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家關系再好,也要懂得:飯有三不吃,禮有三不随

作者:布衣粗食

俗話說:“親不親,一家人。”

兒女結婚後,帶來了親家關系。

為了兒女以後過得更好,我們也會努力維系親家關系,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更好。

逢年過節,大家一起小聚,吃頓飯;有喜事也湊熱鬧,随禮。

但是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别因為關系太好,反而引發“物極必反”。

親家關系再好,也要懂得:飯有三不吃,禮有三不随

01

飯有三不吃,促和諧。

莎士比亞說過:“宴會上倘沒有主人的殷勤招待,那就不是在請酒,而是在賣酒;這倒不如待在自己家裡吃飯來得舒服呢。”

确實,沒有溫度的飯局,還是不去為好。

就是你到了飯局裡,若是發現苗頭不對勁,也應該立馬做出回避的選擇。

其一,人在氣頭上,别和親家一起吃飯,免得争吵。

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兒女更好,是以會站在自家的角度說話,親家有沖突,甚至水火不容,也是可能存在的。

一些過去的事情,你不翻出來,不代表對方不翻出來。比方說,彩禮過多。

氣嘟嘟的時候,你還和親家一起吃飯,這肯定是行不通的。

飯局上吵起來,加上兒女、兒媳女婿都在場,這會導緻沖突更新。甚至引發幾個小家庭之間的争鬥。

對于有沖突的親家,還是眼不見為淨。

大家都保持距離,哪怕一整年都不在一起吃飯,也沒有關系。隻要兒女過得好,小夫妻還行,那就放心了。

晚輩的日子,比長輩的日子長,我們都要有長期思維。

其二,如果親家很老了,或者身體抱恙的情況,去串門時,不要留下來吃飯,免得麻煩。

去串門,這是客套。

尤其是一些老人,互相走動,能近距離問候。

但是你的親家也許很老了,走不動了,或者是生病了。你去探望是好事。但是不要留下來吃飯。

畢竟,親家做飯不友善。親家自己都要子孫或者保姆照顧,你還麻煩他們,顯得不厚道。

其三,親家帶你去其他的家庭吃飯,你最好别去,免得尴尬。

有的親家,熱情地邀請你去他家做客,但是飯局卻在親家的親戚朋友家。

這隔了一重關系的飯局,你最好不要去參與。

比方說,親家帶你去其他兄弟姐妹家吃飯;帶你去隔壁村的表叔家吃飯,你和他們不熟悉,這三觀也不同,難以聊一塊去。

人老了,也不要太多的社交關系。若是親家自己有應酬,你就早點離開,不讓親家顯得為難。

吃飯是一門學問,是一份熱情,也是一種促進感情的方式。若是和吃飯的初衷背道而馳,那就算了,不要放沒有吃好,還惹了麻煩,給自己添堵。

親家關系再好,也要懂得:飯有三不吃,禮有三不随

02

禮有三不随,講規矩。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

為了促進親家關系,我們要學會随禮。

通過平時的送禮行為,維系彼此的聯系,也傳遞一個信号:“我是很關心你的。”

在農村,還有這樣的說法:“隔壁親家,禮數還在。”

就是很熟的村裡人,一旦變成了親家,那就要轉變身份,别如同之前,大大咧咧的。

按照規矩去随禮,不畫蛇添足,這是我們需要學會和做到的。

第一,親家的親戚,于你無關,不必随禮。

親家的其他兒女結婚,或者親家的父母過世,你可以去看看,畢竟都是很親的人。

但是親家的一般親戚,有什麼喜事,你就不要去湊熱鬧了,随禮也是多餘的。

想一想,親戚的親戚,這是一個龐大的圈子,你都去随禮,這開銷是很大的。

在農村,若是扯來扯去,一個村,甚至幾個村的人,都可以有親戚關系,哪能管得了那麼多啊。

第二,盡孝的禮,是兒女的事,你不必代勞。

孝順老人,這是兒女應該做的事情。

你看到親家過得特别難,就總是去随禮,用這樣的方法去幫助。看起來很好,但是你越俎代庖了。

比方說,你的女兒的公公婆婆,沒有終身俸,需要供養。是女兒和女婿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事情。

你每個月給女兒的公公婆婆兩百塊錢,除非你錢多了,花不完。

若是你自己除了女兒,還有兒子,這樣的做法會引發兒子的不滿。親家有幾個兒子,你的行為,同樣會引發親家的其他兒子的不滿。

長幼有序,孝順有方,不是你都要操心的。

第三,自己生活特别困難的時候,不要随禮。

當你落難的時候,聽說親家要辦酒,你非得去看看,還要随禮,顯得為難了。

你不去,也沒有人怪你。也可以通過兒女,帶口信,表達問候,這就不錯了。

尤其是農村的老人,自己的生活緊巴巴的,你的親家是城裡人,有終身俸,這時候就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随禮是要花錢,要消耗自己的,适度維護自己的權益,大家是可以了解的。

古人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我們也要相信,有品德的親家,會重情重義,而不是看中金錢,更不會在乎随禮多少。誰都要根據經濟狀況去随禮,不要打腫臉充胖子。

親家關系再好,也要懂得:飯有三不吃,禮有三不随

03

兒女結婚了,你也是五六十歲的人了吧。

凡事要有原則,親密有尺度,做好老者的表率。

沒事多關注自己的小家庭,管好自己的兒女。你的兒女都人品不錯,也很勤快,通情達理,這就是對親家最好的“關愛”。

和和氣氣吃飯,規規矩矩随禮,親家關系好了,兒女婚姻也好了。

從今往後,一分情,一分禮,一分規矩不吃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