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作者:梁老師說事

一說到宇航員,很多人投來的是羨慕的目光。

畢竟全球幾十億人口,能進入太空的也就是寥寥五百多人而已。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好就有壞。

相對于宇航員這個職業身上的光環,他們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比如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就遇到了氣體洩漏的事,導緻的直接結果,裡面的航天員想要回到地面上,變的困難重重。

是以挑選合格的宇航員标準非常的高,他們不僅要掌握很多的知識,成為各行各業專業性的人才(比如實體,化學等等各種實驗都要會),最為重要的是身體素質要強。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不說别的,宇航員從太空回到地面上,出艙這個環節就需要别人的幫助。

如果在太空中待的時間太長了,一個簡單的走路,都有可能會讓他們骨折。

可問題來了。

四十年前美國人從太空回來,宇航員不僅可以從艙裡自己出來,還能像一直待在地面上的人一樣活動自如,沒有一點不自在。

難道那個時候的美國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恐怖的級别?

那麼今天就圍繞這些事來說一說。

為什麼宇航員需要過硬的身體素質?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航天員在進入到太空,或者傳回到太空要克服過載這項讓所有科學家頭疼的問題。

按照航天員的專業術語,要克服飛行器的特殊力學環境。

很多人都應該體驗過坐小車的感覺,那種小車加速,身體有一種被壓在座位上的感覺,很多人叫背推感。

飛行器的速度可要比小車的速度快多了,是以背推感不算什麼。

在高速飛行器上,這種壓在座椅上的感覺,會讓人做不了任何動作,這是一種被空氣死死壓住,還是那種不留縫隙的壓住。

血液向着一個方向集中,出現紅視或者黑視現象,睜開眼睛一片血紅或者是什麼都看不到。

很多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想象他們的心裡的感覺,脆弱的都會崩潰。

在挑選飛行員的時候,還要求飛行員的身上不能有傷口,害怕血液過于集中,崩開愈合的傷口。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而航天員挑選的标準比飛行員更加嚴格,就知道所謂的背推感有多可怕。

除此之外,進入到太空中,面對的是狹小的可活動空間,出艙工作,說得好一點要面對浩瀚的宇宙,說的直白一點,上下左右全是黑暗,有一種要掉入到無底洞的感覺。

很多人做夢都應該做過,從高處往下掉的感覺吧?

出艙工作的感覺,比這個還要嚴重。

因為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一個人來處理,一旦處理不好,結果如何應該能想象得到。

在這種環境中一般人會崩潰的。

想一想之前國際空間站,有一位美國的宇航員破壞裝置,她的需求僅僅是想要盡快的回到地面上。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因為在失重的環境中,身體會出現各種變化,比如腫脹了好幾圈的頭顱,每次檢查的時候,鈣質的流失,各種宇宙輻射線照射身體等等。

都是極端考驗人的忍受力。

說的這些其實很膚淺,也許隻有宇航員自己心裡明白,他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感覺。

光環的背後是巨大的付出。

是以載人航天,對于航天員的要求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強壯,還需要心理上的強壯。

他們能真正進入到太空,需要進行各項的審查,基本的資格審查、靈床醫學審查、心裡選拔等等。

是以各國對于宇航員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都苛刻到了極緻。

航天員的訓練。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很多人都了解,航天員需要經過非常強的體育鍛煉,基本上每天都不會停的,這裡就不多做介紹。

說一些具體的例子感覺一下。

載人登月,美國是第一個。

當年美國為了訓練能夠适應在月球活動的宇航員,你知道他們在地面上是怎麼訓練的嗎?

讓宇航員穿着幾十公斤重的登月航天服,天天在沙漠裡徒步行走二十到三十公裡。

很多人不了解,月球的重力不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嗎?為什麼要這樣?

具體原因不知道,但從這個訓練項目中,就能知道宇航員需要的身體素質不是一般的強悍。

再有1975年,美國和蘇聯組織了一次聯盟十九号和阿波羅十八号的,在軌道上對接的實驗。

蘇聯為了應對這個實驗項目,讓航天員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進行了兩千公裡的越野跑、一千公裡的自行車騎行、三千多公裡的滑雪等等。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是以宇航員的訓練不是大家知道的,坐在轉椅上進行三百六十度無死角旋轉,還有更多想象不到的鍛煉。

上文就提到過,想要成為航天員,不僅要鍛煉身體,還要學習各種學科,據說學習的内容就有上百個科目,以至于每一個星期都有考試,而且每一個星期都有結業考試。

腦力和體力一樣都不能差。

畢竟他們出差一次,不僅要面對各種任務,還要面對各種疾病,而且身邊可以依靠的人,基本上是個位數,甚至隻有自己。

舉個例子感受一下宇航員職業的危險性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再說這個例子之前,先來說一個小知識。

火箭升空的時候,沒有任何科學家敢保證,任何一次的飛行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是以在火箭升空階段,就需要一套救生措施。

