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作者:洞見

一次活動中,有記者問作家李蕾。

“為什麼現代人還要讀《詩經》?”

李蕾說:“任何一本經典,都不是隻講遙遠的事、隻講别人家的事,《詩經》裡有現代人的感情、生活細節和困擾。”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化的“根”,記錄了從西周到春秋的社會百态。

雖然距今千年,但書中人也和現代人一樣,在生活、工作、情感方面遭遇着數不清的苦悶與煩憂。

可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們都能曠達超脫,坦然應對,将不如意化作笑談,把颠簸生活過出塵埃落定的安穩。

深受觸動的李蕾,将《詩經》中的這種自愈精神,寫進了新書《最是詩經慰人心》。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

“一首詩,也許你讀它、背它的時候不會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但是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它突然會從記憶的深處浮現,跟你的生命經驗産生連接配接。”

你此刻的迷茫,在千年前已有人共鳴。

你所遭遇的一切困頓,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1

當你求之不得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至70歲老人,下至5歲孩童,相信很多人能将這幾句詩随口背誦。

《關雎》是《詩經》305篇中的第一篇,講的是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春光甚好,美麗的河畔沙洲上,一對對雎鸠鳥恩愛依偎,相鳴相和。

此情此景,被遠處的男子看在眼中,他也暗暗生出美好心願:想和那位在岸邊勤勞采摘荇菜的娴靜女子共度餘生。

隻可惜,相思很近,愛戀太遠。

從春天到秋天,男子熱情主動地一心奔赴,但始終沒有收到女子的回應。

男子輾轉反側,日日煎熬。

縱使如此,他也不曾貿然破壞女子的平靜,更沒有強迫對方答應。

男子發乎情止乎禮,隻是在心裡默默設想和心上人一起“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幸福畫面,而後,繼續靜靜地等待着。

“表達愛戀的時候謹慎又克制,化解惆怅的方式積極又樂觀。”

在《最是詩經慰人心》一書中,李蕾将男子在求而不得時表現出的美好姿态,歸結為這是人類偉大的智慧:“一個叫作‘等待’,一個叫作‘希望’”。

生而為人,欲念纏身,活在世上的很多人,都在拼命追求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小時候,我們求的是玩具棒棒糖。

長大後,念的是體面工作,寬敞房子和貼心伴侶。

隻不過年齡越大,越明白:這世間之事不能總随人意,事與願違是尋常,求之不得是常态。

既然,聚散無常,得失難量,從來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又何必為命中無緣的過客,無能為力的往事,做無謂的較勁和糾纏。

凡事隻要努力過就不必惋惜,認真争取過就無須遺憾。

作家安意如說:“放手之後,沒了一葉障目,倒可能柳暗花明。”

人不強留,事不強求。

得不到的,都是不屬于你的風景,最後留下的,才是最該盡力一活的滾燙人生。

2

當你沉溺壞情緒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邶風·泉水》中,那個衛國貴族女子,正被愁緒折磨得苦不堪言。

遠嫁許國多年,她沒有一日不遙望故土,不惦念父母。

這日,她找來一同嫁到衛國的姐妹們,傾訴思鄉之情。

大家追憶起當年出嫁見聞,還煞有介事地規劃着回家的路線。

隻可惜,現實中的衛國女子因政治婚姻被禁锢,有生之年再無可能回歸故土。

那些規劃路線的舉動,不過是她為緩解鄉愁編織的一場夢罷了。

既然回家沒了盼頭,心中的郁結又難以承受,女子決定不再任由負面情緒吞噬自己。

她要“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到廣闊的天地間去放松身心。

在《最是詩經慰人心》中,李蕾解讀到這裡,建議我們向衛國女子學習。

有時候遇到眼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擺脫不了的困境,不要困在其中,不要永遠沉溺,去散散心,世界這麼大,去看一看,也許就可以更好地面對了。

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事。

任何時候,我們不要與負面情緒過多癡纏,即便心有不甘,也要學會抽身而退,給情緒開辟釋放的通道。

煩悶時,找一塊清靜地,看天聽鳥,倦了和青草共夢;

憤怒時,走十裡自在路,信馬由缰,追風逐日白雲飛;

低落時,讀一卷逍遙書,神思飛越,在心中修籬種菊。

當情緒風暴化作微風,消逝得無影無蹤,我們自然能從容招架生活,找尋到幸福的出路。

3

當有人不了解你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亦舒說:“每個人逗留在人世的時間長短不一樣,苦樂亦絕然不同。”

是以無論你做什麼,誤解和成見總會如影随形。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浪費時間為自己申辯。

《王風·黍離》一篇中,那位在周朝為官的大夫對此深有感觸。

一次,他外出辦事路過舊都鎬京。

鎬京破敗,全然沒有做都城時的繁華,就連萬間宮阙都蕩然無存,隻餘一片青青農田。

大夫為國勢衰微,暗自垂淚。

此時同行官員裡,有人面露同情:“你這是想起鎬京昔日的輝煌,感到憂愁吧。”

當然,也有人不知他心中悲涼,投來異樣眼神:“就是塊農田地,有什麼值得你哭?”

