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作者:昭文館知事

中國人愛吃的野菜,到了英國變成入侵物種,每年花幾億英鎊都清理不掉!

在中國農村,吃野菜的習慣源遠流長,從古代的《詩經》中,我們便能窺見古人對野菜的珍視,記錄的野菜多達數十種。但是現在,吃野菜不再是為了裹腹,而是嘗鮮。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很多野菜在大自然中分布廣泛,可天然的産量卻難以應對市場的龐大需求,中國人太會吃了,好吃的植物都被祖先嚴選出來當菜,不好吃的也可以當藥,熬一熬捏着鼻子喝下肚。而在這些野菜中,有一種特别的存在,它曾在中國農村地區深受歡迎,既能當孩子們的零食,也能做成小笛子,還能吹出不同音節,它就是虎杖。

虎杖,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意思,它的莖稈中空,形似竹子,表皮花紋很像豹子,長的比較直,是以名字裡有個“杖”字,有的地方也叫它酸水筒。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嫩虎杖吃起來酸酸的味道很特别,在大陸的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地,虎杖備受青睐。春天,人們會采摘虎杖的上半截嫩莖杆和葉子,經過清洗處理後,腌制制成美味的酸菜。由于虎杖本身帶有天然的酸味,使得這種酸菜比後期加工的更加純正,味道更加醇厚。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這樣一個中國人愛吃的野菜,怎麼就成了英國的入侵物種了?居然還能泛濫?

首先要免責說明,英國虎杖泛濫與中國沒關系,是德國人坑了大英帝國。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19世紀8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馮·西博爾德在日本看到虎杖,他覺得這種植物很神奇而且歐洲沒有,于是他帶着虎杖的幼苗,精心呵護遠渡重洋回到了歐洲,并在荷蘭進行了初步培育。虎杖因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很快受到歐洲園藝師和群眾的喜愛。也不知道歐洲人是什麼審美,反正虎杖的價格在當時賣的很貴。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不久,英國皇家植物園也看中了虎杖的魅力,決定将其引種至大不列颠群島。起初,虎杖在英國的種植隻是小範圍的,隻在植物園裡有栽培。時間一長,虎杖就擴散到野外了,它強大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逐漸顯現,開始不受控制。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到了20世紀初,虎杖開始在英國各地大肆繁衍,從倫敦的皇家園林到鄉間的田野,甚至城市的街道旁,都能見到其繁茂的身影。英國人很懊惱,覺得引入虎杖的植物園長怕不是個智障。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虎杖的擴張速度之快,讓當地生态和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因為沒有天敵,瘋狂擴張的虎杖搶占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破壞道路和房屋,成為了一個令英國政府頭疼的難題。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虎杖的杆子是中空的,和竹筍一樣長的非常快,同時也比英國其它草本植物高出很多,葉片比較大,一長高就能形成物種優勢,遮擋住周圍植物的陽光,最後把它們“殺掉”。

為了治理虎杖泛濫,英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效果并不顯著。起初英國政府是花錢做宣傳,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食用虎杖的好處,英國植物學家希望,這個人為導緻的生态災難,最後也應該由人來解決。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實際上,食用虎杖确實對人體有很大好處。它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加速新陳代謝。虎杖還具有利濕退黃、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能治療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等症狀。在中藥典籍中,《本草綱目》記載虎杖能“利小便,走經絡,治五淋白濁、痔漏”,而《名醫别錄》則提到其能“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結”,女性月經不調,搞點虎杖切片煮一煮,再來一些大棗調味,喝下去會很好。

可是英國人不懂這些,他們直接用虎杖來煮湯,這能好吃嗎?一股酸水味,英國政府高估了本國的烹饪文化。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後來又有生物專家提出從中國或者日本引入虎杖天敵,也就是木虱來清理虎杖。木虱是一種昆蟲,它們以植物汁液為食,能夠快速繁殖,并通過吸食虎杖的汁液來控制其繁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虎杖的過度生長。本來生物學家很害怕,引入木虱很有可能是驅狼吞虎,最終會導緻木虱泛濫,那英國本土植物就遭殃了。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後來發現實在是多慮了,虎杖的這個天敵水土不服,在英國久活不下去,最終治理的效果也不理想。

直到後來,英國生物學家在本土土壤中篩選出一些能夠克制虎杖的真菌,才稍微遏制了其擴張的勢頭。用這些真菌孢子制成的溶液噴灑在虎杖上,可以讓虎杖成片的感染死亡。

中國美食成歐洲噩夢,英國花幾億英鎊清理虎杖,為何不讓人吃了?

盡管如此,虎杖還是沒有被解決,它繁殖能力太強了,如今,虎杖依舊在英國的鄉間泛濫,英國佬已經徹底躺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