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精讀君

2024-06-19 11:06釋出于福建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901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87個詞條

01

最近看到一則熱搜,題主姐姐有兩個孩子,都三四歲,題主幾乎每月都會給他們買點衣服、玩具、零食之類的,過年也會奉上紅包。

慢慢的,題主回去看外甥,外甥一上來就會問帶什麼好吃的,甚至有一次嫌題主買少了。

姐姐多次暗示題主要買什麼禮物,慫恿孩子也去要,後來直接丢連結過來。

姐姐沒工作,姐夫賺不多,題主看在心裡是以平時經常給孩子買東西幫襯一下,本是好心,沒想到買成了“義務”,還被挑刺、提要求。

這讓題主心裡很不舒服。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一個高贊評論,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可以主動買,但是别人不能管我要,管我要一個都沒有。

張雪峰老師也現身評論區,建議題主再忍兩年,等孩子上一年級了以後就每個月給孩子買教輔書,試卷,奧數書啥的。

心理學有個概念:心理越位,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時,忽視或侵犯了對方的心理邊界,導緻對方感到不适或被侵犯。

這種行為可能表現出3種情況:過度幹涉;過高期望;忽視他人意願。

題主姐姐的行為就是典型的心理越位,沒有分寸感。

題主最初出于自願給外甥買禮物,姐姐頻繁暗示題主要買特定的禮物,直接發連結提要求,這種行為超越了正常的建議範疇,變成了一種幹涉。

當孩子對禮物表示不滿,甚至嫌少時,這種期望已經變成了題主的心理負擔。

姐姐将題主買禮物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考慮題主的個人意願和經濟狀況,導緻題主感到自己的善意被利用。

姐妹也好,父母也罷,即使是血濃于水的親人間,也要注意分寸,尊重對方的界限,而不是一味索取和要求,更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别人身上。

逢年過節回家,很多人都會遇到七大姑八大姨出于“好意”的關心,張嘴就是你在做什麼工作的,一個月賺多少錢,談沒談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存了多少錢……

親人間的關心自然是好,但越位了很叫人難受。請不要以“我是為你好”之名,對别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邊界意識》裡說:“你的界限就是你的情緒,邊界隻要被打破了, 就會發出警告。”

生活中,如果有人不斷打破你的邊界,你覺得不舒服了,一定要學會說“不”。

02

大學校園生活,舍友是很重要的存在,如果你遇到一個沒有分寸感的舍友,那真是......

我最近看到一個大學生分享她舍友存了2萬,本來很替舍友開心,後來才發現舍友存錢全靠薅自己羊毛。

每次去洗澡,舍友都蹭她的洗髮乳沐浴露,一開始以為她隻是忘帶了,後來發現次次如此。

幾次在宿舍裡,發現舍友在擠自己的牙膏,這讓她很生氣。

舍友為了省錢,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随便用别人的東西。

本來好好的友情,因為沒有分寸感,崩了。

作家尤金說:“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知乎上,一個題主的經曆,讓人看了很窒息。

題主一個朋友從外地回來,好久沒見,約他晚上一起吃飯。

題主問他就自己還是和别人,他說自己一人,題主說那請他吃飯。

下午4點左右,題主接到朋友的電話,朋友問訂好座位了嗎,夠不夠坐?

題主一臉懵,不就2個人嗎?

結果朋友帶了10多個人來,說既然題主請他吃飯,就當接風。

題主有點不高興說,我請你吃飯可以,為什麼要請一群不認識的人。

朋友反問其是不是舍不得錢,還美其名曰多個朋友多條路。

沒有邊界感的關系,真是一場災難。

三毛曾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有分寸并不是疏離,而是保持适當的距離,關系才能持久。

相反,沒有分寸感,看似親近“不當外人”,實際卻讓人生厭。

03

微信,是我們日常溝通常用的工具,但很多人連基本的社交禮儀都沒有。

前陣,有人總結了微信聊天最惹人煩的4種行為:

第一,不回微信,卻發朋友圈;

第二,并非熟人,卻發60秒語音;

第三,沒有急事卻在休息時發消息;

第四,平常不聯系,一有事就出現。

同樣令人讨厭的還有打視訊電話,問“在嗎”......

這些行為背後,其實就是缺乏分寸感。

我猜你的微信裡一定收到過投票、點贊之類的資訊。

我也是。有天,一個從不聯系的高中同學給我發消息,讓我給她孩子投票。

我出于禮貌幫忙了,她一句謝謝沒有,還得寸進尺要求我幫她轉發朋友圈拉票。

我說我平時不發朋友圈,她說那幫忙發給幾個親戚朋友,就動動手指的事。

我直接拒絕了。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中國青年報》有個調查資料顯示,近80%的人對“微信投票、集贊、砍價等行為”感到厭煩,其中20%更是到了非常反感的地步。

可能你覺得隻是“舉手之勞”,卻不知道已經給對方造成了困擾。

請别人幫忙前,首先要考慮你們的關系是否到位,對方是否願意,你們真的有那麼熟嗎?

作為成年人,不論是家人、朋友、同僚,還是點頭之交,保持分寸感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分寸感,不是指疏遠,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認識自己的位置,然後做出合适的舉動。”

親疏有度,遠近相安,有邊界感是成年人基本的修養。

願我們都能保持恰當的距離,行事有分寸,言語要考量,同時也請遠離身邊的巨嬰。

檢視原圖 92K

  •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 “親姐姐總暗示我給外甥買東西”上熱搜:遠離沒分寸感的巨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