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作者:司馬秘事

引言

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詩篇一樣,充滿了對自由、對人性深處探索的渴望。

然而,他的晚年卻是貧困與乞讨的寫照,五個兒子無一成器,最終他被活活餓死。

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的文人,不僅在詩歌中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人性困境的關切,也在生活中經曆了貧困與無奈的邊緣。

陶淵明的早年與仕途起伏

陶淵明,東晉時期的文學巨匠,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詩意和苦澀,他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好學,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少年時期,他已顯示出卓越的文學才華,尤其擅長詩歌創作,令人驚歎不已。

早年的陶淵明雖有家學淵源,卻并非衣錦還鄉之人,他自幼志存高遠,渴望通過文學成就來改變社會,但命運的起伏并非他所能控制。

年輕時的他進入官場,希望借助官位為文學事業謀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與他内心追求自由自在的文人氣質格格不入。

陶淵明在官場上屢屢受挫,他的五次辭官不僅顯示出他對官場腐敗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不願阿谀奉承的堅持,每一次辭官,都是他在理想與現實間掙紮的見證。

辭官的原因複雜而多樣,既有對官場氣氛的厭惡,也有因缺乏一技之長而重新入仕的現實壓力。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每一次辭官,都意味着他放棄了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而重新入仕,則暴露了他對物質生活依賴的無奈,這其中圍繞着他的一生兩個字:貧窮。

陶淵明并非沒有嘗試通過官場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然而,他的性格使然,不喜與人交際,更不善阿谀奉承,使他很難得到高官的重用和賞識。

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甯願選擇辭官歸隐,也不肯妥協于世俗的權謀之中。

在農民社會中,經濟的根本來源是種地,然而,陶淵明并非農耕之才,他對于土地和農事缺乏精湛的知識和熱情。

是以,即使歸隐後種田謀生,也無法獲得穩定的收入,這使得他的生活在物質上更加拮據,時常面臨經濟困境和生活的艱難。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他五次辭官的經曆,不僅揭示了他内心深處對官場虛僞和功利的反感,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對真實自我的堅守。

每一次歸隐,都是一次内心深處的選擇和對命運的頑強抗争,盡管貧窮時常籠罩在他的生活周圍。

最終,他在40歲時的第五次辭官,徹底選擇了歸隐,不再謀求重新入仕。

他的仕途起伏不定,從最初的官場新秀到後來的辭官隐居,每一次決定都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人生道路。

每當他面對官場上的權謀勾心鬥角時,内心的沖突和掙紮無法言說,隻能以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态度。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這些年輕時期的經曆,不僅鍛煉了他的性格,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和生活态度。

家庭生活與孩子成長

陶淵明的家庭生活同樣頗為曲折,他曆經三次婚姻,每段婚姻都帶來了不同的人生體驗。

第一任妻子由于難産去世,這對陶淵明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不僅失去了愛妻,也失去了成家生子的期待。

第二任妻子生下了他的幾個兒子,但因生育過多身體逐漸虛弱,不幸早逝。

第三任妻子比他年輕12歲,為他生下了最小的兒子和一位女兒,這段婚姻給了他些許溫暖。

然而,養育這麼多子女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當時沒有現代化教育和社會福利的情況下,陶淵明倍感壓力。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幸運的是,他的母親孟夫人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援和幫助,緩解了他的養育負擔。

然而,401年,陶淵明的母親孟夫人去世,這無疑是他生活中一個重大的打擊,失去了母親的幫助和關愛,陶淵明感受到了生活的更大壓力。

陶淵明的兒女們在他的詩篇中被描繪為不成器、懶散無志的形象,陶淵明在《責子》中寫道:“白發被兩髻,肌膚不複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些詩句透露出他對子女未來無限期待卻又深深失望的沖突心态。

這些詩句的釋義是這樣的: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我如今已經老了,頭發斑白,兩鬓已經布滿了歲月的風霜,皮膚也不再像年輕時那般緊實。

老就老吧,歲月在我身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這并不是最讓我憂心的事情。最令我心痛的,是我的五個兒子,一個比一個不喜歡讀書。

大兒子阿舒,如今已經16歲,他的懶惰真是讓人無法置信。每天無所事事,不願意動手去學習或者勞作,就好像整個世界都跟他無關似的。

二兒子阿宣,15歲的他,也不見得比阿舒強多少。與其說他對書籍沒有興趣,倒不如說他根本不屑于涉獵其中。我曾經滿懷希望地期待他能繼承我的文學才華,但現實卻讓我大失所望。

阿雍和阿端,這對13歲的雙胞胎,他們如今還不知道基本的數字。我常常在想,難道我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是不是犯了什麼錯誤,或者我沒有盡到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

