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作者:銳眼生活

我的鄰居老李,他可是個魚肉愛好者,隔三差五就得來頓紅燒魚、清蒸魚啥的。但最近他老跟我說,怎麼感覺身體有點不對勁呢?我就納悶了,一問才知道,他啥魚都吃,也不管有沒有重金屬。

這可得好好說說,雖然魚肉營養豐富,但也得挑着吃。比如那種生活在污染水域的魚,或是體型特别大的深海魚,都可能含有重金屬。是以吃魚得悠着點兒,别啥魚都往嘴裡送!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那到底哪些魚得少吃呢?下面我再跟大家細細道來,記得關注哦,别錯過精彩内容!

魚類的營養價值

魚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維生素,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優質蛋白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不飽和脂肪酸如DHA和EPA能促進腦部發育,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而多種維生素則有助于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和功能。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周應攝入300-525克魚類産品。選擇清蒸等非油炸的烹饪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魚的營養價值,減少油脂的攝入,更有利于健康。

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不僅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還有助于減少發炎,支援大腦健康,改善視力,促進胎兒發育。

魚類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D、鈣、磷等,這些營養素對骨骼健康和免疫功能也非常重要。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食用魚類

選擇油性魚類:如鲑魚、鳟魚、鮪魚和沙丁魚,這些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保護心髒健康。油性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高,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避免過度加工的魚類:如鹹魚和腌制魚,這些魚類可能含有高量的鹽和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增加患胃癌和食管癌的風險。

選擇新鮮的魚類,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煮炖等,可以更好地保留魚類的營養價值,減少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避免深海大型魚類:如鲨魚和劍魚,這些魚類可能含有較高的重金屬,長期食用可能對健康不利。

選擇較小的深海魚類,如鲭魚、沙丁魚等,這些魚類相對含有較少的重金屬,更安全健康。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吃魚的小技巧

魚眼渾濁塌陷的魚不買:新鮮的魚,眼球一般都是飽滿的、不會塌陷的,并且眼角膜層透明反光。

如果去菜市場買魚,看到那種魚眼不發亮的,且渾濁帶有血類型,最好不要買。此外,魚鰓是否還鮮紅,也可以判斷魚是否新鮮。

個頭太大的魚不買:魚的個頭大小,一般象征着這個魚的年齡。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所累積的毒素越多,特别是汞元素。

攝入過多的汞元素會影響大腦神經,嚴重可能影響身體發育。個頭小點的魚毒素更少,味道更加鮮美。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剛殺的魚放置兩小時:魚肉會有一個排酸過程,剛殺的魚,品質不是最好的。放置一到兩個小時的魚肉,煮熟後肉質更為鮮美。這樣可以使魚肉的纖維更加松軟,口感更好。

魚蒸着吃更加健康:相比于煎炸類魚肉的做法,蒸魚不僅能夠保持魚肉的營養和維生素,而且低鹽、低油的烹饪方式更有益于健康,尤其是有三高的人,蒸煮的方式更友善。

蒸魚的方法不僅簡單快捷,還能保留魚肉的鮮美和營養,是一種健康的烹饪選擇。

魚類作為一種美味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應在日常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周食用兩到三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不僅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血脂,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

常吃魚肉,對身體好?這幾種魚還是少吃,或含重金屬,别貪嘴

在選擇魚類時,應注意避免過度加工和深海大型魚類,以確定食用安全和健康。通過合理飲食,讓魚類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