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沈決戰-50

作者:江山如嬌一大好河山
遼沈決戰-50

憶冀熱遼部隊挺進東北

李運昌

五、整編部隊,阻擊國民黨軍的進攻

由于我軍已先機控制了東北,國民黨經外交途徑接管東北的企圖已失敗。蔣介石決定依靠美帝國主義的直接援助,以武力搶占東北。十月,國民黨軍由美艦運送陸續在秦皇島登陸,開始向我軍進攻。

中共中央和東北局識破了敵人的陰謀,及時部署軍隊以自衛戰争阻擊國民黨的進攻。由于冀東、山海關、遼西、熱河是華北通往東北的必經之地,葫蘆島、營口、秦皇島是敵人登陸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央軍委和東北局令我回錦州執行三項任務:

(1)整編部隊,準備作戰,控制山海關和葫蘆島軍港;

(2)接運部隊和幹部繼續進入東北;

(3)遼西黨政軍工作受東北局統一上司,聽林、彭指揮。

我十月由沈陽傳回錦州後,立即組織十九旅、二十二旅和冀中的三十一團在山海關、葫蘆島構築工事,準備還擊進犯的國民黨軍:同時傳達軍委的指令,責成冀熱遼軍區副司令詹才芳組織冀東野戰軍,準備配合山海關和古北口作戰。

這時在遼西的冀熱遼部隊二萬餘人,除三個老團四千人外,大部分是新兵,急需補充老部隊作骨幹,提高戰鬥力,适應作戰需要。十月下旬,沙克、黃永勝、文年生帶四個老團,共四千七百餘人到達錦州,報經東北局準許,與冀熱遼軍區在遼西的新部隊合編,以老部隊為基礎重新配備幹部。在山海關戰鬥打響後,抓緊時機進行了合編。

文年生的警一旅二個團,分别與冀熱遼新部隊第二十二旅和三十旅合編,以歐緻富為二十二旅旅長,周家美為副旅長,陳志彬為政委,吳宗鵬為副政委。張德發為三十旅旅長,謝镗忠為政委,張蘇為副旅長,徐乃斌為參謀長。黃永勝部教一旅一個團,和冀熱遼特務一團,冀中的三十一團合編為第二十七旅,以丁盛為旅長,韋祖珍為政委。

十一月,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部,為準備與國民黨軍作戰,成立五個前線指揮部,其中,第三前線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由營口(不含)至葉柏壽之線的部隊,我兼任司令和政委,黃永勝、文年生、沙克為副司令員,雷競天為副政委,辛世修為參謀長。

遼西部隊于十一月初整編完畢。

此後,曾克林、唐凱在南滿擴大的部隊,和冀熱遼軍區留在沈陽、齊齊哈爾、四平街的部隊,全部交東北局直接上司,均按東北局訓示,分别與山東由肖華帶來的老部隊進行了合編,增強了骨幹,鞏固了部隊。

十月下旬,國民黨軍集中先遣部隊十三軍和五十二軍七萬人,從秦皇島登陸(該港由美軍防守),先占我海陽鎮。十月二十五日開始,向我山海關守軍發起小規模進攻。此時,我守山海關部隊為冀熱遼第十九旅二個團和第二十二旅一個團。

這一時期,美軍飛機經常出動到山海關低空偵察威脅,有時多達數十架,并通牒我軍撤離山海關,被我軍拒絕後即派出海軍陸戰隊為國民黨軍打頭陣。十月二十八日,美軍數十人和國民黨軍官一人,分乘數輛汽車,向我山海關守軍挑釁。在十九旅旅長張鶴鳴指揮下,我守軍堅決予以痛擊,擊毀汽車一輛,打死美軍一人,繳獲吉普車一輛,俘美軍四人、國民黨軍官一人,其餘美軍狼狽逃回秦皇島,三天未敢來犯。

十一月初,山東部隊第七師師長楊國夫帶一個旅七千人到達山海關。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部指令楊師防守山海關,并統一指揮山海關部隊作戰。山東七師是老部隊,擅長夜戰,曾兩次夜襲山海關南面敵人,給敵人以很大殺傷,并繳獲了不少武器。

當時,我守山海關九門口部隊有山東七師一個旅,冀熱遼十九旅的二個團和二十二旅一個團,共一萬餘人。從十一月八日至十六日,敵以七萬人向山海關九門口正面進攻,激戰多次均被我軍擊退,乃以三個團出城子峪口,迂回山海關和九門口側後,企圖包圍我軍。我因兵力不足,無預備隊阻擊敵人,在敵衆我寡的不利形勢下,不得已于十一月十六日撤出山海關。山海關保衛戰從十月二十五日開始,十一月十六日撤退,共二十二天。

敵占山海關後,繼續沿鐵路向東進攻。我新整編三個旅未來得及整訓,即開赴前線,在興城、錦西一帶節節抗擊敵人。但由于敵人實行戰略性進攻,我參戰部隊未經訓練,戰鬥力差,未能阻止敵人前進。

這時,林彪已到前線指揮。華東新四軍三師和山東一、二師主力剛到遼西一帶,由于部隊長途行軍疲勞,未獲補充裝備,高橋伏擊戰未能打好,我軍被迫于十一月下旬先後撤出綏中、興城、錦西等地。接着,林彪又下令主動撤出錦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敵占錦州。

從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冀熱遼部隊與山東七師,在山海關和遼西并肩作戰一個月,打擊了敵人。雖未保住山海關、錦州等地,但拖延了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的時間,達到了接運幹部、掩護部隊進入東北的目的。

至十二月初,各老區部隊及大批幹部長途行軍,經過冀熱遼地區和海路先後到達東北,實作了中央派十萬部隊、二萬幹部進入東北的戰略計劃。這些部隊和大批幹部的到達,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敵占錦州後,林彪率主力六萬人撤至阜新、黑山、北鎮一帶,冀熱遼部隊撒至北票、朝陽,義縣一帶。

十二月中旬,按中央和東北局通知,林彪率新四軍第三師和山東三個師(一、二、七師)和冀熱遼第十九旅開赴西滿,我率熱遼縱隊傳回熱河,參加建立冀察熱遼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