與劉茵副總編輯為新書揭幕

如何把珍貴的地方曆史文化記憶留下來,讓我們的孩子也能看到、聽到、感受到?勞震宇是在東山出世、在西關玩耍長大的老廣,對他來說西關是一段他想要努力守住的鄉愁。他指出,傳承廣府文化,粵語是很重要的載體,是以這套書加入了粵語,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更原汁原味地呈現西關風情,另一方面也讓這套書更豐富立體,更能吸引小讀者。後者也是這套書的創作難點。繪圖者吳俊文和曾健就表示,在創作中,他們為了這套書能盡量貼合小讀者閱讀習慣與關注點,在構圖上花了非常多心思。胡丹則說給《童行永慶坊》配音是“情懷當頭”“為愛發電”,這次為了讓這套書有更好的配音效果,她一人分飾多角,足足演繹了15種聲音。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圖書作者與編輯分享創作故事

特邀嘉賓作曲家、中國音樂協會會員陳輝權,是創作團隊多年的搭檔,《童行永慶坊》的背景配樂亦是他的作品。他表示自己早已将傳承廣府文化、嶺南文化視為自己的使命。

大家還說到,永慶坊現在成為了熱門打卡點,希望能以此為起點,讓更多人關注西關文化乃至嶺南文化。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天河區華康國小的同學帶來《神武少年》舞獅國術表演

“新廣州人”成為“真廣州人”

資深媒體人馬志海也來到現場助陣,原籍北方的他自稱“老廣”,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對廣府文化傳播的心得,并呼籲大家無論講什麼語言,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現場讀者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新廣州人”,卻一直苦于找不到途徑去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我和老公是從江蘇過來這邊工作後定居下來的,孩子也是在廣州出世,如今已經上一年級。廣州是個很包容的城市,我們一家對自己“新廣州人”的身份都挺認同的,孩子還會講粵語。我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多多了解這裡的文化,畢竟這也是她成長的環境,但經常因為不知從何入手而煩惱。上個月偶然看到網上推送,于是買了這套《童行永慶坊》和孩子一起讀,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外地人了解本土文化一個很好的入口,是能讓我們變成‘真廣州人’的。後面我還打算跟着書裡的内容帶孩子來一場‘永慶坊探索之旅’。”李女士還表示,今天聽了作者們的對話,感覺這套書是很有情懷的。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天河區華康國小的同學帶來《小戲骨》舞蹈表演

作者們分享完創作故事,勞震宇又帶來了“沉甸甸”的“幹貨”,講起西關衆多鮮為人知的冷知識,比如西關名字的由來、“西關小姐”的曆史、西關口音,等等。現場氣氛活躍、反響熱烈,讀者紛紛表示“長知識了”。三年級的琳琳便興奮地告訴記者:“勞老師講的東西很有趣,我以前都沒有聽過,星期一回學校我要去考考我的好朋友!”陪琳琳前來參加活動的琳琳媽告訴記者,自己曾住在永慶坊這片很多年,自認為對這裡很熟悉,但陪孩子看了書并參加這個活動後,才發現原來熟悉也不一定代表了解,就像書裡提到麻石街上的排水口是銅錢模樣,她卻從來沒有留意過。她笑着說,活動結束要帶着孩子再細細逛一遍西關。

《童行永慶坊》新書釋出:有聲有色,西關記憶

勞震宇漫談西關

在最後的簽售環節中,售書點排起長龍,現場讀者争相購買有作者親筆簽名的《童行永慶坊》。帶兒子前來的周先生對記者說: “六一兒童節就快要到了,我想着給我兒子買一套。我覺得這套書還是非常不錯的,是送給孩子的,像他們螢幕上寫的嘛,‘有聲有色’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