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的崩盤隻是一瞬間

作者:太祖的放羊人

一提到帝國二字,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由皇帝統治的國家,要是按照這個說法,那麼從秦朝建立以後的曆朝曆代都是帝國了。

但要是這樣說的話,那元首建立的第三帝國也不是那種封建王朝,甚至連皇帝都沒有,怎麼也叫帝國呢。

當然實際上帝國肯定不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因為帝國其實是英文單詞Empire的翻譯,如果按照西方對帝國的标準,那麼古代中原王朝裡隻有秦漢、隋唐、元明清符合。

在西方語境中,帝國是和傳統的王國相對應的。

帝國的崩盤隻是一瞬間

西方那些傳統的王國都是大号的封建領主世襲統治的,國土面積也有限,同時一般還是單一民族組成。

而與之對應的帝國,往往是由衆多王國組成,國土面積龐大,而且由多民族多種文化構成。

在西方史書中,第一個出場的帝國當屬波斯。波斯帝國巅峰時期領土跨越亞非歐,是毫無争議的陸上霸主。而且波斯帝國下轄的領土内包含多民族多種文化,從希臘到迦南,從巴比倫到埃及,幾乎囊括了當時西方的主流文明。

之後出場的就是馬其頓帝國,不僅覆寫了波斯帝國的範圍,而且還向東抵達了印度。但馬其頓帝國昙花一現,很快分裂為幾大塊。

帝國的崩盤隻是一瞬間

再之後出場的則是羅馬帝國,一舉将環地中海拿下,境内有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閃米特人、希臘人、波斯人等等。

但羅馬帝國最終也分裂了,西羅馬帝國覆滅,東羅馬帝國繼續統治東歐、小亞細亞和北非。

歐洲随後出現了幾個繼承西羅馬衣缽的帝國,而東羅馬帝國的領土則最終被奧斯曼帝國取代,文化由俄羅斯帝國傳承。

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都是多民族國家。

這些繼承西羅馬帝國法統的歐洲國家中,有一個并不為世人所承認,甚至被稱為笑料,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

這裡又展現出帝國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強有力的中央集權。

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就是一個松散的聯盟,有赫赫有名的七大選帝侯,對内勾心鬥角,對外一盤散沙。

帝國展現出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這一點在羅馬帝國的形成曆程中清晰的表現出來。

羅馬共和國時期,政權由元老院的奴隸主貴族共有,随後出現了軍功聲望極高的凱撒要加強中央集權,結果被元老院集體刺殺了。

而後凱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清洗元老院,實作了中央集權,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帝國,而凱撒也成了帝國元首的另一種稱謂。

上文講了這麼多,其實主要是介紹了一下西方對帝國的定義其實和國人的了解不太一樣,國人把大一統中原王朝等同于帝國,而其實曆朝曆代裡最符合西方帝國定義的,一個是張骞通西域之後的漢朝,一個是安史之亂前的唐朝。

到了近代,西方依然不斷出現新的帝國。

西班牙帝國,各大洲均有領土,一度幾乎拿下整個美洲。

奧斯曼帝國,領土橫跨歐亞非。

俄羅斯帝國,領土橫跨歐亞。

德意志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境内都有波蘭、捷克、立陶宛、匈牙利等民族。

當然還有大英帝國,領土同樣包括各個大洲,号稱日不落帝國。

西方的這些帝國,因為領土廣袤、民族衆多,是以貿易非常活躍,正如巅峰時期的大英帝國所宣稱的那樣,

漢唐時期的中華帝國也是這樣,因為開辟了絲綢之路,是以财源廣進,國力大增。而安史之亂重創大唐,以緻無力維護絲綢之路導緻斷絕,唐朝的财政很快枯竭,再也無力維持龐大帝國的運轉而崩盤。

但總體來說,曆史上中原王朝的擴充,最終都把領土收入囊中,清代因為碰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強敵才未實作這一點。而西方的那些帝國,無一例外都分崩離析。

遠的不說,就說大英帝國,巅峰時期的領土包括現在的印度、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巴基斯坦、南非、愛爾蘭、孟加拉國、斯裡蘭卡、馬爾代夫、緬甸、新加波、中國香港、埃及、奈及利亞等,結果現在就剩本土及一些海外島嶼。

目前世界上還存在的一個西方帝國就是美帝國了。

美帝國不像英帝國那樣實施直接的占領和殖民統治,而是通過政治操控、駐軍和經濟控制來隐形統治。通過北約控制歐洲,通過奧庫斯控制亞太,通過金融控制各國經濟,通過NGO影響各國政府,還有無孔不入的文化輸出。

帝國的崩盤隻是一瞬間

但是就像曆史上這些帝國一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固然收益巨大,但支出同樣龐大,一旦入不敷出,那麼帝國就有崩盤的風險。

帝國的危機總是始于财政危機,羅馬帝國财政崩盤,是以蠻族雇傭軍取代了羅馬軍團。絲綢之路斷絕,西漢崩了,東漢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又重振帝國。

上文說過,正是由于安史之亂導緻大唐國力衰落無力維護絲綢之路以緻财政枯竭,于是唐帝國也逐漸消亡。明朝的繁榮和歐洲的白銀大量流入有很大關系,等到白銀輸入受阻,明朝财政枯竭,内不能赈濟災民,外不能強軍禦敵,于是明朝就在農民軍和後金軍的内外夾擊下滅亡。

很多真正懂曆史的網友都能發現目前的美帝國和曆史上明朝晚期非常像,是以才有了大明正統美利堅,大英正統不列颠的戲稱。

白銀貿易受阻固然是明朝财源枯竭的原因之一,但海量白銀的流入早已在明朝積累了巨額财富,而明朝内部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才是滅亡的根本原因。

最終結果就是明朝内部的農民軍摧毀了大部分既得利益集團(吃掉全國财政2/3的朱明藩王),建立立的清廷重創地主階層(士紳一體納稅),天下大定後旗軍大量出旗減輕财政負擔,通過這種種舉措又把明朝既得利益集團攫取的财富拿出來,再加上海外貿易恢複白銀大量流入,這才有了秋海棠版圖的十全武功。

十一

網上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徐霞客遊曆的時間正好是明朝滅亡的最後十幾年,為什麼在遊記裡沒有看出大明将亡之象?

這裡就提到了本文的主旨,那就是帝國的崩盤都是一瞬間就出現的。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是很難突然崩潰的,但是帝國晚期就不一樣了,一方面是内部沖突激化已久,一方面則是帝國外在看起來還很強勢,此時一個突然間的導火索就達到臨界值,使得帝國瞬間崩盤了。

結語

是以從帝國的角度再來看美帝國,那就不能将目光隻局限在本土那五十個州上,美帝國真正的含義是全球帝國,要不然為什麼中央司令部會在西亞呢?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帝國的崩盤其實是從其所控制的各大洲領土開始獨立說起,比如說法國在歐洲要支楞起來,以瑟列在被圍毆,鎖住東方大國的第一島鍊被瓦解,這些才是帝國崩盤的先兆。

文/毛丢丢

編輯/太祖的放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