這位大夫本想将心中翻滾的家國之思、故土之悲解釋一二,但轉念一想,便不再言語。

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顆粒度,是不一樣的。

就好比,面對離離黍苗,他看的是家園破敗,歎的是世事變遷;而在别人眼中,那不過是一片普通的莊稼地。

隔着認知差的解釋,不過是一場雞同鴨講的無效交流。

年輕的時候,我們一遭遇他人誤解,恨不得自辯千百遍,捧紅心給對方看。

但正如《後會無期》中說的:“你不用對每個過客負責,也不用對每個路人說教。”

與其做無謂的口舌之争,為難了别人,疲憊了自己。

倒不如,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留出更多精力過好餘生。

4

當外界聲音太喧鬧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最近看到一個詞語,叫“精神不受力”。

說的是,一種面對紛擾不被左右心神,遭遇雜音不被打亂節奏的灑脫狀态。

在李蕾看來,《邶風·柏舟》中的女子,正是一個“精神不受力”的人。

外人眼中,女子的婚姻相當幸福。

而她,卻因夫家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輕視,深感不快。

她不願隐忍,向夫家表達不滿。

結果沒換來應有的尊重,反被七大姑八大姨批評。

她們指責女子矯情,婚姻中的女人們想要過好日子,哪個不是任人揉搓,委曲求全。

女子不肯苟同,回娘家求助,誰知又遭長兄小弟的訓斥。

他們說女子就該低低頭,退一步,這樣才算賢妻良母。

無人支援,無路可退,一時間女子陷入兩難境地。

但她依舊堅定地表示: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qiān)也。”

她要主宰自己的命運,無論旁人怎麼評論,不管困難多少,也不會改變原則。

李蕾在書中解讀時認為,女子超前的精神狀态,給無數在嘈雜聲音裡活得兵荒馬亂的人們,指出了明路。

時代喧嚣,各種噪音彙成刺耳聲浪劈頭蓋臉湧來,混沌了多少人的心,令他們找不到自己的聲音。

然而,别人的審視指點,可以參考,卻不必在意,因為并不構成萬分之一的你。

外面的閑言碎語,可以聆聽,卻不能盲聽,不然受折磨的隻會是自己

當一個人核心穩定,心性不亂,才會身居鬧市不懼浮塵,置身喧嚣不怕是非。

節奏不亂,專心走路,你定能打好自己的拍子,過好自己的日子。

5

當你糾結抱怨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世說新語》裡,一個叫李充的人,一天到晚哀歎懷才不遇。

一日,上司問他:“要不你去管理一個隻有百裡的地方吧?”

李充頓時臉紅脖子粗:“看來,我的北門之歎被您聽到了。”

他口中的北門,便出自《邶風·北門》。

在詩中,一位小官員每天走出宮門,就滿腹牢騷。

“我的生活太艱難了!”

職場上,他像拉磨的驢,日複一日在堆積如山的工作間打轉。

回到家,他不是被家人嫌棄俸祿寥寥,就是被埋怨陪伴時間太少。

要知道他在宮裡任職,是很多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但抛開光鮮身份,他卻是個每天一睜眼就和柴米油鹽較勁,為人情世故煩憂的普通人。

李蕾在《最是詩經慰人心》中感歎:“這就是中年人的生活!處處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疲倦。”

是呀,人到中年,泥沙俱下。

既要費心機做好工作,半個不字不說;又要賠笑臉安撫妻兒,一點疲憊不露。

但日子是甜是苦,卻全在你我的一念之間。

正如《淮南子》裡所雲:“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哪怕内心的委屈早已泛濫成河,堅強的你我也不過低頭抱怨幾聲,而後咬牙繼續往前沖。

就像詩裡的小官員,仰天長歎後,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地走向工作崗位。

李蕾稱贊道:“這就是中年人的‘算了’!是妥協之餘的自慰,是懂事地崩潰,沉默地痛哭之後,一切如常。”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莫過于此。遇事不怨,受挫不棄,出走半生再歸來,仍能一言不發接受生活贈予的所有不如意。

6

當你感到歲月無常時

迷茫困惑的時候,請相信《最是詩經慰人心》

《鄭風·萚兮》是《詩經》裡一個很特别的篇章。

它很簡短,隻有兩段四句,但讨論的話題卻很宏大:

“生命這麼短暫,令人無奈,我們用什麼方法來緩解愁緒?”

面對沉重的生死大事,再怎麼讨論,再如何焦慮,也無法阻擋它降臨的腳步。

不如趁着現在,你我手拉手,齊歡唱,用人間煙火氣淡化命運輪回帶來的悲涼。

這便是詩中給出的解決方案。

李蕾對此十分贊同,并在《最是詩經慰人心》中寫道:

“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我們發明了一個詞,叫作‘态度’……生命是會流逝的,葉子是會掉下來的,它們都一去不回頭,而且無法改變。那怎麼辦呢?唯有改變我們對待它的态度。”

不由想起一句話:“對抗生命的流逝,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更充實。”

人們總是行色匆匆奔向前方,找尋遙不可及的生命真相。

殊不知,人生的詩意未必全在他鄉,眼前庸碌的日常裡,也可能暗藏對抗殘酷命運的良方。

餓了飽餐一頓,困了倒頭就睡,醒着和身邊人去曠野吹夏日的風……

别執着遠方,别沉迷幻想。

要在生活細枝末節裡,愛具體的人,做具體的事。

當内心的褶皺被一一熨平,那些想不通、看不透的生與死,就能在俗世煙火的氤氲中漸漸浮現答案。

有網友說:“讀《詩經》,就像年少時的子彈,成年後正中眉心。兒時不懂的道理,在有了一定閱曆後,突然找到了共鳴。”

求而不得的男子,困囿于情緒的女子,被噪聲裹挾的婦人,遭996捆綁的小職員……

無論是2500年前的先人,還是當下的你我。

在探尋生活這道難解謎題時,同樣經曆過悲苦和無助。

如果你也心有困惑,活得茫然,請跟随作家李蕾一起走進《詩經》的世界。

當你開始翻開《最是詩經慰人心》,從這本書中得到療愈和慰藉,就會發現,那些曾經深深折磨你的人和事,其實不值一提。

你現在所遇到的一切苦、難、煩,到最後都能慢慢釋懷、想開看淡。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