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作者:臨淄融媒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記者:王博、楊思琪

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網絡法治保障高品質發展舉行釋出會,會上介紹了《網絡暴力資訊治理規定》有關情況。規定的出台和釋出會的舉行,傳遞出相關部門攥指成拳嚴懲網暴的堅定決心、多層次保護網民權益的明确信号。

輕輕一個Enter鍵,掀起一場場“按鍵傷人”的網絡暴力,就像一把把無形尖刀,刺在受害人心上,無形卻足以緻命。攥指成拳,嚴懲網暴,保護網民合法權益,維護網絡良好秩序,是廣大網友的熱切呼聲。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近年來,網絡普及率穩步提升,網絡與現實社會互融共生,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與此同時,網絡暴力也日益引發公衆關注。

2020年11月,重慶“姐弟墜亡案”發生後,孩子的生母陳某某多方奔走,為被殘害的兩名幼子追讨公道,有網民無端指責陳某某是在“消費孩子,蹭孩子流量”,還跑到陳某某的直播間肆意謾罵。

今年2月,江蘇陳某某為博取關注,将從社交平台下載下傳的圖檔與某熱點事件中女教師的照片進行拼接,并配以不當言論發到網上,引來大量網民對女教師的非理性辱罵。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一件件案件中,網暴就像從隐秘角落裡,射出的一支支冷箭,給當事人帶來難以治愈的傷痛,甚至是緻命傷害。

有的“人肉搜尋”,侵犯隐私,引來無端騷擾;有的謾罵侮辱,編造謠言,貶損當事人人格名譽;有的移花接木,造謠诽謗……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按鍵殺人”,審結網絡诽謗公訴案件32件,判決有罪人數85人,同比分别增長10.3%、102.4%。

網絡暴力的傷害,遠不止這些案件。許多隐性網暴,讓很多網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幹擾,擾亂網絡秩序,破壞網絡生态。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一段時間以來,相關部門連續出台措施,開展專項行動,推動網絡暴力整治走上法治化軌道。

2022年,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集中整治網絡暴力行為。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強化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的懲治。

這次由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多部門聯合公布的《網絡暴力資訊治理規定》,是大陸首部以部門規章形式公布的反網絡暴力專門立法。規定提出堅持源頭防範、防控結合、标本兼治、協同共治的原則,從網絡暴力資訊的釋出、傳播、擴散等多個環節,全流程、全周期預防整治網絡暴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規定明确和細化了相關治理主體,特别是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等關鍵主體的責任義務。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規定要求,主體對網絡暴力資訊要預防預警、及時處置,對使用者權益保護等,規定也提出了明确細緻的要求。尤其是要求相關治理主體“優先處理涉未成年人網絡暴力資訊的投訴、舉報”,網民評價說“格外暖心”。

針對網絡匿名機制可能帶來的“惡語無代價”,此次規定明确:使用者不提供真實身份資訊的,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推動真實身份驗證,有助于督促網民合理合法發表言論,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網絡暴力資訊治理規定》将于8月1日施行,社會公衆寄予厚望。

依規依法治理網絡暴力,關鍵在落實。

相關治理主體特别是網絡資訊服務提供者等關鍵主體,其主體責任的履行,顯得尤為關鍵。摒棄“黑流量也是流量”等片面的考核體系和營運規則,避免平台淪為網絡暴力資訊傳播的管道,而是成為傳播正能量、壯大正能量的空間。

治理網暴,不能單打獨鬥,必須結股成繩、攥指成拳,形成強大合力。

攥指成拳,嚴懲網暴

這次由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多部門聯合出台規定,就是釋放綜合治理的強烈信号。清朗的網絡空間,離不開政府、平台和網民各方的共建、共治、共享。

加大《網絡暴力資訊治理規定》的宣傳引導,讓這一規定深入更多網民的内心。同時,平台要把細化規定、嚴厲措施,适時推送告知使用者,讓各類網絡活動參與者知戒懼、守底線,自發養成、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健康有序的網絡生态。

(題圖漫畫:潘紅宇)

版權聲明:

“千筆樓”欄目的所有作品,均為新華社合法擁有版權的原創内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機關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内使用,并注明來源:新華社“千筆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機關将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