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作者:甜媽很努力

俗話說“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說的是在一年中白天時間最長的是在夏至節氣,而晚上時間最長的則是在冬至節氣。而在這周的星期五(公曆6月21日)就要迎來夏至節氣了,意味着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快要到來了。

而且今年的天氣情況比較的特别,在南方多地自從入夏以後雨水就很充足,而在北方地區就正好相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再加上這幾年的極端天氣頻發,專家也說了今年的極端天氣會有所增加,年景不太好。是以農民就擔憂今夏會不會出現旱情了。畢竟對于農民來說,夏季最怕的就是旱情了,尤其是在三伏天期間了。

老輩人就說了:“旱不旱,夏至早看天”,那既然這周星期五就是夏至節氣了,該怎麼看?又有什麼說法呢?答案來了,大家可以早了解,早做準備。

夏至節氣簡介

夏至,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通常在公曆的6月21日或22日交節,而今年就是在6月21日交夏至節氣。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在夏至節氣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

其中在夏至節氣也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這三候生動地描繪了夏至時節自然界的變化:即夏至節氣後,鹿角就開始脫落了,然後是蟬兒感受到酷熱而開始鳴叫,之後就是半夏等植物開始茁壯成長了。

值得一提的是夏至在古代還是“四時八節”之一,在當時也叫它“夏至節”,這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節日,像宋朝的時候在夏至節氣後文武百官是要連着放三天假期的。并且在民間還有不少與之相關的習俗。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比如,在古代,人們會在夏至這天舉行“祭地”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同時在民間還有吃夏至面等習俗,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有些地方則是吃狗肉、荔枝、攤餅等習俗。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該怎麼看呢?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這句諺語,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農業生産中總結出的經驗。它告訴我們,在夏至這一天觀察天氣情況,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内的旱澇情況。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諺語進行參考。

①夏至大晴天,幹旱到秋邊。: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夏至節氣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就預示着未來一段時間内晴天多,降雨少,并且還可能會持續幹旱,往往這種情況可能會一直持續到秋季。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這種情況對農業生産不利,是以這句諺語也是在提醒農民,若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提前做好抗旱準備。

②夏至無雨六月旱。

夏至節氣在農曆一般是在五月份,有些年份是在五月上旬,有些年份是在五月中旬,還有些年份會推遲到五月下旬。而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夏至節氣當天是晴天,則在後面的整個六月都可能會幹旱。

農曆的六月份基本就已經入伏了,即是三伏天了。這個期間是最熱的時候,也是最怕出現旱情時。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老話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就是說明了五月和六月份的天氣情況不同,預示着後面的收成也不一樣。而農曆六月份就是陰雨天多才好,這樣農作物不會遭旱,是以更容易豐收。

③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如果在夏至節氣這天下了雨,那麼未來十八天内可能會持續降雨,而且降雨量會比較大,一天就要落雨七八回。

夏至節氣後大陸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是酷熱難耐了,這個期間農作物也生長旺盛,再加上氣溫高,土壤蒸騰作用明顯,是以更需要雨水。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是以此時降水對農業産量影響很大,在民間也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可見這種情況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要注意的是,這也可能導緻洪澇災害。

④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古人還觀察發現了,夏至節氣當天的風向也能預測後面的天氣情況,而這句諺語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夏至這天刮東南風,那麼十八天後可能會有大雨降臨。這種說法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東南風通常帶來暖濕氣流,容易形成降雨。

“旱不旱,夏至早看天”,周五夏至了,有啥說法?答案來了

老話說,“旱不旱,夏至早看天”,這話雖然簡單,但卻是古人在長期農業生産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它告訴我們,在夏至這一天觀察天氣情況,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内的旱澇情況,進而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總體來說,就是夏至節氣是晴天,預示着後面的雨水少。而當天下雨了,則預示着雨水比較充足。

當然,在現代社會,我們還可以通過氣象預報等手段來更準确地了解未來的天氣情況,為農業生産提供更有力的支援。#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