最小的兒子阿通,才9歲,卻似乎對于生活中的任何知識都毫無興趣。每天除了吃就沒有别的事情能引起他的關注,他的愚笨與我年輕時的理想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唉算了吧,這就是我的命,不說了不說了,還是喝杯酒消消氣吧。

隔着螢幕,或許無法真切感受到陶淵明的怨氣,但可以想象他心中的憤懑如同暴風驟雨般沖天而起。

在他的詩作中,尤其是《命子》詩中,他表達了一種躺平的心态:“夙興夜寐,願爾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這句話既展現了他對子女的期望,也彰顯了他對于成就不是唯一衡量标準的态度。

然而,他自身的懶散和酗酒習慣,卻使得他未能給子女樹立起積極的榜樣和目标。

陶淵明的酗酒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後人認為是導緻子女智力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但曆史背景和文化習慣并不支援這樣的結論。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他的子女們的不學無術,更多是因為缺乏父親的指導和榜樣,他對于子女教育的漠視和對生活的逃避,最終反映在了他晚年孤獨貧病的境遇上。

他們的成長環境困苦,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榜樣,使得他們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盡管陶淵明努力地為他們提供物質支援,但他的文學收入遠遠無法支撐一個如此龐大的家庭。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挫折和無奈,他們也未能從父親的文學成就中得到足夠的啟發和引導,導緻他們在成人後依舊無法獨立生活。

晚年的貧困與孤獨

自從40歲開始徹底隐居後,他的生活陷入了貧困和饑寒交迫之中,他曾寫道:“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鳥遷。”這些詩句透露出他在山林中孤寂的生活和面對嚴冬的無奈。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理論上來說,在當時的社會,有足夠的耕地和糧食來源的人是不會挨餓的,然而,陶淵明一家卻因為他本人的酗酒習慣而深受其害。

陶淵明幾乎每日酗酒不止,不到醉不罷手,甚至在田間勞作時也随身攜帶酒壺,這種放縱的習慣使他經常失去了時間感,無法有效管理農事,導緻了生活的困窘。

酗酒不僅令他在田間失去了時間觀念,也使得他的生活作息徹底失序。

随着歲月的流逝,陶淵明的生活逐漸陷入貧困和孤獨之中,他的隐居生活雖然遠離了塵世的紛擾,卻未能擺脫物質生活的拮據。

他經常需要面對饑寒交迫的現實,不得不四處乞讨以維持生計,每一次乞讨的經曆,都是他尊嚴和自尊的一次考驗,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晚年的陶淵明,盡管身體已經不再年輕,仍然保持着對文學的執着和熱愛。

他在山林中與自然為伴,寫下了許多關于生活、人性和自由的深刻詩篇,然而,他的生活卻被貧困和孤獨所籠罩,這種對比使得他的詩作更加充滿了生命力和深刻的感慨。

54歲時,他仍面對饑寒交迫,茅屋外的凄厲風聲和已經荒廢的院庭草木,無一不昭示着他生活的艱辛。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經;弊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這些詩句如實地反映了他的現實困境。

61歲時,他更是陷入了饑荒之中,不得不去别人家蹭飯。這時的陶淵明早已不再有當年辭官時的傲骨和自尊。

雖然他漫步無目的地來到别人家門前,笨拙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仍感受到主人的了解和善意。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觞至辄傾杯。”這段經曆讓他在孤獨與饑餓中尋得了一絲溫暖和人情。

陶淵明在63歲時因饑餓而去世,這個結局雖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并不罕見,卻足以反映出他一生中種種掙紮和不幸。

他的生平故事,不僅是一個個體的悲劇,也是對于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之間沖突的深刻反思。

通過他的詩篇和傳記,我們不僅能夠了解他作為一位文學家的偉大,還能看到他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生活挑戰時的無奈和堅韌。

結語

陶淵明的生命,如同他筆下的山水詩,雖寄情于自然,卻無法擺脫塵世的壓迫和生活的困頓。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他的詩作不僅留下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更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人性本真的探索。

然而,他的結局卻是如此凄涼,他的子女不成器,他自己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最終因缺乏生存的基本條件而不得不面對活活餓死的悲劇結局。

陶淵明的一生,雖注定悲情,卻在他的詩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後人反思人生價值和社會公義的重要文化遺産。

參考資料:陶淵明的年歲憂慮與自我寬慰 - 中國知網 (cnki.net)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歸隐與醉酒:陶淵明飲酒詩中的人生哲學 - 中國知網 (cnki.net)

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因生存乞讨,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