最開始的時候這種救生措施其實就是一套彈射座椅系統,就像飛行員的彈射椅一樣,一旦發現情況不對,彈射逃生。

但很快科學家們就發現這套措施有和沒有是一樣的,彈射椅彈射的範圍太小,火箭一旦發生爆炸,絕對可以波及到,畢竟爆炸産生的碎片是非常多的。

于是就研究出來一種叫做逃逸塔的救生裝置。

逃逸塔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一種小型固體火箭,位置就在火箭的頭部。

如果火箭發生什麼危險,那麼逃逸塔上的火箭發動機就會點火。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将飛船和火箭拉開一定的距離。

後來逃逸塔研發的更加的專業,上邊的探測器一旦發現問題,都不用人工操作,就會自動啟動逃逸塔。

說例子。

1983年九月二十六号,當時蘇聯想要送兩名宇航員進入到禮炮四号。

在火箭發射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意外,火箭一級的四個助推器中有一個發生了燃料洩漏。

然後燃料的管道也出現了破裂,以至于推進器中的燃料,向着發射台洩漏,最終導緻發射台出現了大火。

這可是幾百噸的燃料,而預定的發射時間隻剩下九十秒的時間。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火勢的控制就不要想了,火箭爆炸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那麼啟動逃逸塔逃生就成為了必然,結果逃逸塔的啟動線路在這場大火中已經被燒毀了。

是以就隻剩下一條路了,手動啟動。

逃逸塔說到底是一枚火箭,還要從原本的火箭中分離出來,是以過程是非常繁瑣的,而且還要在九十秒的時間完成。

不過好在爆炸發生前的六秒,完成了這套流程。

這場大火燒了二十個小時,如果遲了六秒,可以想象結果會如何。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而在逃逸塔發射出去的時候,兩位宇航員的身體承受了十四到十七個G的過載。

這意味着逃逸塔對這兩名宇航員的壓力是他們體重的十四倍到十七倍。

這樣的事情其實有很多。

比如在2018年的十月十一号的時候,聯盟MS—10的時候,也出現了意外。

本來四個助推器在完成任務之後,就會遠離火箭,結果卻是助推器分離的同時,出現了各種碎片和殘骸。

最終也是在逃逸塔的幫助下,逃離了即将爆炸的火箭。

傳回到地面的宇航員面對的危險。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傳回地面的宇航員為什麼需要人扶着?

很多人都知道是因為失重的問題,沒有了重力的束縛,兩隻腳在太空中基本沒有用處。

不經常使用的肢體,難免會出現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的現象。

這種情況其實在地面上也有,比如久卧床榻的病人。

其實失重帶來的不僅如此,血液在腦部的過度集中,會照成大腦前庭出現紊亂現象。

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對空間的感覺能力的下降,上下不分,那麼腳就會變的沒有了感覺,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一種踩棉花的感覺。

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一位叫做安德魯的宇航員,在太空中待了一百九十七天,傳回地面的時候,就已經不能行走了,需要做恢複性訓練。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是以宇航員傳回地面的時候,不僅需要擡着走,而且還需要進行隔離訓練。

這種隔離訓練包括肢體的回複,還包括心裡和行為上的疏導測試。

一般情況下這種隔離訓練需要三到七天的時間。

很多人聽了,感覺應該沒什麼?

想錯了,如果是一般人在這種隔離訓練中連一個小時都撐不住。

如果隔離訓練沒有通過,那麼也就意味着這位宇航員今後與這個職業無緣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些流程都是在一次次的任務中得到的寶貴經驗,是用血換來的。

比如人類剛開始進入到太空的時候,沒有認識到太空對于人的影響,任務的時間有時候會很長,半年時間的都有。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在這種長時間出任務的過程中,宇航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容易生氣,容易焦慮,甚至患上幽閉恐懼症。

比如在1985年的時候,禮炮七号上的一位航天員,進入到空間站之後,很快就生病了。

最終任務終止,傳回地面。

經過檢查發現,這位航天員不僅有生理疾病,甚至還得了嚴重的抑郁症。

除此之外,太空中的特殊環境,比如輻射線的照射,高強度的工作等等,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出現問題。

是以宇航員更加的容易患病。

反之在太空中,因為是一個密閉的空間,沒有辦法進行換氣操作,細菌,病毒等等在這種環境中反而更加容易生長。

而且這些東西還特别容易發生變異。

40年前美國宇航員出艙直接走路,今中國宇航員卻需要擡,技術差?

在這雙重的攻擊下,宇航員的身體很容易得病。

舉個例子,在上個世紀,蘇聯就注意到這個細節,後來就對二十九名宇航員進行觀察,結果發現有十五人在傳回地面的一周内,就出現了感染現象。

是以現在宇航員不僅要在傳回後進行隔離,為了讓更少的細菌進入到空間站,還要在進入到太空的時候,實施一個星期的隔離要求。

這個叫醫學隔離,長時間的觀察宇航員,其一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其二保證沒有什麼奇奇怪怪變異的病菌進入到地球。

總之傳回地面的宇航員要注意很多。

那麼四十年前美國的宇航員傳回地球,為什麼可以蹦蹦跳跳的呢?

因為他們沒有經驗,沒有注意到這樣做會對身體有傷害。

再有就是他們飛行的時間短,太空對他們影響太小了。

至于其他的原因,要不你們想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