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作者:長風文史

永嘉之亂後,晉室南渡,司馬睿在世家大族的擁護下重建晉廷,史稱東晉。

“王業不偏安”,一時偏安南方的東晉朝廷上下,不乏湧現出想統一中原的豪傑,也曾多次組織軍隊北伐。

然而整個東晉都是依賴世族大家的支援才建立,其内部從一開始就存在着極大的競争,嚴重的掣肘了軍事上的行動。故而有晉一朝,祖逖、庾亮、桓溫、殷浩等人北伐,并未取得太大顯著的效果。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直到趁勢崛起的劉裕,先是平定了晉朝内部各勢力,掌握了朝政大權後,為了強大自身,撈取不世名聲,便把目光放在了北方。

金戈鐵馬,興師北上的劉裕氣吞如虎,連滅數國,地位和聲望不斷提升,成為當時最風光的英雄豪傑,令天下所有人側目。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正式代晉稱帝,建立“宋"朝,改年号“永初”,史稱“南朝宋”、“劉宋”。

劉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雖然有幾位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一時的繁榮之治。但在那個大争之世,這樣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多久。

劉宋王朝後期皇帝更疊頻繁,朝政混亂不堪,宗室子弟很多人為了皇帝之位,常對自己的手足兄弟下狠手。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劉宋有一位五歲封王,七歲做宰相的宗室劉子鸾,在年僅九歲的時候,就被當皇帝的哥哥處死。

在劉子鸾臨死前,他滿是感慨地說了一句話,沒想到他的這句臨終之言,竟然成為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言!

劉子鸾的故事是什麼樣的,他的這句話又是什麼話?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劉子鸾是劉宋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劉駿之子。劉駿的前一任皇帝是他的哥哥劉劭。劉劭的皇位是靠弑父得來的,是以很多人不服,劉駿也是其中之一。

劉駿聯合各方軍鎮讨伐劉劭成功後,自己當上了皇帝。劉駿當皇帝後施行了一系列可圈可點的改革,論當皇帝而言還是不錯的,但這人私生活特别不檢點。

劉駿的後宮佳麗萬千,卻愛上了自己的堂妹,并且不顧綱常倫理,強娶了自己的堂妹。他還是要點臉的,娶之前将堂妹的姓氏由劉改為殷氏。

殷氏入宮後榮獲專寵,最開始被封為淑儀,後又被封為貴人。一年後殷氏生下一位男孩,也就是劉子鸾。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劉子鸾神奇的避開了近親結婚的惡果,反而從小聰明伶俐,讓本來愛屋及烏的父親劉駿十分寵愛。

五歲時,劉子鸾被封為襄陽王,後來改封新安王,又加封南徐州刺史、領南琅邪太守等。父親幾乎将當時國内最富饒的土地,都賞給劉子鸾了。

殷氏去世後,劉駿将自己對愛妃的愛,全部傾注在兩人的共同的孩子身上,讓劉子鸾得到的疼愛,遠遠勝過當時其他的兄弟姊妹。

據說當時的宋朝臣子們,要想得到重用,沒有不投身于劉子鸾府中或封國的。

大明七年(463),劉子鸾更進一步,年僅七歲的他被父親加中書令,領司徒,相當于是宰相的官職。次年又兼任撫軍将軍,任青、冀二州刺史,一時風光無二。

可是這讓劉子鸾出盡風頭的同時,也受到了兄弟的眼紅,為日後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在那個嫡長子繼承制的年代,劉子鸾又是封王,又是拜相的,但畢竟年紀小,并沒有什麼心機手段,去為自己争取和鞏固權力地位。

也許他年紀大點情況會不一樣,但此時的他完全是靠父親庇護。隻是沒多久,孝武皇帝劉駿病死了,皇位由他的長子、當朝太子16歲的劉子業繼承。

劉子業在太子之位上壓抑許久,登基後就非常瘋狂,逐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變得兇殘暴虐。

他早就眼紅自己弟弟劉子鸾的一切,是以一朝權在手,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曆來搶他風光的兄弟。

劉子業上位沒有多久,便下了道指令,奪去了劉子鸾中書令的官位,不久後又以謀反的罪名,将年僅9歲的劉子鸾賜死。

并且劉子業恨屋及烏,連弟第母親殷淑妃以及她生的子女也恨上了,賜死劉子鸾後還下令掘了殷淑儀的墳墓,對于殷淑儀所生子女也全部賜死。

五歲封王,八歲做宰相,九歲被哥哥處死,死前說的7字千古流傳

隻是可憐年僅9歲的劉子鸾,面對親生哥哥遞來的毒酒,不禁發出了一生感歎:“願身不複生王家”。

意思是希望下輩子不要再投生于皇帝之家。

這句隐含血淚的控訴,映射了多少皇室的殘酷鬥争,可謂觸人心弦。

是以後來這句也成了千古名言,在不斷重演的曆史中反複出現,得以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