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作者:城事堂

大家好,我是堂主。

該來的,還是來了。

6月17日,社保局官宣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漲3%。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各大平台都上了熱搜,看到評論區的打勞工,紛紛表示不能了解。

一是寒窗苦讀二十餘載,高校畢業,工資五六千,還不如老一輩七八千的終身俸;

二是年年上漲的養老金,和現在不升反降的打勞工薪資,形成強烈對比……

諸多種種,已經讓大家摩拳擦掌了。

我知道你們很急,但請你們别急。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事,

不過,“養老金的錢是誰出的?為什麼會上漲?哪個省養老金缺口最大?”、以及養老金上漲所涉及的社會老齡化、出生率下降、人口負增長、延遲退休之類的尖銳問題、就不聊了。

之前視訊都跟大家聊過,當然也不出意外,有的被限流了,有的直接404了。

這期主要聊兩個話題,

第一個:為什麼這次上漲是3%,養老金上漲率的區間是什麼?

第二個:面對年年上漲的養老金壓力,年輕人要何去何從?

先來聊養老金上漲率的區間是什麼。

追根溯源的話,養老金的上漲,是從2005年的《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的。

2005年的那份《決定》裡明确要求:確定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作為首要任務。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于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養老金破紀錄地上漲了23%。

一直到2014年,養老金每年的上漲幅度都在10%以上。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

從2006年開始,到2024年,我們的養老金已經實作二十連漲。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結合到GDP的增長率,可以看出:

養老金的上調幅度,跟每年GDP增長率走勢,大緻是一緻的。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但隻用GDP增長率來判斷養老金上漲率,還是有點武斷了。

比如,養老金上漲率是從2014年進入個位數時代,而GDP早從2008年開始,就不是兩位數增長了。

顯然,從2008年到2014年,養老金的上漲率是要高于GDP增長率的。

我又去統計局官網看了每年工資的增長率:

2009年之前,隻統計了國營機關的勞動工資。

2009年之後,把私營機關也納入了勞動工資的統計調查範圍。

對照一下,得出養老金上漲率是在年平均工資名義增速範圍内的。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什麼是名義增速?就是還沒扣除物價,也就是CPI指數。

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就是當年的通脹率。

我個人的了解:

養老金上漲率的上限是每年的年平均工資名義增速。

而養老金上漲率的下限,則是每年年初制定的通脹率。

你看這次養老金上漲3%,恰恰是兩會期間提到的目标:2024年物價水準實作3%的目标。

按照這個角度來看,參考曆年CPI統計資料,2024年養老金上漲為百分之三——這是首次把上漲率往下拉到“跟預計CPI”資料一樣。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

為什麼我說的是預計通脹率呢。

舉個例子來說,2023年初的時候,當時預計目标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結果最後是隻漲了0.2%。

現在“3%左右”,又成了2024年要完成的目标。

至于最後是不是3%,這就另說了。

看到不少人都說今年通脹肯定跟去年一樣,最後也漲不到3%。

但不管怎樣,年初定的目标,就是3%。

還有一個理由,公布每年養老金上調時間是在5月、6月,

從時間順序來看,肯定是要參考每年年初兩會提到的通脹目标。

是以個人認為,物價水準預計上漲幅度,大概就是每年公布養老金上漲率的最低區間了。

預計物價水準、來決定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其實也符合邏輯。

接下來聊第二個問題:面對每年上漲的養老金,年輕人應該何去何從?

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要回答這個問題難免會提到一個詞,就是:撫養比。

也就是一個老年人,需要多少個正在勞動的打勞工去撫養。

三聯生活周刊報道,現在大陸的養老比例是将近3個人撫養一個人,預計到2050年左右,可能會達到1比1的撫養比。

換言之,現在是3個年輕人,來養一個老年人。

到未來,就是一個年輕人,去養一個老年人。

可見,年輕人身上的重擔,會越來越大、

但是吧,宏觀個人是改變不了的,我更想聊聊微觀層面,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在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這裡給大家提兩個思路:

一是建立自己的工作“護城河”。

前段時間和老同學聊天,聊到了同班同學現在的狀況,除去“二代”繼承家業的同學外,混得還不錯的,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建立了自己的工作“護城河”。

其實,大部分同學背景都差不多哦:來自農村、小鎮青年、家境普通,沒有錢,更沒有人脈關系。

現在混得還可以的,一開始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專業”,開始工作、積累經驗、認識一些人,默默深耕了好多年,于是有了“護城河”,在業内有一定名氣。

當然,我那會畢業的情況、和現在畢業環境,确實有很大不同。

我常常說,假若我今年畢業,作為一個普通大學學生,可能真的隻有黃袍加身(美團外賣)了。

但不管怎麼樣,還是建議普通人把精力放在“專業力”上,也就是你擅長的東西。

比如會說一門外語,會拍攝、會寫毛筆字、又或者是熟悉某個行業技能之類的,

——隻要比普通人厲害一點點,那就可以開始去建造自己的護城河。

如果你足夠幸運,65歲退休的時候還沒見馬克思的話

哪怕養老金不夠,還能通過護城河成為“返聘”人員,發揮餘熱!

第二,建立一些理财思維。

比如,“4%法則”——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的理論:

每年從終身俸中提取不超過4%的金額用來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去世,終身俸都花不完。

假如你一個人一年開銷是5萬,那麼5萬除于4%,就是120萬,那你個人養老退休的資産标準就是120萬。

這時候就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本金,一個是4%的收益。

沒有本金,就老老實實通過“護城河”去賺到本金。

至于4%的收益,說實話,現在理财工具那麼多,本币外币都有。隻要你不貪心,大機率還是能實作的。

别看到巴菲特一年收益20%以上,自己就眼饞。

有些人真的很奇怪。

甯願短期all in股市,博一把大的,也看不上長期4%的收益。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按照其他财經部落客的做法,應該這樣說:

家人們!不要9999,也不要999,你隻需要交99塊——你們是不是以為堂主要割韭菜了?

其實不是,講過很多次,我隻是一個宏觀解讀的阿婆主而已。

結合上面講到的兩點,邏輯其實很簡單:

年輕的時候,通過護城河去建立本金,并學會一些基本投資思維,不用跟專業投資人比、也不要貪心,然後等你老了的時候,讓本金去産生收益,覆寫你的支出。

當然,如果視訊前的您是拳打索羅斯、腳踢巴菲特的“股神”,金融危機見了你都得叫爸爸的那種,那您就當我是在放屁,權當一樂哈~

可能有同學會說,我現在沒有護城河,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興趣,也沒有本金,還在找工作呢,那怎麼辦?

我的建議,其實很簡單,就一個:不要讓自己閑着,盡量找些東西來做。

找什麼東西來做呢?什麼都可以。

看書太裝了,那就直接放空冥想,總之就是讓自己跳出當下無所事事的狀态。

我曾經也有一段空窗期,那段時間什麼都沒做,就幹了一件事:每天去跑步,然後跑了人生第一次馬拉松,當然也是最後一次。

那跑步對我産生了什麼經濟收益嗎?其實一毛錢都沒有。

不過,出去跑步也比每天呆在家裡什麼都不幹強。

人就好像是冰箱,你總是空着,其實是更耗電的。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退休人員養老金連漲20年,年輕人何去何從?