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萍熱”的隐憂!

作者:祁連月66
“姜萍熱”的隐憂!

文/祁連月

01

“姜萍熱”居高不下,搜尋詞條刷爆了螢幕,社會持續關注和熱議,人們深入探尋和探讨。

一位17歲的女中專生,學得是服裝設計專業,以93分的高分,超越大批來自清華、北大、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國内外頂尖大學的博士生,奪得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沖進決賽。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連日來,官媒、自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姜萍,介紹她的人生勵志故事。

姜萍就讀的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成了當地知名的打卡點,蜂擁而至的網紅前來拍視訊、搞直播。

姜萍的老家,來往的人同樣絡繹不絕,有人為其父親送上5000元現金,稱“并不為蹭熱點,隻為表達心意”。

“姜萍熱”的隐憂!

就連姜萍家鄉漣水、淮安的文旅部門,也忙不疊借勢搞起了文旅宣傳。

“漣水不大,盛産學霸”“淮安不大,創造神話”等多個視訊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祝賀‘數學天才’姜萍晉級決賽”的大紅喜報在街頭滾動播放。

“姜萍熱”的隐憂!

02

姜萍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注、探尋和探讨。

國人探尋姜萍,是她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書寫的“興趣與熱愛、天賦與勤奮、千裡馬與伯樂”的勵志故事,是學服裝設計的姜萍,用智慧和勇氣“設計”了不被定義的人生。

社會探讨姜萍,其實質是在關注我們的孩子和教育制度,深層表達的是對破除單一選拔機制、提供多管道人生出彩機會的訴求。

通過多元的教育方式,為更多不為人知的“姜萍”們開拓出一條成才路徑。

但是,對這種探尋與探讨應該是理性的,不要讓這個美好的故事在網絡發酵與流量裹挾中變了味。

比如,有人編造出一些名校将破格錄取姜萍的假消息,香港中文大學不得不出面辟謠,并不存在“全額獎學金邀請姜萍”。

又如,有人聲稱包了姜萍讀哈佛的學費,事實上,姜萍并沒有表達過留學的願望,哈佛也沒有說過話。

再如,有人對姜萍的家庭關系、升學選擇、經濟狀況全方位圍觀,當她媽媽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回應後,立刻嘲諷說她是要“直播帶貨了。

更為惡劣的是有人大開腦洞,惡意毀謗,說“姜萍作弊”“姜萍造假”,以至于此類話題出現在社交平台的熱搜榜。

這樣所呈現出的輿論生态,對姜萍來說是可怕的。

讓我們隐隐看到了許多網紅故事的“造神”再“毀神”的軌迹——誇獎時是“天才降人間”,貶低時雞蛋裡挑骨頭。

“姜萍熱”的隐憂!

03

姜萍高居熱搜榜,雖然增加了她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同時我們要看到,持續處于公衆的關注之下,她必須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評價和議論。

在流量為王和泛娛樂化的當下,一些媒體和網紅為了追求流量和關注度,不惜挖掘和曝光姜萍的私人資訊,甚至對她的選擇進行無端的批評和指摘。

這種境況,會造成她極大的心理壓力,讓她感到焦慮和不安,不僅會影響她的訓練和決賽表現,而且還會影響她的心理健康和未來個人的成長。

對于媒體和公衆來說,應該尊重姜萍的權益,避免對她的生活進行過多的窺探和評論,無端的人身攻擊。

“姜萍熱”的隐憂!

姜萍在全球數學競賽中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她的成功值得贊賞,但不應被過度神化、過度炒作和過度消費。

數學研究需要深厚的功底和長期的積累,不是一時一地的輝煌所能概括。

我們應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姜萍的成功,少一些“數學奇迹”“數學天才”式的吹捧,把她推向神壇,少一些“貼标簽”式的評頭論足。

姜萍作為一個17歲的學生,正處在成長和學習的關鍵時期,我們更應該以負責任的态度關注和支援她,為她的學業和研究,創造一個良好學習與成長的環境。

公衆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姜萍的成就,給予她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成長和發展,讓她回歸到純粹的數學世界中,繼續她的數學探索之路。

希望姜萍能夠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熱愛的事業上越走越遠,在未來的數學領域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姜萍熱”的隐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