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作者:陝科報陝西觀察

漫步于馬合鎮西馬合村,寬闊平坦的水泥道路将家家戶戶串聯起來,房前屋後的小菜園、小花園錯落有緻,五彩缤紛的花卉與綠油油的蔬菜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村民康樹林正在自家菜園裡拔草、澆水。他欣喜地告訴記者,這裡的村民利用夥場地種植蔬菜、養殖家禽,人均每年就可增收300多元。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馬合鎮以“4+2+X”現代農業産業布局為基礎,緊緊圍繞“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的工作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産業根基,加強數字化建設,提升現代農業水準,努力将“方寸夥場”變為“緻富新地”,不斷釋放農村經濟發展新活力,推進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和美鄉村融合發展。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我們家改造了豬棚、牛棚、羊棚,家門前的道路都硬化了,村裡非常幹淨,我們的小菜園種的種類也非常豐富,自己種自己吃,無公害特别健康。”西馬合村村民康樹林說。

“我村自發展夥場經濟以來,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道路硬化了10多公裡,同步進行了亮化美化,有200多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占到了全村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今後,我們将繼續整村推進夥場經濟建設,讓家家有産業、戶戶有收入。”西馬合村黨支部書記趙子榮說。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昔日雜草叢生的角落,如今已成為村民們的休閑好去處。精緻的小廣場上,村民們歡聚一堂,看電影、吃燒烤、扭秧歌、唱民歌,歡聲笑語不斷。庭院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美化了環境,讓村民們在享受環境紅利的同時,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我鎮堅持鄉村振興、産業先行的發展思路,以改造群衆夥場周邊閑散土地為切入口,大幹快上,在全鎮範圍内掀起了一股變‘方寸閑地’變為‘增收寶地’的改革浪潮,成功承辦了全區夥場(庭院)經濟工作推進現場會。截止目前,全鎮共完成改廁3226座,農居改造632戶,圈舍改造223戶,建設夥場小菜園、小果園,在群衆增收的同時,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馬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耀華說。

另外,馬合鎮把數字鄉村建設和低空經濟布局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讓數字技術、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産力與鄉村生活深度融合,逐漸成為鄉村發展的“好幫手”。通過打造“數字鄉村·智慧馬合”公共管理系統平台,全面加強夥場土地土壤墒情監測、蟲害預警等系統建設,并與移動公司進行合作,為農戶安裝智能化攝像頭1725台,實時展現各村情況。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我們村通過發展夥場經濟,給每戶安裝了數字夥場二維碼,通過掃二維碼就能了解到養殖知識,比如牛、羊、豬飼養的病害防治,也可以聯系到相關從業人員給我們提供一些技術指導。鎮政府還給每家每戶安裝了智能攝像頭,讓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随時随地了解牲畜養殖情況,數字化養殖簡直太友善了。”西馬合村村民李彥飛說。

與此同時,馬合鎮依托馬合通航産業園建設,系統鋪開覆寫全鎮的10個多用途無人機起降平台的基礎設施工程,持續推動低空物流配送終端項目建設,讓低空經濟運用場景賦能夥場(庭院)經濟,打造夥場(庭院)農産品從生産、售賣到配送的完整供應鍊,一舉實作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物流一體化,以新質生産力助力鄉村振興。

榆陽區:以新質生産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随着馬合通航産業的建設,我鎮将以打造國家級通航服務小鎮、率先承擔鄉鎮低空經濟末端配送應用場景試點任務為目标,舉全鎮之力支援榆陽低空經濟發展,推動無人機總裝生産線落地園區,加快無人機應用場景的運用,目前初步确定農業植保、應急投遞、快遞物流、森林防護、河道巡檢五項無人機應用場景進行試點運用,讓低空經濟走進鄉村、走進夥場,繼續加‘數’前行,為鄉村振興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吳耀華說。

作者:王欣 王宏進 本報記者 曹義

來源:榆陽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