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作者:麗姐

在這個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應當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監護,但一起發生在北京街頭的插曲,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外交豁免權"的熱議。

一名自稱有"外交豁免權"的女子,将車輛停在馬路中央,不僅阻礙交通,更在被勸阻時态度嚣張,質疑"懂什麼叫使館車嗎?懂什麼叫外交豁免權嗎?"這一事件經網傳後,随即在網絡上掀起了巨大的讨論熱潮。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究竟什麼是"外交豁免權"?是否可以淩駕于法律之上?這名神秘女子的身份又是誰?讓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讨。

2024年6月17日,北京街頭一處交通要道突然發生堵車。原來是一輛懸挂有使館車牌的轎車,就這樣霸道地停在了馬路中央。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一名駕車路過的部落客"舒克變貝塔"見狀,上前理論希望對方将車輛開走,但沒想到駕車人員态度嚣張,不僅毫不解圍,反而質疑部落客"懂什麼叫使館車嗎?懂什麼叫外交豁免權嗎?"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接下來更加劇情反轉。女子竟叫司機先行離開,自己則坐入駕駛位,打電話報警稱部落客"不讓她走,還拍攝她的隐私"。可見,這番行為根本就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報警過程中,她更是嚣張地警告部落客"等着吧,等電話你"。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按照《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規定,外交人員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獲得"外交豁免權",即在接受國不受其刑事管轄權的限制。但這絕不是"法外狂徒"無法無天的挂羊頭賣狗肉,更不應被濫用于犯罪行為。可以說,這名神秘女子完全曲解了"外交豁免權"的本意。

交通違法行為并不屬于外交豁免權的保護範圍。在大陸,無論是外國使節還是其他享有外交豁免權的人員,隻要在中國境内違反交通法規,同樣會受到處罰。她以"外交豁免權"為由,将車輛橫行霸占馬路中央,理直氣壯動辄報警,完全是違法行為。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通過網友的挖掘,這名引發衆怒的神秘女子終于浮出水面——她正是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長餘琦,曾任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作為享有一定外交特權的人員,餘琦不應有如此僭越的行為,反而應本着"以德服人"的修養,多作表率,少些自我逆反。

外交官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言人,應當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決不能濫用外交豁免權肆意妄為,損害國家榮譽。可以說,餘琦此番嚣張行徑已經嚴重傷害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所作所為也引發了人們對"外交豁免權"制度本身的質疑。我們不禁要問,這一看似特權的制度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存在被濫用的隐患?如何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或許有關部門應當對此制度加以規範,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

餘琦事件也警示我們,每個公民都應當有遵紀守法的意識。無論你的身份地位如何,法律的威嚴都是高于一切的。如果背離了這一原則,哪怕有再神聖的"外交豁免權",也将成為防微杜漸的禍根。讓我們共同呼籲,大家都要尊重法治,維護社會公德,珍惜和平安甯的生活環境。

開使館車停馬路中間,稱有“外交豁免權”,身份曝光,網友炸鍋

這起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外交豁免權"制度及其濫用的廣泛關注和反思。我們期待主管部門能夠梳理和規範相關制度,并呼籲每個公民都應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維護良好社會秩序。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文明有序的社會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