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忻口血戰連載194,陳長捷要槍斃中央軍一位旅長

作者:山西人物

李成立

1937年忻口血戰連載194,陳長捷要槍斃中央軍一位旅長

陳長捷像

晉軍72師師部參謀張光曙回憶:

16日晨,我奉命去忻口作偵察性的聯系。當行至忻口附近時,遙見忻口陣地上,濃煙四起,喊聲連天。十幾架日軍飛機,輪番轟炸掃射,爆炸聲震耳欲聾。雙方正在激戰中。大批傷員湧退下來,有的呻吟叫嚷,有的邊走邊罵:“鬼醫生都滾到哪裡去了。連個影兒都不見。”

有一個端着自己另一支骨斷筋連血淋淋的傷臂,号啕大哭。還有一個躺着對過路的人說:“給我一槍吧!我受不了啦。”原來他的小腸已經流出了一大截。種種慘象,令人觸目驚心。

當走進忻口村北紅溝[忻口附近]9号窯洞(國防工事編号)第9軍指揮部時,從電話中了解到:敵人從拂曉起,在飛機大炮支援下,向我南懷化陣地制高點發起波浪式沖鋒,郝軍長英勇督戰,反複争奪,不幸壯烈犧牲,陣地失守,敵正擴張戰果,情況危急。

61軍[軍長陳長捷]為策應忻口之戰,當即開進至忻口南5裡之金山鋪村[忻口南4公裡]。陳長捷與傅作義、王靖國稍作會晤後,即親至【忻口】村西北山地,觀察情況。行不3裡,适遇防守南懷化左後側的方克猷旅潰退下來。經陳長捷嚴厲督責,護從們開槍堵擊,才站住了腳。陳長捷當面怒斥方克猷:“沖上去!當着全國軍隊的面向後跑,不嫌丢臉嗎?再下來,小心你的後果!”

這一着真靈,這個旅果然沖上去恢複了陣地,沒有再敢後退一步。觀察下來,陳長捷即以軍長身份奉令進駐忻口9号窯同,接替了郝夢齡的職務。

當時各部隊對忻口防線是這樣展開的:以忻口北達滹沱河南岸界河鋪[忻口北3公裡]間鐵路為界,迤東山地由劉茂恩的15軍、李仙州的21師附以84師高桂滋殘部駐守。【這是錯的,第21師一直在中央地區防守】忻口至陣地左側雲中河迤西大白水村[忻口西15公裡]平川地帶,由郭宗汾的預備第2軍(6個團)輔以蔣軍第10師【師長李默庵兼】陳鐵部【第85師】駐守。鐵路以西、雲中河以東地區為忻口主陣地,由第9軍兩個旅,35軍兩個旅和先期集結起來的晉綏軍幾個旅駐守。

當時戰地部隊龐雜,番号不下數十,有中央軍、雜牌軍和晉綏軍。各部隊使用的槍支有漢陽造、中正式、套筒、捷克式、晉造三八式,口徑有六五的、七九的,大小不一,給彈藥補給造成很大困難。

所謂國防工事多與實際兵力部署不相适應,很少用得上。

中央軍以王牌自居,目空一切,有時抗拒指令,各行其是。雜牌軍則一味保全實力,維護小圈子,坐視成敗。

山野炮不下百門,大多隐蔽後方,沒有全部踞高放列。全軍隻有第9軍帶來的一門蘇羅通小炮用作防空,敵機來時放幾炮應付應付。通太原的火車時開時停,對前方補給,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當時沒有行政配合,沒有民工支援,沒有宣傳鼓動,沒有兵源補充。随軍後勤人員齊集忻口村中,白天炊煙四起,夜晚燈火通明,經常遭到敵機敵炮掃射轟擊,傷亡相當嚴重,秩序十分混亂。

當時我對總指揮陳長捷的評價是:有軍事長才,但鋒芒過露,往往招人畏忌。陳在忻口戰役中尚能嚴以立威,任勞任怨,認真執行作戰任務。

他接替指揮後,首先把61軍(軍長陳長捷)6個團全部放在第一線,以穩定局勢。接着調整部署,明确了各部隊防守責任。把所有的進階指揮官一律趕到第一線與士兵共存亡,就連孫蘭峰那樣的進階将領也不例外。

指令全部炮兵一律進入陣地。營的觀測所都推進到步兵第一線,由營長親自觀測,直接向指揮部報告情況。指定一個姓劉的炮兵團長(名失記)【可能是炮兵副司令劉振蘅,山西懷仁人,保定8期炮科】駐指揮部統一指揮,發現情況集中轟擊。

積極搜集門闆木材加強工事,規定掩體溝壕,必須增加掩蓋,掩蓋積土要在一米以上,以減少傷亡。

指定了幾節車皮,專由鐵道集中向後運送傷員。嚴令各部隊必須認真執行指令,傷亡再大,也不得私自轉移陣地或向後撤退。

記得當時有一個第9軍的旅長(忘其姓名)[李成立注:第9軍第54師有二個旅長,第161旅旅長孔繁瀛,162旅旅長王晉,第54師師長劉家麒陣亡後孔繁瀛為師長]拿着給他的指令,找到指揮部來,說他的防線過長,無力據守,要求改變計劃。

陳長捷先曉以大義,勸其勉為其難,該旅長以王牌自居,态度十分強硬,還在喋喋不休地強辭奪理。

陳勃然大怒,拍案指責:“你們軍長屍骨未寒,你便如此猖狂,你拿指令找我,我去找誰?你既不能守,我先槍斃了你再說,來人!”

