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作者:行穩方能緻遠

2023年10月,央視财經點名的中國四大硬核科技公司,華為為了其中。

——

2023年12月,華為鴻蒙作業系統入選中國工程院等釋出的2023全球十大工程。

——

2022年2月,CCTV中國品牌強國盛典中,華為被授予“國之重器品牌”,一起入選的有中國一汽、中遠海運、中國三峽集團、中國郵政等“國字頭”,華為是其中唯一的民營企業。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熟悉華為的人都知道,類似這樣的榮譽,華為能拒絕的都會拒絕,實在拒絕不了的,也不會拿來做大肆宣傳。

衆所周知,華為1997年左右,已經成為國内通信裝置領域的領頭羊,而如今,更是連續多年霸占世界通信裝置領域NO.1的位置。

那麼,華為是如何“煉成”國之重器的呢?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強大的科技創新研發能力

近些年來,華為的研發投入一直高居國内首位,在世界範圍内也是長期居于前五的位置。這樣造就了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也讓華為在很多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可以看到,無論是5G(如今的已商用的5G-A)、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華為所創造的成果放在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尤其是5G-A技術,為我們國家數字化産業的布局和萬物互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此外,如今的華為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端到端自主研發晶片、通信裝置、作業系統的公司,諸如強如蘋果、三星等世界巨頭均無法做到!

全球化的發展戰略

2000年,華為全面開啟全球化的戰略,2005年營收達到453億元,其中超過50%來自國際市場!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24年來,華為的業務已經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範圍内建立了廣泛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同時,華為緻力于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更新,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競争力。

對産業鍊的貢獻與帶動

對産業鍊的帶動是反映企業核心價值的一個重要層面。無論是資訊通信還是終端業務,華為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規模,在制造領域都帶動了國内很多企業的成長。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尤其近幾年,無論是鴻蒙系統還是麒麟晶片等自主研發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們國内技術的自主化水準,還真正為相關産業鍊的發展進行了賦能,并推動了一系列配套産業鍊的發展。

華為的“行業百草枯”效應

從最近很多車企着急的表現可以看到,華為入局汽車産業的“鲶魚效應”越來越明顯了。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華為進入某個行業,首先就是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會給行業内的其他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競争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就會加速行業的調整和更新,其他企業也不得不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甚至要對團隊進行巨大的調整。

華為何以成為國之重器?

這可能不是很多“躺平”的企業想要的,但确實是國家和消費者所想看到的!

寫在最後:

常看到有人說:離開華為這個世界照樣轉!

可是客觀來看,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都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國家戰略,是我們必須要去突破和掌握的。正是因為華為,讓我們能夠前進得更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