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作者:陳陳說曆史

同治駕崩,太後慈禧的處置迅速果斷,似乎早已準備就緒。她立即召集大臣商議繼承人選,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遭授以重任。榮祿奉命死守宮門,李鴻章更被緊急調遣淮軍入京。這一系列行動表面看似為立儲做準備,實則暗潮洶湧。慈禧何以如此雷厲風行?她又是否懷着某些隐秘企圖?繼位之争的幕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驚心動魄?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一、同治帝駕崩,宮中嘩然

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清晨,紫禁城内一片肅殺。宮人們低聲哭泣,太監們忙着傳話,正一氣呵成皇儲繼位的大典禮籌備就要開始。隻是短短幾日前,這裡還是歡聲笑語,年僅十八歲的同治帝意氣風發,誰也沒想到帝王之威竟這般短暫。

大内瞞着外人,說同治帝患了天花,其實已是病入膏肓。三月間同治就開始咳嗽,身上長滿斑疹,症狀驟然加重。雖請了京城第一名醫太醫院判曹太醫親診,兵分幾路求醫問藥,可惜毒性太猛,珍貴的白蘭地、雪梨等都治不了病。太醫們束手無策,同治連日高燒谵語,就連深更半夜都找不到睡意。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慈禧太後日夜守護在龍床前,眼見着兒子一天天消瘦下去,恍惚間,她仿佛看到幾年前剛生下這個小皇帝時的情景。當時紫禁城裡鞭炮齊鳴,各地進獻着無數祝賀,從各族人民到整個王朝,都對這個小小的生命寄予了厚望。誰曾想短短幾年後這道體乾世了。

"孩兒别怕,有為皇太後伴你左右。"慈禧攥着兒子的手,眼淚滾落胭脂。她不忍看那張清瘦的小臉,可即便置之死地,也要對他耳語幾句寬心話。

二、立儲誰為主

同治帝駕崩後,紫禁城内外立即陷入一片騷動。縱觀大清史冊,帝王無子嗣繼承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可這一次情況卻有些特殊。同治雖無子嗣,但他的生母慈安太後現年六十有四,而慈禧太後更是當今攝政太後,兩位太後自然有權力主導這一次的繼位大典。

按理說當下最應該先立儲的是滿洲愛新覺羅氏的皇子,以奉行祖宗家法。不過更大的問題是,究竟由誰來主持這一切?是慈安太後親自出面還是由慈禧太後繼續掌控大局?

當時坊間傳言紛紛,有人說慈禧太後早已暗中策劃這一切,不惜置同治帝于死地;也有人說慈安太後會坐視兒子駕崩喪權辱國,絕不會輕易退位。兩股勢力針鋒相對,誰都不願輕易讓步。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除了兩宮太後之外,各皇親國戚也暗中撈取利益,想在這次繼位大典中分一杯羹。比如載淳、載湉這兩個皇族血親和永璘、載渃等親貴,都在積極謀求成為太子的人選。這場皇室内鬥愈演愈烈,宛如一個岌岌可危的火藥桶,随時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武力沖突。

三、暗流湧動大清宮

同治駕崩的噩耗在紫禁城内如滾滾黑雲般迅速蔓延。一時間,恐慌和不安籠罩了整個皇宮,陰謀和算計也在暗流湧動。

太後慈禧掌權已久,早已對這場皇位繼承權之争做足了準備。她暗中設立了幾路人馬嚴密監視城門、守衛皇陵和皇宮大門,防止任何突發情況。同時,她指令軍機大臣李鴻章緊急從安徽調兵入京,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内亂做好萬全準備。

另一方面,兩宮太後在此事上也難免存在分歧。慈安太後作為同治帝的生母,自然希望由她來主導接下來的繼位大典。但長期掌權的慈禧顯然不願輕易割愛,她暗中打探慈安太後的動向,生怕她插手這件事。兩人就此僵持不下,氣氛一度十分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紫禁城裡陰謀算計自然也難免泛濫成災。許多懷有私心的權貴們也暗中勾結,試圖在這場争奪皇位的大戲中分一杯羹。其中最活躍的就是永璘、載湉等親貴,他們紛紛拉攏親信,做足了接任太子的準備工作。

同時,一些外戚家族也暗中插手,企圖在此事上為自己撈取好處。比如當時十分有權有勢的申、鄭、傅等家族就是如此,他們各懷鬼胎,暗中拉攏人馬。群龍無首的大清朝廷就這樣被無數蠅營狗苟的小人暗流所淹沒。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四、權力角逐驚心動魄

同治帝駕崩後,紫禁城内的權力鬥争愈演愈烈,一場驚心動魄的角逐拉開序幕。

慈禧太後一方面命榮祿率領親信将紫禁城的重要關口全部封鎖,另一方面又下令李蓮英和十幾名太監前去接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入宮。顯然,她已暗中標明了這位當今無嗣的小皇子作為繼位人選。

然而這個決定立即遭到了其他皇室成員的強烈反對。永璘等人認為,載湉年紀太小,不應當繼位,他們更希望由自己或其他年長一些的皇族來繼承大統。雙方為此大打出手,宮中一度騷亂不堪。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最終在榮祿的武力壓制下,載湉被強行擡入紫禁城,并被冊封為新的皇帝。不過永璘、載淳等人并未就此罷休,他們暗中拉攏黨羽,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大權。一時間,宮中流言四起,雙方諜報對射,朝野生亂。

就在這萬分膠着的時候,李鴻章奉慈禧旨意親率淮軍火速增援京師。這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立即鎮壓了永璘等人的武裝力量,迅速平定了宮中的混亂局面。廣大官民雖然對新帝繼位心有不安,但在武力壓制下也隻能暫時息事甯人。

至此,慈禧太後借助外力徹底奪得了大權,而載湉也被欽定為光緒皇帝,正式登基繼承大清江山。但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慈禧都将籠罩在各方反對力量的重重陰影之下。

五、狡黠太後大權旁落

在經曆了一番驚心動魄的權力鬥争後,慈禧太後終于一統大清江山,而新任皇帝光緒也正式登基。不過這僅僅是權力遊戲的開始,更多的陰謀和算計還将接踵而至。

慈禧掌控朝政多年,早已對宮中的形勢了如指掌。她很清楚,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徹底根除異己。于是她指令李鴻章的親信虎字營兵馬秘密進駐紫禁城,将一切不利于她的權臣和皇族全部監視起來。

不過就在這時,一場暗流湧動了出來。永璘、載淳等人雖然已被李鴻章的軍隊壓制,但他們仍然暗中聯合了不少中外官員,企圖發動政變奪回大權。隻不過眼下還無法付諸行動,隻能蟄伏以待時機。

同治駕崩,慈禧急調李鴻章淮軍入京,命榮祿死守宮門,做法太智慧

為了防患于未然,慈禧決定親自出手,狠狠掃平這股暗流。她在各地欽派了一批親信大臣,并親自主導朝政軍國大事。同時,她也暗地裡打探永璘等人的動向,時刻準備給他們一個猛擊。

就在雙方陷入膠着之時,國内卻傳來一個令慈禧喜出望外的消息:勤王運動在各地方兵燄重起,不少官員和軍閥都已擁戴這一運動。慈禧眼見機會來臨,立即下令調動親信軍隊嚴厲鎮壓,并在朝野上大加敲打。漸漸地,勤王運動就這樣被徹底平息。

更重要的是,在平叛的過程中,永璘等人的陰謀也一并被全部搗毀。多方夾擊之下,皇室反對派徹底失去最後的力量,從此慈禧一家獨攬大權,整個大清王朝徹底淪為她的私有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