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100位曆史人物:朱珪

作者:搜文趣

朱珪是清朝乾隆、嘉慶時期的重臣和學者,以清廉和高尚的品格著稱。他出生于1731年,卒于1806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盤陀老人,是順天大興(今屬北京)人。朱珪與其兄朱筠并稱為“朱氏兩神童”,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17歲時殿試中進士,之後曆任多個官職,包括福建糧道、按察使、布政使等,并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開始擔任嘉慶帝(當時為皇子永琰)的老師。

清朝100位曆史人物:朱珪

朱珪 在教育皇子永琰時,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品德教育,他提出的“五箴”(養心、敬身、勤業、虛己、緻誠)對永琰影響深遠。朱珪的教誨幫助永琰在從皇子到皇太子再到皇帝的過渡中,保持了端正的品行和治國理念。

朱珪為官清廉,不貪财物,不結黨營私,他的清操亮節為時人所敬仰。在嘉慶帝即位後,朱珪被召回京城,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包括南書房行走、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并最終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嘉慶帝對朱珪非常信任和尊重,常與他商讨國家大事。

朱珪去世後,嘉慶帝親自前往祭奠,賜谥号“文正”,這是清代對文臣的最高谥号,整個清朝僅有八人獲此殊榮,朱珪是第三人。朱珪的一生展現了一位忠臣和學者的高尚品德和為國家培養未來君主的責任感,他的事迹和精神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朱珪的個人履曆如下:

- **乾隆十二年(1747年)**:17歲時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補湖北按察使。

-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山西布政使。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權巡撫事。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命在上書房行走,開始教嘉慶帝讀書。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督福建學政。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内閣學士。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禮部侍郎。

-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任兩廣總督,期間因抗擊英國侵略者有功,但因和珅誣陷而被調為安徽巡撫。

- **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但被和珅阻撓。

- **嘉慶四年(1799年)**:朱珪奉召入京,直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同年冬調戶部尚書,又為上書房總師傅。

- **嘉慶五年(1800年)**:秋兼署吏部尚書。

- **嘉慶七年(1802年)**:秋為協辦大學士。

- **嘉慶八年(1803年)**:夏兼翰林院掌院士充日講起居注官。

- **嘉慶九年(1804年)**:進太子太傅。

- **嘉慶十年(1805年)**:春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先後充實錄館、國史館、會典館正總裁和己未科、乙醜科會試總裁官。

清朝100位曆史人物:朱珪

- **嘉慶十一年(1806年)**:朱珪病逝,嘉慶帝親臨其家祭奠,賜谥“文正”。

朱珪的一生經曆了從庶吉士到體仁閣大學士的轉變,他的官職涵蓋了教育、行政管理、軍事指揮等多個領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官員。他不僅在政治上有着顯著的成就,更以其清廉和高尚的品格受到人們的尊敬。

朱珪的子女情況如下:

1. 朱珪四十多歲時喪妻,之後沒有續娶妻妾,獨居終老。

2. 朱珪有兩個兒子:

- 長子朱錫經,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嘉慶年間官至太仆寺少卿。

- 次子朱錫緯,早亡。

3. 朱珪的兄長朱筠,參與《四庫全書》的編纂,也是博學多才的名士,與朱珪并稱"二朱"。

4. 朱珪不忘故地原籍族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置"圭田"百畝于蕭山,作為族中祭祖、修理祠堂和培養族人辦學之用。

是以朱珪共有兩個兒子,次子早逝,長子朱錫經後來也成為官員。朱珪本人喪妻後沒有再娶,獨居終老,與兄長朱筠并稱"二朱",是當時有名的學者。朱珪還關心族中後人,置田資助辦學。

朱珪作為清朝乾隆、嘉慶時期的著名大臣和學者,他的個人貢獻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育貢獻**:朱珪曾擔任嘉慶帝(當時為皇子永琰)的老師,對其教育和影響深遠。他以古代聖賢學說教導皇子,不迎合權勢,深得嘉慶帝的敬重。

2. **政治貢獻**:朱珪在乾隆、嘉慶兩朝曆任多個重要官職,包括福建糧道、按察使、布政使、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對朝政有着重要影響。

3. **清廉為官**:朱珪以清廉著稱,不貪财物,不結黨營私,他的清操亮節為時人所敬仰,對提升官員的道德标準有積極作用。

4. **對抗外侮**:在擔任兩廣總督期間,朱珪督軍堅守,抵禦英國的鴉片貿易和武裝入侵,展現了堅定的抵抗外侮的決心。

5. **赈災救民**:在安徽任巡撫時,面對百年一遇的水災,朱珪深入災區,體察民情,開倉赈災,穩定民心,并為民修建民房,發放谷種,幫助百姓恢複生産生活。

清朝100位曆史人物:朱珪

6. **整頓鹽政**:在擔任戶部尚書時,朱珪對長蘆鹽政進行全面整頓,打擊A錢腐敗,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群眾福祉。

7. **文化貢獻**:朱珪學識淵博,曾充任《四庫全書》總閱、實錄館總裁、國史館正總裁、會典館正總裁,并總修成《清高宗實錄》,對清代的文化建設和曆史記錄做出了重要貢獻。

8. **文學成就**:朱珪本人也是一位文學家,著有《知足齋集》32卷和《知足齋詩集》21卷,對清代文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朱珪的一生展現了一位忠臣和學者的高尚品德和為國家培養未來君主的責任感,他的事迹和精神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