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作者:古往今來劄記

小王是個熱愛瑜伽的常客,她今年在一家瑜伽店投入了不少錢購買課程。可有一天,小王驚訝地發現,瑜伽店的小程式沒法預約課程了,連客服也不回應,跑到實體店一看,門緊閉着,瑜伽店人間蒸發了。

小王趕緊聯系其他會員,這才得知瑜伽店已經悄無聲息地關了,而且就在閉店前不久,瑜伽店的老闆和股東都換了人。

小王和其他會員通過新老闆薛某的朋友圈發現了端倪,薛某的動态裡充斥着諸如“激活僵屍客戶做業績”、“高價收購美容美發養生會員”的資訊,這讓大家意識到,他們可能遭遇了傳說中的“職業閉店人”。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小王的事不是個案,這兩年,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讓人頭疼的新現象,叫做“職業閉店人”,他們像一群狡猾的狐狸,在商業叢林中遊走,專為那些打算“金蟬脫殼”的商家服務,讓不少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境。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想象一下,你滿心歡喜地給孩子報了早教班,希望他能赢在起跑線上,結果課程還沒上幾次,早教中心卻突然關門大吉了。門口一張冷冰冰的通知,讓你加群商量解決方案,但群裡除了抱怨聲一片,沒有任何實質進展。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你嘗試各種途徑維權,找相關部門投訴,甚至報了警,得到的答複卻是:這屬于經濟糾紛,建議你去法院起訴。可幾千塊錢的損失,聘請律師的費用都不止這點,顯然,這不是個劃算的解決方式。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便你和衆多受害者聯合起來,艱難地通過法律途徑赢得了勝利,卻發現公司采用的是有限責任制度,賬戶早已空空如也,法人代表頂多被列入誠信黑名單,你的血汗錢還是回不來。類似的情況頻繁發生在健身房、美容院等需要預先付費的場所,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似乎成了難題。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職業閉店人”是以應運而生,他們如同影子般,悄悄潛伏在即将倒閉的店鋪背後。在店鋪真正關閉前,他們會精心布局,與老闆簽訂協定,接手店面,變更法人,甚至上演一場虛假的“最後營業”秀,目的就是為了讓真正的老闆全身而退,逃避責任。

更糟糕的是,有些“職業閉店人”在關門大吉前,還會以各種促銷活動誘騙消費者再充值,或者幹脆将消費者資訊販賣出去,榨取最後一滴油水。

這個職業群體的興起,源于法律與現實操作之間存在的灰色地帶。法律規定清晰,但在實際操作中,小額經濟糾紛的法律成本往往高得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而“職業閉店人”正是利用這一點,遊走在法律邊緣,即使他們的行為可能觸犯妨礙清算罪、合同詐騙罪等,但想要收集确鑿證據,對于普通消費者乃至基層執法者來說,難如登天。除非警方深度介入,而這又需要嚴格的立案程式,小規模企業的經濟糾紛很難達到這一門檻。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是破壞了市場的誠信體系,讓原本就脆弱的小微企業信譽雪上加霜。商家在預收款後輕易“跑路”,有了“職業閉店人”的協助,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而受害的往往是那些省吃儉用、隻想給孩子更好教育、自己更健康生活的普通百姓。

可歎,這年頭,跑路還能跑出專業團隊,這幫高手,簡直就是現代版的“商業拆遷隊”,專業接盤,高效善後,關鍵是還特别注重“職業道德”,臨走前還得把戲演足了,假裝正常營業幾個月,保證原老闆溜之大吉,溜得那叫一個幹淨利落。如果趕上心情好,說不定還能“店慶大酬賓”再割一波韭菜,真是“服務”到家了。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更絕的是,這行當還有自己的産業鍊,從前端的“敵狗”到後端的“看門狗”,各司其職,井然有序。這簡直是把“精細化管理”運用到了極緻,讓人不得不“佩服”。而且,人家還懂得規避風險,專挑小魚小蝦下手,確定每一次“收割”都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卻又不越雷池一步。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這一切昭然若揭,想要定性詐騙,還得靠走程式立案、刑警出動。老百姓耗不起,于是乎,這門“生意”越來越紅火,甚至還形成了行業文化。

職業閉店人,專坑百姓血汗錢的缺德職業

咱們得感慨一下,這年頭,老百姓的錢包就像海綿裡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些“職業閉店人”深谙此道,專挑軟柿子捏,幾百上千的割,看似不起眼,積少成多,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背後的法律漏洞,就像個無底洞,吞噬着消費者的信任。(新聞素材圖檔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