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鏡觀台

2024-06-19 10:12釋出于北京燃次元官方賬号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鏡觀台(ID:JINGGUANTAICN)原創

近期,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油電同權”的觀點再次被提起,引發熱議。

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等大佬看來,目前汽車行業深陷過度競争的泥潭,不僅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由此造成的車企虧損、裁員等,也于社會無益。

是以,他建議,新能源汽車、純電占有率達到50%時,相關部門可研究“油電同權”的問題。所謂的“油電同權”,顯然是“針對”限免車輛購置稅、車船稅、不限号的新能源汽車,為燃油車争取生存空間。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大陸新能源汽車2023年的滲透率為31.6%,預計2024年接近40%。

随着新能源汽車産品品質、續航補能、智駕水準的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也在不斷上升,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50%,或許就在一兩年間。

01

新能源汽車購買熱情高

相比較燃油車在國内的技術成熟,新能源汽車隻是一個“孩童”。

2009年大陸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三年後将之确認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此後,大陸以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為重點方向,培育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輔以政策傾斜,最終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降低産品價格、增加産量和提升品牌品質創造了可能,推動了大陸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舞台。

美銀證券集團近期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仍将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占據40%到45%的市場佔有率。

其分析師認為,随着大陸整車平台和技術方面的更新或創新,大陸電動汽車産品比以前更具競争力,中國電動汽車滲透率将繼續擴大。

陝西的張先生就是看到了國産新能源汽車在駕乘方面的智能化和舒适性,将開了多年的合資車換成了某新勢力品牌。當然,不限号和低成本用車也是張先生選擇換車的重要因素。

和張先生同樣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6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乘用車市場聯席分會釋出了5月資料,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0.4萬輛,同比增長38.5%,環比增長18.7%。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鏡觀台截圖

要知道,5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1.0萬輛,同比下降1.9%。新能源汽車逆勢上漲,購買熱情尤顯難能可貴。

不僅如此,光大證券研報資料顯示,今年1-5月,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807.3萬輛,同比增長5.7%。而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前5月累計銷量325.5萬輛,同比增長34.4%。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超過40%。

02

新能源車企賺少虧多

不過,與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相悖的是,新能源車企中,盈利的屈指可數。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共銷售320款車型,絕大多數月銷量不足千輛。沒有規模效應,就很難有利潤。

是以,即便是大陸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銷售了725.4萬輛,同比增長38.6%,實作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也隻有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

其中,比亞迪在2023年銷售了302.44萬輛新能源汽車,實作歸母淨利潤300.41億元。這就意味着每賣出一輛車,比亞迪淨賺不足1萬元。而理想在2023年傳遞了37.6萬輛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實作淨利潤為118.1億元,單車盈利3.14萬元。

和理想同為上市公司的蔚來、小鵬和零跑就慘了一些。

2023年,蔚來汽車總收入為556.18億元,同比增長12.9%,虧損226.55億元,虧損額較上一年度增長44.8%;小鵬汽車總收入為306.8億元,同比增長14.2%,淨虧損為103.8億元,虧損額較2022年增加了12.4億元;零跑汽車總收入為167.47億元,同比增長35.2%,淨虧損為42.16億元,虧損額較2022年的51.09億元有所收窄。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來源/鏡觀台拍攝

而“蔚小零”的銷量分别為:16萬輛、14萬輛和14.4萬輛。

不隻是新勢力,傳統車企受新能源車業務所累,财務資料也并不好看。

長安汽車方面,阿維塔2023年營收為56.45億元,淨利潤虧損36.93億元。而深藍汽車營收為258.83億元,淨利潤虧損29.99億元,截至2023年底,深藍汽車淨資産為-19.69億元。

背靠廣汽集團的廣汽埃安在2023年營收達到532.34億元,較2022年的387.03億元大幅增長37.54%。不過,廣汽并未披露其淨利潤狀況,虧損則是大機率事件。

03

為燃油車争取喘息時間?

本來就沒見到“回頭錢”,還不得不加入價格戰的決鬥中,2024年對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高合倒在了2024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合創等車企在汽車圈“隐身”。而更多的車企不得不靠裁員降本增效,在卷得短刃相接的市場裡保留一個席位。

甚至連理想也陷入裁員泥潭。

曾慶洪就在重慶論壇上明确表示,“廣汽也裁了不少”。廣汽本田員工爆料稱,公司已啟動超千人的大規模裁員。廣汽本田則回應稱,為了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加速戰略轉型,公司将進一步提升人員效能。

毫無疑問,2024年前5個月近60款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不僅刺痛了新能源車企,也“誤傷”了合資品牌。

據悉,廣汽本田5月銷售3.19萬輛,同比降幅達41.31%,前5個月累計銷售17.36萬輛,同比下降24.30%,呈加速下滑趨勢。而廣汽豐田的日子也不好過。廣汽豐田5月銷量為6.1萬輛,同比下滑17.00%。

多位業内人士就表示,廣汽集團依靠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兩大合資品牌“躺赢”的好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這顯然是廣汽集團不能接受的,畢竟埃安等品牌還需要“廣汽兩田”奶一波。

但汽車行業已達成一個共識,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多快,合資品牌的衰落就有多快。

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苗圩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取代之勢已經形成,原來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車超過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會提前實作。

曾慶洪不得不喊出“油電同權”。因為在他看來,其“現金奶牛”燃油車隻有和新能源汽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或許才能依靠“降價”等政策擁有一戰之力。

即便凱美瑞等車型從20萬元降至十幾萬元,它還是盈利的;即便廣汽埃安出了百萬級的昊鉑SSR,依然是虧損的。

廣汽等傳統車企不反對、也不怕“卷”,但就是不能容忍“兩頭不讨好”。如果真的有“油電同權”那一天,“廣汽”們的日子或許又好起來了。

但,它能實作嗎?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檢視原圖 814K

  •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 新能源車虧錢大甩賣,燃油車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