當衛士們進來時,他吓得面如土色,連聲說:“部下錯了,饒我這一次吧!”說罷呆若木雞,站在那裡。

參謀長李銘鼎順水推舟,一面從旁指責:“臨敵抗命,罪應不赦。可是看你的樣子,倒還有些悔悟畏法。”一面又對陳為其說情。

陳這才有些緩和,揮手厲聲說:“記住!軍法不能開玩笑,跑步回去,頂住打!”别人乘機擺頭示意,他才匆忙退出。

剛出門,陳就用福建腔的北方話說:“你把我看得不成玩藝兒,這仗還怎麼打。我隻好拿出個人的樣子叫你看看!”這個旅長直到最後也沒敢再生枝節。

敵人的戰術指導是集中全力,實行中央突破。因而忻口陣地上,沒有一天不在肉搏血戰中。每個陣地都是經過反複争奪後,才得以固守的。敵人每次攻擊,都要經過多次反突擊,才能壓制下去。

晉綏軍6個軍(19軍、33軍、34軍、預備2軍、35軍、61軍)和8個獨立旅,約60個團,都先後增援上去。蔣軍朱懷冰、王仲廉、王萬齡【王仲廉、王萬齡沒來忻口中參戰】,陝軍42師馮欽哉各部陸續開來,也逐次使用上去。加上陣地上的劉(茂恩)、陳(鐵)各部,客軍參戰兵力也在30個團以上。全線合計在百團以上,總兵力約十四五萬人。一師一團上去,不到三五天就損失過半,不得不接換下來。

原72師僅剩的433團長[團長曹炳重傷下火線後去世]也犧牲了(該師在南口犧牲了416團團長張增勤,平型關犧牲了434團團長程繼賢),全師原有8000多人,現在剩下不到2000人。

一天,我到梁春溥的217旅傳達指令,就便俯瞰了敵我之間的一個山溝,隻見槍支和死屍鋪滿地面,血肉模糊,景象十分陰森,敵我雙方誰都不敢下去清理。戰況之激烈,可見一斑。

我軍有百餘門山野炮(包拓蔣軍帶來的),迫擊炮每團兩門,計約200門,不分晝夜地統一集中轟擊,幾乎使我陣地前三五裡内的敵人陣地前後,每天都處在火海之中。

同時,八路軍在敵後展開積極遊擊活動,兩度襲擊了陽明堡機場,燒毀了所有敵機,多次攻占了雁門關要隘,卡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線,使敵人的物資補給、空中活動和前方士氣,受到很大影響。

【1937年10月19日,陳錫聯、汪乃貴關于夜襲陽明堡機場戰鬥後的電報中報告:“該場停有飛機24架,當即被我破壞20架後,今早敵以兩架飛機偵察我團駐地及附近投彈,其餘的飛機已損壞,未見飛起。”電報中沒有說兩度襲擊陽明堡機場,也沒有說燒毀了所有敵機。張光曙此處是誤記、誤導。】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

【本書已申請著作權登記】

歡迎你點贊和關注。

如果想看前面的文章,請在我的文章标題下面點選“山西人物”,再點下面的“文章”,就可看到全部文章。

山西人物中前331篇記載了1911年山西辛亥革命的過程,有王建基、李正清去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因病未成。有閻錫山、溫壽泉等太原起義,有吳錄貞與閻錫山聯合反清,吳祿貞被人割去腦袋。有崞縣續西峰、續範亭、弓富魁等人組成忻代甯公團北伐大同,被清軍包圍,有代縣李嵩山岱嶽奪槍,被清軍殺害。有五台王建基、崞縣賈英在懷仁被清軍包圍犧牲。有李岐山、張士秀等人在運城反清,并組建河東軍政府分府,北進臨汾,與清軍大戰臨汾。有閻錫山率革命軍北伐標頭、綏遠,與清軍大戰陶思浩村,王家駒捐軀。

從332篇到405篇,是山西大文豪、運城景梅九寫的自傳體《入獄始末記》,記載了他因反袁世凱而遭到逮捕,在北京監獄中的生活。每天過得心驚膽戰,生怕某天被拉出去槍殺掉。

忻口血戰連載1到83篇是寫崞縣、原平1937年抗戰的。83篇之後的内容是寫忻口戰役的。

或者在今日頭條搜尋“1937年忻口血戰連載”或“忻口血戰紀實連載”幾個字,便可看到部分文章。

本文内地圖上的紅線、紅字或電腦打字都是李成立後加的,文中中括号内的内容也是李成立所加,非原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