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作者:銅臭的曆史味

在康熙諸皇子中,老十胤䄉的出身還是較好的,畢竟他的外公是康熙初期的四大輔臣之一遏必隆。老十,雖然在辦差能力上比不上其他的奪嫡皇子,但是也被皇阿瑪晉封為多羅郡王,并且還曾經奉旨管理三旗事務。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雍正朝,退出了郡王的爵位。直到乾隆二年,晉為奉恩輔國公品級。去世的時候,皇侄乾隆按照固山貝子的品級來辦理。可見,在乾隆朝還是得以善終。

胤䄉有6個弘字輩兒子,不過隻有五子和六子長大成人,其他四個兒子均為幼齡。不過,五子弘暄和六子弘晙都是閑散宗室,沒有被朝廷賞封爵位。那麼,永字輩孫子有四個,其中三位都是閑散宗室,隻有長孫永榮被朝廷授予侍衛,後來一度做到了三品城守尉品級。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今天來盤點一下胤䄉的後代子孫,發現有5位是七品筆帖式出身,來看一看他們是誰?

一:曾孫綿保(1761-1812年)

綿保是胤䄉六子弘晙的孫子,出生于乾隆二十六年。父親和祖父都是閑散宗室,也沒有被選到朝廷擔任過官職。是以,在弘晙子孫中,綿保應該還算是比較不錯的。

乾隆五十四年,29歲的他被授予了七品筆帖式。其實,綿保也是康熙的直系玄孫,但是也隻能被授予七品微末小吏,可見與近支宗室的差别還是很大的。

後來,綿保在七品筆帖式崗位上幹了23年,沒有調動,也沒有補缺。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二:玄孫奕潤(1803-1874年)

奕潤是胤䄉的玄孫,是科舉入仕的代表。道光十四年,中了中式文舉人。

直到20年後的鹹豐四年,朝廷才授予他七品筆帖式。一年後,因犯事被革職了。

之後,鹹豐五年至同治十三年,賦閑在家,沒有擔任朝廷其他職務。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三:五世孫載楷(1831-1892年)

載楷出生于道光十一年,是奕潤的長子。

鹹豐五年,通過捐輸的形式進入朝廷,以七品筆帖式的名義來任用。

同治二年,候補效力筆帖式。

同治九年,才正式為七品筆帖式。

是以,鹹豐五年到同治九年,載楷一直在筆帖式的崗位上,可能在身份上屬于候補,還不是正式的。

光緒十二年到十四年,先後擢升為委署主事、主事。

光緒十六年,調任到三庫營房擔任主事,官居六品。

作為胤䄉的五世孫,載楷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一位子孫了,好歹還能夠在多個崗位上被重用,并沒有被淘汰。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四:五世孫載楠(1832-1867年)

載楠是載楷的二弟,出生于道光十二年,屬于奕潤的次子。

鹹豐五年,24歲的載楠有幸進入到鐵錢局中任職,并且以捐輸效力筆帖式的名義來任用。

是以,載楠在七品筆帖式的崗位上幹了12年的時間,兢兢業業,得到了吏部的好評。隻可惜,能力有限,應該沒有晉升。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五:六世孫溥燦(1839-1866年)

溥燦出生于道光十九年,外公是朝廷的二品八旗副都統。

鹹豐八年,20歲的溥燦入朝為官,以效力筆帖式的名義任用。隻可惜壽命較短,28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了。

溥燦27歲的時候,定了一門親事,應該是外公家介紹的,是滿清貴族赫舍裡氏,嶽丈是朝廷的七品知縣。隻可惜,兩個人還沒有成親,溥燦就去世了。

讓人驚訝的是,赫舍裡氏依然願意選擇過了門,為未婚夫守節,甚至還将自己的頭發剪掉了。可見,古代的女性對自己貞潔是尤為重視。一旦許配他人,一輩子都會追随。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六:六世孫溥薰(1884-卒年不詳)

溥熏雖然與溥燦是堂兄弟,但是兩人相差45歲,幾乎是兩代人的年齡了。

溥熏出生于光緒十年,直到光緒三十年的時候,才有資格以效力筆帖式的名義進入朝廷為官。後來,溥熏一直擔任筆帖式到清朝結束。

康熙十子胤䄉後代中,出了6位七品筆帖式,他們都是誰?

結語:從胤䄉的後代來看,都是兢兢業業的平淡宗室,并沒有在朝堂上嶄露頭角,本本分分的過日子。是以,雖然位于七品微末小吏,但是生活知足,能夠獲得朝廷的一點恩賜,應該也是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