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按照社保金制度配置設定,三六九等,農民就是最低等,憑什麼?

作者:永遠是新手小白

國家為了讓人民“老有所靠”,從1993年就開始實施了社保金制度(裡面含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但是, 這個社保金制度基本上隻适用于在正規的公司或企業、機構上班的人群,一些個體戶或小作坊也基本不會給員工購買,更不用說農村裡面耕地的農民。在機關或企業上班個人所交的社保金大概占總額的30%,剩下由所聘用機關或企業支付,大大減少了個人交納社保金的壓力,是以現在去找工作的人第一時間就是看有沒有社保金這一項,畢竟是對自己日常和以後的一種保障。現在農村的經濟提上來了,自我保護意識也加強了,有能力的農民都會給自己個人買一份社保金來保障自己以後就算老了沒有勞動力也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能依靠每個月的社保金來維持生活。

現在問題來了,大部分農民本來就是屬于收入偏低的人群,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購買一年比一年多的社保金,那麼他們老了之後的保障怎麼樣呢?就靠每個月那兩三百塊養老金嗎?是不是應該出台些政策扶持一下農民的福利呢?再來說說,為什麼在央企、國企、國家機構裡面上班的人退休後每個人每個月都能領到好幾千甚至上萬元的社保金,而普通勞工或農民就算買了社保金到退休的時候也隻能拿當地的最低工資(也就一千多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非要用貢獻來排分,難道不是農民對社會的貢獻最大嗎,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民的辛勤勞動,哪來的糧食,哪來的食物……。農民不奢望一視同仁能與那些人一樣領那麼高的社保金,隻希望不要把差距拉的那麼大,不然會心寒的。

按照社保金制度配置設定,三六九等,農民就是最低等,憑什麼?
按照社保金制度配置設定,三六九等,農民就是最低等,憑什麼?
按照社保金制度配置設定,三六九等,農民就是最低等,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